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77894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设计探讨杨志勇 刘亚南 炎杉杉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探矿队,三门峡 472000) 1.0引言本文介绍了矿山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实例,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2.0 治理工程概况2.1治理区概况 灵宝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矿区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小秦岭地区,隶属灵宝市 豫灵镇管辖,矿区距豫灵镇约20 km,有矿山公路相连。陇海铁路、连霍咼速公路、310 国道均穿过豫灵镇,因此矿区交通条件便利。依据委托方提供:矿区面积为 7.9395km2,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0 26,39 110 28,03,北纬 34 24,15 34 25,11。2.2自然地理概况双鑫矿

2、区位于小秦岭主峰附近,地势南高北低,小秦岭最高峰老鸦岔脑,标高2413.8m, 为河南省最高峰,矿区北侧为黄河河谷,高程近300m,相对高差较大,约2100m,属切割 强烈的中山区。本区属黄河流域,矿区绝大部分沟段为季节性水流,主干水系为黄河一级 支流文峪河与西峪河,呈南北走向,主要来源受降雨直接补给。本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气象要素 年际变化明显。多年平均降水量645.8mm,年最大降水量984.7mm (1958年),最小降水量 为318.7mm (1997年),年际最大变化量666.0mm。2.3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2.3.1地层 治理区出露地层主

3、要为太古界太华群变质杂岩及第四系全新统沿沟谷分布的砂砾石 层。第四系厚05m。2.3.2构造 治理区主要褶皱构造为金硐岔老鸦岔板石山主背斜。2.3.3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第四系坡、残积物不发育,在沟底凹地零星分布,富含季节性孔隙水。矿脉围岩 系古老变质岩系,岩性一般质地坚硬、致密,节理不发育,含有少量不连续裂隙水。断裂 构造仅于矿区南缘发育有NE、SE向断裂,以及与之斜交的小断裂,构成向西收敛、向东 撒开的承压水带。大气降水是该区唯一的补给源,通过断裂相交部位,节理裂隙发育地段渗入地下,以 散流、隐流或下降泉方式近源排泄。治理区水文地质属简单类型。2.3.4工程地质条件 治理区岩性较单一,开采区

4、围岩一般为混合岩和斜长角闪岩,地质构造简单,节理、 裂隙不发育,稳固性较好,围岩质地坚硬,岩块抗压强度较大。故工程地质条件总体属中 等良好类型。2.3.5地震本区位于汾渭强震带上,地震基本烈度为7,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历史上 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属国家重点监测区之一。新构造运动强烈,有发生中强地震的 地质背景。2.3.6环境地质条件 治理区开采出的废石量较大,且大都堆放于沟谷之中或河道的边缘,高的几米至数 十米,而留的河道不足10m,造成水道狭窄,排水不畅,若遇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易形成 泥石流灾害。选厂生产工艺为单一浮选,浮选药剂为黄葯和2#油等。根据所加药剂和矿物 成分分析,选

5、厂主要污染源为选矿废水,主要污染源为悬浮物、CODcr、硫化物等。但循 环利用对环境影响较小,依据附近废石浸出毒性试验结果,废石淋溶水不会对地表水和地 下水产生影响。3.0治理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3.1植被(林业)资源毁损 治理区多年开采出来的矿渣大量堆积在沟谷和河道中,尾矿库占用沟谷,不仅毁坏 了大量的植被资源,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林地资源,对矿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保守估计,治理区开采及尾矿堆放造成破坏影响的植被及林地面积大约lkm2。3.2泥石流地质灾害 治理区目前生产虽处于半开半停状态,但多年生产的矿渣均顺坡堆积于沟谷中。矿 区地形陡峭,沟谷狭窄,施工矿渣、废石堆放混乱,遇暴雨发

6、生山洪暴发,极易发生泥石 流地质灾害。该区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如: 1996年8月,小秦岭地区连降暴雨,大 西峪引发泥石流,冲毁矿区公路13km,通讯线路3km,直接经济损失690万元;1996年8 月,小秦岭地区降暴雨,矿渣堆引发文峪河流泥石流,均给人员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1994 年7月11日东木峪沟的尾矿库发生溃坝、暴发泥石流,造成51人死亡,矿区全部停产, 经济损失巨大。3.2堵塞河道及矿山道路治理段沟谷切割较深,宽50100m不等,由于各时期生产中产出的废渣均在各坑口 附近沿沟谷顺山坡堆放,日积月累,已不同程度出现堆放高度过高,局部地区尤其严重。 随着矿山的继续开采,不合理有序堆放

7、,使河道变窄、河床抬高受堵,威胁矿山道路畅通, 严重影响矿区泄洪的正常通道及各坑口人员和财产的安全。4.0治理区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初步设计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2006-2015年)的要求,并按照“先治理危险 性较大、更容易引发严重后果的废渣坡,再治理其他的废渣坡”的治理顺序实施治理工程。 2006-2007年度治理的工程有:(1)在矿区1312、1319、1360、1340及1110坑各段废石场区设立挡土(渣)墙, 治理方案采用浆砌石重力挡渣墙。(2)在1110坑段修建长约40m拦洪墙;(3)将1454、1450、1110、1360、1410坑段及挡渣墙设置区严重侵占堵塞河道的 渣堆

