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刘俊华-案例-《收集与整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4720884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9-刘俊华-案例-《收集与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9-刘俊华-案例-《收集与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9-刘俊华-案例-《收集与整理》(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收集与整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和排列;在比较、分类、排列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多个标准下的多样性。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描述分类的结果,教学效果非常好,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1. 教师注重学生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课前引入时,老师引导学生们用“既又”的句子描述自己,描述一堆乱七八糟的学具,从而引入本节课,要对学具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课堂引入能看出,老师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后面,教师课件出示“按什么标准分,分成几类,每类分别有几个?”要求学生在活动时一边操作一

2、边按照课件出示的问题描述自己的分类结果,学生们说得很完整。有时候我们在困惑,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在数学课中老师应该怎样培养语言能力,潘老师的教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可以先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教给孩子表达的方法,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把数学思维的过程或是结果用语言描述出来,这样就不至于在谈学习收获时,有的学生只会说我学习了分一分。2. 学具准备很充分、有序。这节课,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很多,用到的学具圆圈、方块不同颜色的也有几十个。在如此复杂繁多的学具而操作又频繁的教学中,潘老师能够做到细致、有条不紊、保证每个孩子都参与而且不出错,看的出来课前准备很充分、下了不少功夫。3. 在低年级课堂中渗透检验的思想。课堂中,每一次动手分类操作之后,教师都会提醒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有没有漏掉?”学生通过数的这个过程,检验是否漏掉,有没有分错,让学生体会检验的过程以及检验的作用,对学生在进入高年级的学习都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