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462851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少年儿童犯罪的预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一课 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对广大少年儿童的侵蚀,青少年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国家在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又制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着重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 什么是未成年人? 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法律法规: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着重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

2、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案例分析: 案例:杨刚,男,某校五年级学生。他很贪玩,一有空就经常到同学家去玩。双休日有时就不回家,睡在同学家里。父母知道后,不准杨刚睡到同学家去,杨刚很不服气,说我为什么不能睡到同学家?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或者,在24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

3、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还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法律法规: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还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强制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第二课案例分析: 案例:刘旭峰、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很好动,经常到舞厅跳

4、迪士高,认识了几个社会上的青年。有一次他的朋友给他一颗药丸,说吃下去以后跳舞更有劲。其实这个药丸俗称“摇头丸”,属于毒品的一种。时间一久,刘旭峰就吃上瘾了。他父母发现后,赶紧把他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毒虽戒了,但刘旭峰的身心健康受到巨大影响,还差一点走上了犯罪道路。 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冰毒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对我们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摧残我们的身心健康。吸食毒品会损害人的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及呼吸系循功能,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吸毒者往往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乌黑,神

5、色漠然,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以至日渐衰竭而死亡。 其次,会诱发犯罪。由于吸毒容易上瘾。往往一次吸毒,终生难戒。吸毒需要大量的钱财,为购买毒品,吸毒者会丧失理智,丧失人性不顾一切铤而走险,杀人、放火、盗窃、抢劫,任何违法的事情都会去做。吸毒者在毁灭个人和家庭的同时,也危害着我们的国家和社会。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这应是我们永远的承诺。 交流讨论: 一、议一议: 我们应该怎样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二、填一填: 1、未成年人父母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 )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2、常见的毒品有( )。 3、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矫治方式主要有( )。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 1、预防未成

6、年人犯罪,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 2、未成年人犯罪是不用负责任的。( ) 少年儿童犯罪的预防教学目的: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对广大少年儿童的侵蚀,青少年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国家在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又制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着重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提问:什么是未成年人?(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 教师补充: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法律法规: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着重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

7、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二、案例分析 案例:杨刚,男,某校五年级学生。他很贪玩,一有空就经常到同学家去玩。双休日有时就不回家,睡在同学家里。父母知道后,不准杨刚睡到同学家去,杨刚很不服气,说我为什么不能睡到同学家? 提问:阳刚为什么不能在同学家留宿?(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

8、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或者,在24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还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三、教师总结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还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强制索要他人财物;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良行为不属于犯罪,但是往往会导致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作为一名未成年人,我们要端正自己的品行,远离不良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