8、清理运走,清理出超过5m宽的泄洪通道;(4)尾矿库应急治理及其病害勘察评价;(5)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数据库。4.1设计依据4.1.1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4.1.2技术规范依据(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GB50021-2001)(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6)重力式挡土墙(04ZG901)(7)支挡结构设计手册(2004 年 第二版)(8)防洪标准(GB50201-94)(

9、9)水文图集(1984 年)4.2 治理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分项初步设计4.2.1 岩土工程勘察4.2.1.1 勘察目的及要求在查清边坡所在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针对每一处边坡,通过地质测绘、勘探、岩 土取样试验、专项地质调查与研究等必要的工程地质手段,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条件,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具体要求查清边坡所在部位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 各类岩土层的岩性或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工程特性;提出边坡变形破坏的地质模型、 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危害程度;提出边坡治理设计的必要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强度和变 形指标;结合具体地质条件设计治理工程措施方案。岩土工程勘察拟解决以下问题: 提

10、供设计参数; 提供地基承载力参数; 提供验算稳定性所需设计参数; 提供水化学性质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查明治理区不良地质作用 评价环境工程条件及工程环境条件。4.2.1.2 勘察工作依据本次勘察工作应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 规范(GB50330-2002)等有关规范与规程要求进行。4.2.1.3 勘察工作方法及工作量 勘察工作以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及收编资料为主,布置少量钻探工程,勘察工作内序号项目名称精度单位工作量备注1地形图修测1: 1000km20.52地形图数字化1: 1000幅53岩石试验件804工程地质钻探m1705剖面线测量km56水

11、样组15表 1 工程地质详细勘察设计工作量一览表容及工作量见表1 。4.2.1.4提交勘察成果 勘察工作结束后,应对全部实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交勘察成果应包括: 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勘察工程布置图; 工程地质剖面图; 岩石物理力学测试成果; 影像照片; 数字化成果(光盘或软盘)。4.2.2 治理初步工程设计4.2.2.1 基本情况根据防洪标准,矿区等级为III级,防洪标准50-20年一遇,由于矿区规模较大, 遭受洪灾后,损失较大,影响较严重,因此确定其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本地区地震基本烈 度为7度,须进

12、行抗震计算。4.2.2.2设计洪水 根据矿区流域面积及所处位置,按防洪标准规定,设计洪水采用50年一遇,依 据河南省中小流域水文图集计算。(1)基本资料 根据矿权人提供的1:5万地形图量得矿区主要河流基本资料见表2:表2 主要河流基本资料河流名称流域面积(km2)主河道长度(m)河道平均比降(%)文峪河8816西峪河7719(2)设计暴雨计算根据矿区的位置,查河南省中小流域水文图集(1984年版),得到:本区1小时 点雨量均值:HIP=30mm1小时点雨量变差系数: Cv=0.55由 Cs=3.5Cv,查得:模比系数:Kp=2.58依据公式HIP二HIPXKp,得:最大一小时设计点雨量HIP=

13、77.4mm,由于本次计算的 流域均小于50km2,所以设计面雨量直接采用设计点雨量。(3,设计洪水计算治理区河道流域面积均小于200km2,所以本次计算采用推理公式法:Q =0.278甲FS/ t n甲=1 口 Tn/smt=0.278L/(Mj1/3Q1/4)式中:Qm设计洪峰流量,m3/s;V洪峰径流系数;t洪峰汇流时间,h;F流域面积;L干流长度;JL的平均坡度;S设计最大1小时雨量平均强度;n设计暴雨递减系数;口平均入渗率,以mm/h计;m汇流参数。由以上公式,查图,得50年一遇设计洪峰值。 根据所得洪峰值,采用水力学方法,计算得50年一遇洪水时治理区河道出口处河道 平均水深及流速见

14、表3。表 3 设计洪峰值、河道平均水深及流速河流名称设计洪峰值(ms)河道平均水深(m)流速(m/s)文峪河1762.96.0西峪河2823.67.84.2.2.3 挡渣墙初步设计及稳定性复核(1)挡渣墙初步设计范围、形式、断面规格 根据矿区现状,2006-2007 年治理区的废渣采用重力式挡渣墙治理。挡渣墙采用 M7.5 浆砌石,由于均为一次性渣坡治理,故本次设计均不考虑未来排渣堆放,为增加挡渣墙抗 滑稳定性,将基底设计为倾斜面,直接座于基岩上。挡渣墙初步设计断面见附图 2。(2)挡渣墙稳定性复核 受力分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挡 渣墙受力主要为自重

15、,墙后主动土压力、墙后静水压力及地震力。试算时参数采用:墙后堆石干容重取19kN/m3,堆石浮容重取10kN/m3,挡渣墙容重 取23kN/m3,废渣内摩擦角取40,挡渣墙顶渣坡面与水平面夹角取35,墙背与废渣间 摩擦角取 25,挡渣墙基底与岩基摩擦系数取 0.65,地震按 7 度考虑,水平向地震加速 度值为 0.15g。 工况组合 根据实际情况,对挡渣墙稳定采用容许应力验算法,分别按以下三种工况进行挡渣 墙抗滑及抗倾稳定验算。1)工况1(正常运用情况):墙后堆石中无水;2)工况11(洪水情况):参照支挡结构设计手册,考虑发生设计洪水时,墙后堆 石中水深为 0.7 倍挡渣墙高;3)工况111(地震+洪水情况):参照支挡结构设计手册,考虑地震情况下,墙后 堆石中水深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