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605454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标 题】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之二)【原文出处】中国语文【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004【原刊页号】311326【复印期号】 200011【 作 者】贝罗贝/ 吴福祥【作者简介】贝罗贝 法国科学院 吴福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00732【内容提要】(一)从西周到东汉,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词项的频率变化、功能发展以及词汇兴替,二是系统结构的变化。(二)上古后期,随 着旧有的疑问代词在实际语言中的逐渐消失,疑问代词系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和简化 (三)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产生主要有文字假借、功能扩展以及词汇化等三个途径。【关 键 词】疑问

2、代词/ 语法演变/上古汉语【 正 文】4.4R类 原因目的疑问代词上古后期,见于文献的R类疑问代词有“何”、“胡”、“奚”、“曷”、“盍”、“何故”、“何以”、 “奈何”8个。 除“奈何”以外,这些疑问代词均已见于上古中期。据表三的统计,“何”最为常 见, “何故”、 “何以”次之, “胡”、 “奚”、 “曷”、 “盍”则只能见到个别用例。例如:(67)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史记晋世家)|苟必信,胡不赴秦军惧死? (又,张耳陈余列传)|对曰:“言而见用,臣奚死焉?谏而见从,终身不亡,臣奚送焉? ” (论衡定贤)|今我民罔不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 ”(史记殷本纪)|子盍为

3、我言之?(论衡刺孟)|楚成王兴师问曰:“何故涉吾地?”(史记齐太公世家) |孔子行鲁林中,妇人哭甚哀。使子贡问之:“何以哭之哀也?”(论衡遭虎)在汉人的注书里,用作八类代词的“胡”、“奚”、“曷”、“盍”往往要被注释或对译为“何/ 何为何故何不”(如例68)。由此可以推断,这些代词至少在东汉时期已不再用于实际 语言。(68)胡,何。何不位天子之位?(吕氏春秋察今“吾子胡不位之?”高诱注)|何 故近之我梁,而不入吊唁我乎?(诗经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不入唁我? ”郑笺)|奚, 何也。(孟子万章上“奚而不知也? ”赵岐注)|言虽无道所任者各当其才,何为当亡?(论 语宪问“夫如是,奚其丧?”集解引孔

4、安国注)|女既以媒得之矣,何不禁制而恣极其 邪意令至齐乎?(诗经齐风南山“既曰得之,曷又极止? ”郑笺)|王何为使我谋之,随 而罪我居我以凶危之地?(诗经小雅菀柳“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郑笺)|盍,何不也。(吕氏春秋长利“夫子盍行乎?”高诱注)|盍,何不也。(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盍将 把兮琼芳。 ”王逸注)“奈何”用如R类疑问代词是这个时期始见的:(69)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人曰:“士奈何不一遇也? ”(论衡逢偶)“奈何”既可以询问原因目的又可以询问方式情状,正与上古汉语的“何以”、现代汉语的 “怎么”的用法相平行。显然,“奈何”询问原因目的

5、用法是由其询问方式情状的用法衍生而来。4.5 V时间疑问代词如表三所示,在史记和论衡中上古中期偶见的时间疑问代词“曷(害) ”一例未 见。另一方面,诗经中常见的“曷”在毛传和郑笺里绝大多数被注解或对译为“何”“何 时”:(70) 忧虽欲自止,何时能止也?(邶风绿衣“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毛传)|曷,何也。何时能来望之也?(邶风雄雉“曷云能来? ”郑笺)I曷,何也。何时我得其所哉? (唐风鸨羽“曷其有所? ”郑笺)由此可见,至晚在上古后期,时间疑问代词作为一个功能类已经从当时的疑问代词系统 中完全消失。其功能由分析性的名词性短语“何时”承担。在史记和论衡中,询问时 间除用“何时”外偶尔还见到“

6、何如时”:(71)且不求,何时得功?(史记晋世家|天子废礼何时,岂秦灭之哉?(又,谢 短)|扁鹊曰:“其死何如时? ”曰:“鸡鸣至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4.6W处所疑问代词上古后期,见于文献的V类疑问代词有“何”、“安”、“恶”、“焉”、“奚”。从史记、论 衡看,这个时期喋疑问代词的出现频率较上古中期明显下降。如表三所示,“恶”、“焉”、 “奚”仅见个别例子, “何”、 “安”的出现次数虽略多于“恶”、 “焉”、 “奚”,但多数见于“何在 安在”这种熟语化程度较高的组合。例如:(73)使货主问曰:“钱何在? ”对曰:“无钱。”(论衡量知)|帝曰:“今安在? ”对 曰:“在宫府门外。”(史记

7、滑稽列传)|子擒问子贡曰:“仲尼焉学? ”(又,仲尼弟子 列传)|故妾一僵而覆酒,上存主父,下存主母,然而不免于笞,恶在乎忠信之无罪也夫?(又,苏秦列传)|今诰以阴盛阳微,攻尊之难,奚从来哉?(论衡顺鼓) 从汉代训诂著作反映的情况看, “恶”、 “焉”、 “奚”在当时的实际语言里可能已经不再使 用,因为这些代词在很多注书里被对译或注解为“何所”、 “安所”、 “于何”以及“何”等:(74)恶乎至犹何所至。(公羊传庄公10年“鲁侯之美恶乎至? ”何休注)|恶乎犹 于何也(礼记檀弓下“吾恶乎用情?”郑玄注)|言有雄虺,一身九头,速及电光,皆何 所在乎?(楚辞天问“雄虺九首,倏忽焉在?”王逸注)|安

