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815219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地震中的父与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2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描写的语句进行品词析句,感受父亲的伟大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2、。2、搜集并阅读其他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结合工具书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搜集1989年、1994年美国两次大地震的资料,了解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会概括出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2、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学难点: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3、。 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步感知,夯实基础,训练概括能力1、默读课文,自读课文,要求: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2、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要求理解并识记的词语(如地震 混乱 安顿 昔日 废墟 坚定 挖掘 绝望 爆炸 叹息 悲痛 颤抖 拥抱)

4、先指导学生认读这些词语,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全班交流: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用“”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默读课文,思考:a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c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四、板书设计:17 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 墟 砾 颤儿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

5、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导入新课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美国作家马克.汉林写的这篇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一年,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位父亲在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孩子已经全死了的情况下,独自挖了38个小时,最后救出了他的儿子和他儿子的同学。)3. 围绕这件事,写了四个令人感动的场景,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的说说。(奔向废墟 不顾劝阻 挖掘废墟、父

6、子相拥)4.课文中又是如何评价这对父与子的呢?谁来说一说。板书:(了不起)是啊,(出示PPT)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走进这对了不起的父子。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让你觉得这对父子了不起的语句。二、抓重点语句,体会情感,领悟写法。(一)抓人物态度变化,感受父亲的了不起汇报交流;在“奔向废墟”这个场景中,你觉得父亲哪了不起?指名说。老师:从刚才的发言中,我们会发现在大地震来临之际,父亲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父亲表现发生了变化。由一开始的绝望坚定,真了不起。(二)聚焦“求助”,学习对比,感悟父亲的了不起在“不顾劝阻”这部分,你又觉得父亲哪了不起?1.引导发现反复的语言形式及其作

7、用,感悟爱的坚守。学生发言,老师提炼从刚才的发言中,我们发现同学们找的是父亲的语言,来,我们读一读这几句话。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读着这样的语言,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引导学生答出语言反复的,反复的背后是父亲对儿子的不离不弃、对信念的坚守)2.回归场景,发现对比,感受父亲了不起 读中引导发现不同就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尊敬,一起读一读这部分。女生读其他父母(人)的表现,男生读父亲的表现。 同学们,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和其他家长的表现是不同。)引导学生发现人们的表现和父亲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体会对比的好处是呀,在灾难面前,人们的表现各不相同,即使同为

8、父母,表现却截然相反,让我们从中感受到这位父亲的了不起,作者这是用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 学生会说对比 教师引读,体会对比同学们,当别的孩子父母哭喊过后绝望地离开了,而阿曼达的父亲却这样说当消防队长拦住他说随时发生大爆炸,危险时,可父亲的却说当警察再次警告父亲有危险时,而父亲依旧说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加突出爱的坚守) 这一切,都源于他与儿子间曾经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边说出示齐读)小结:同学们,作者就是通过父亲的语言描写及与其他人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这份爱的坚守。(三)细品挖掘,凸显表达,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在挖掘废墟中,你又从哪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他挖了8小时

9、,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1.抓住数字,体会写法,感受父亲了不起找数字谁和他一样找到这个段落了?我们都来看看这个段落,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说出时间很长)38个小时是什么概念?2生说。38个小时大概是我们四天工作学习时间的总和,了解了这些,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读一读关注表达是啊,如此漫长的时间,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们这位父亲挖了38个小时呢,而是要说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出示目标这道题)预设学生回答:更能体现时间长教师指导:体现时间长,我们一读就知道,为什么还要8、12、24、36,这样写呢?关注这样的表达,作者这样写对体现爸爸的了不起有

10、着怎样的作用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引导学生体会出:写出了挖掘的艰难、更主要的是爸爸的坚守。同学们,歌德说过这样的话: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PPT)到了高年级,我们不仅要了解内容,更要思考作者的表达方法,及这样表达的好处。下课以后,同学们要对自己的答题进行修改、补充。带着我们新的理解,再读这段话。2.抓人物的外貌,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再看这段话,你还从哪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这是什么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我们不仅能从作者对时间的描写上来感受时间长,同样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上也能间接感受这时间的漫长、挖掘的艰苦。现在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父

11、亲哪里了不起吗?(坚持,忍耐,坚忍)(板书)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小结:父亲就是这样一直不停地挖着,尽管他的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伤痕累累,但他依旧坚持要救到自己的儿子。因为,他的内心坚信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三、聚焦 “相拥”,学写对比,感悟儿子的了不起。那我们又从哪看出儿子了不起呢?(1)父亲在废墟上挖掘儿子,他挖了8,12,24,36小时,儿子呢?儿子在废墟下等8.12.24.36小时这38小时中,在废墟下的孩子们都做了些什么呢?(2)依据文中线索想象“我告诉同学不要害怕” (3)对被埋在废墟下的儿子和他的同学们而言,在这38个小时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环境、心情、时

12、间变了。一切都在变,没变的是儿子对父亲的坚信)(4)小朋友们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让学生先说,然后按时间排)刚刚经历的大地震,被埋在废墟下的孩子们他们的心情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仅剩的水和食物都用完了,而地上还在不断传来倒塌和爆炸的声音,此时孩子们他们的心情可能是黑暗笼罩了周围的一切,饥饿的孩子们连呼喊的力气都没有了,此时孩子们他们的心情可能是平静着急失望绝望(板书)(5)如果我们要体现出废墟下儿子如同父亲般的了不起,有哪些方法我们可以用呢?(反复,对比)(6)运用对比的写法写话到12小时的时候,小朋友的表现是什么?阿曼达的表现是什么?到24小时的时候,小朋友的表现是什么?阿曼达的表现是

13、什么?到36小时的时候,小朋友的表现是什么?阿曼达的表现是什么?选择一处进行写话(7)评改(针对不同时间段小朋友们的表现进行评改)(8)文本与练笔交融,升华情感12小时:地震发生后,父亲来到学校的废墟前,挖掘儿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但他坚信:儿子在等我。那么此时的废墟之下呢?24小时:又过了12小时,父亲的手都磨破了。但他依然坚信:儿子在等我。那么此时的废墟之下呢?36小时:就这样父亲挖掘了36个小时,浑身布满了血迹。但他始终坚信:儿子在等我。那么此时的废墟之下呢?(9)从你们的写话中,让我们感受到儿子同样是了不起的。四、整体回顾,升华情感1.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感人的场面吧。当突如其

14、来的地震袭击洛杉矶的的时候,父亲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决然地冲向废墟,寻求帮助,谁来读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当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的时候,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儿子在等我,于是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父亲坚持挖掘的信念没有变,这还是因为他对承诺的坚守。终于在父亲挖了38小时后,人们看到了这样幸福的场景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回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个幸福的瞬间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2.同学们,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动吗?请再把你的感受做批注。(第三次批注。)父亲给孩子一个承诺,父亲和儿子都能够坚守这个承诺。3.同学们,知道吗?这篇文章是一篇演讲稿的一部分,马克 汉林在32个国家200万人进行4000次的演讲,给不同的人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能够鼓舞人的斗志,通过今天的学习,如果让你再给这个演讲稿起个题目你会起什么呢?(信念战胜一切 信念的力量 我们的精神)4.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