8、所匿其情?(论语为政“人 焉瘦哉? ”集解引包咸注)|问作书之人何在也?(淮南子道应训“其人焉在? ”高诱 注)I奚,何也。(吕氏春秋贵直“水奚自至? ”高诱注)从史记、汉书、论衡看,这个时期的文献里,询问处所的功能通常由名词性的 偏正短语“何所”、 “安所”来承担,偶尔也可以见到“何许”。例如:(75)帝曰:“虽然,意所欲,欲于何所王之? ”(史记三王世家)|民安所措其手足?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民弱臣少,寡人独治之,安所用贤人辩士乎?(说苑奉使) I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许人,愈争事之。(论衡道虚)4.7 数量疑问代词上古后期的服疑问代词有“几”、“几何”、“几所”,其中“

9、几”、“几何”已见于上古中期, 在这个时期的文献里仍然使用。例如:(76)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问曰: “先生能饮几何而醉? ”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史记滑稽列传)“几何”上古中期主要充当谓语,做定语的例子少见;到了上古后期, “几何”充当定语的 例子明显增多:(77)于是王乃使人驰而问泉阳令曰:“温者几何家?名谁为豫且?”(史记龟策 列传)|说论者,皆制说文解语而已,不知论语本几何篇。(论衡正说)|管仲 曰:“今与几何人来? ”对曰:“臣与三人俱。”(说苑贵得)“几所”是这个时期产生的疑问代词,例子少见。下面的例(78)引自魏培泉(19

10、90):(78)王阳居官食禄,虽为鲜明,车马衣服,亦能几所?风俗通正失)|数问其家 金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汉书疏广传)4.8 小 结:4.8.1 新兴疑问代词的出现和旧有疑问代词的消亡仍是这个时期疑问代词发展与演变的 主要表现。根据上文的举例和分析,这个时期产生的疑问代词有事物疑问代词“何所”、 “何 等”,方式情状疑问代词“云何”,原因目的疑问代词“奈何”以及数量疑问代词“几所”;而在 这个时期的文献或实际语言中消失的疑问代词有事物疑问代词“曷”、“胡”、“奚”、“孰”、“恶”、 “焉”,方式情状疑问代词“胡”、“奚”、“曷”、“恶”、“焉”和“若何”、“何若”、“奚如”、“奚若”, 人物

11、疑问代词“孰”,原因目的疑问代词“胡”、“奚”、“曷”、“盍”,以及处所疑问代词“恶”、“焉”、 “奚”。如果仅就疑问代词的词项而言,这个时期出现的疑问代词有“何所”、“何等”、“云何”、 “几所”4个, 而实际消亡的疑问代词有“孰”、“胡”、“奚”、“曷”、“恶”、“焉”、“盍”、“奚若”、 “奚如”、“若何”、“何若”11个。由于实际消亡的疑问代词数量远多于新产生的疑问代词,所 以这个时期的疑问代词系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和简化。进一步观察会发现,这个时期产生的疑问代词均为双音节形式,而消失的多数为单音节 形式。我们认为这种情形可能与语言结构特点的变化有关。我们知道先秦汉语中词汇结构(特

12、别是包括疑问代词在内的功能词)大都是单音节形式,但入汉以后(特别是后汉时期),汉 语词汇出现了强烈的双音化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由先秦延续下来的单音节疑问代词由于种 种原因未能双音化(譬如句法功能的限制、见次率太低),因而被兼并、淘汰。另一方面, 新产生的疑问代词之所以会采取双音节形式,也正是为了适应这个时期出现的词汇双音化趋 势。4.8.2这个时期,疑问代词的演变也体现在系统结构的变化上。 如前所述,时间疑问代 词在上古前期疑问代词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功能类,降至上古中期这个功能类已趋于消亡, 而到了上古后期,随着时间疑问代词的完全消失,这个时期疑问代词系统的结构因之发生了 变化。五结论根据上文

13、的讨论,我们对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能够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从西周到东汉, 汉语疑问代词发展与演变的主要表现是频率变化、功能发展以及 词汇兴替。频率变化是指同一个疑问代词在不同阶段的使用次数的变化,功能发展指的是同 一个疑问代词在不同阶段句法功能的发展,词汇兴替则是指功能相同的疑问代词之间的历时 替换。(2)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演变也体现在系统结构的变化上。(3)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产生主要有文字假借、功能扩展以及词汇化等三个途径。大 体说来,单音节疑问代词的形成主要采用文字假借和功能扩展的方式,双音节疑问代词的出 现则主要是句法单位词汇化的结果。上古汉语中某些旧有疑问代词的消失主要导源

14、于相关疑 问代词的功能扩展以及特定时期语言结构的演变,此外,可能也与方言因素的消长有关。附 录:表一:上古前期疑问代词一览表(注:表一中尚书和诗经的数据,分别据顾颉 刚(1982)和陈宏天、吕岚(1984)。)I事物疑问代词II人物疑问III方式、情状疑问代词代词何 胡 曷 / 害畴 谁 何 胡/遐 曷 如何 奈何如台 若之何 如之何尚书 714263 141计经 8153248 8 10 418988542448 10 10 4621 1419合计995216续表一IV原因、目的疑V时间疑皿处所疑问WI为数量疑问代词胡/遐 曷/害何问代词代词胡r?i1H.安焉问代词几何曷何何尚书10 11诗经39 1 591613121139 1 15 1917131211合计651871表二:上古中期疑问代词一览表(注:表二中的数据,庄子和墨子主要依据哈 佛燕京学社(1947和 1948),韩非子依据周钟灵等(1982),其他文献则依据香港中文大 学(1995和 1996)。I事物疑问代词II人物疑问代词何孰奚曷胡焉安亚恶谁孰左传4067113517论语423411113老子9317孟子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