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词句欣赏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460445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词句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词句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词句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词句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词句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词句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词句欣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1、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盼望着,盼望着”是反复的修辞;“春天的脚步近了”是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而又喜悦的心情。2、“春天的脚步近了”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我们仿佛看到春天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了,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喜悦。3、概括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第1自然段在段落结构上的作用。答:写盼春的心情。起总领全文,开启下文的作用。4、第2自然段可概括为: 这段总写春天到来的情景,起总领下文的作用。 5、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天阳光的温暖.6、你能说出“偷偷的

2、”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答:(1) “偷偷的”写出春草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春草的勃勃的生命力。 (2)“嫩嫩的,绿绿的”本应该放在小草的前面,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突出强调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7、“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是借风写草,这与上下文又什么联系?答:照应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写“风”设下了伏笔。8、文中“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句话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与本段描写的景物有何关系

3、? 答:这句话在用词上富于动感,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天真活泼的童趣,从侧面衬托出绿草如茵的可爱,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的快乐。9、“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有什么表达作用?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竞相盛开,互不相让的动态。10、本段文字描写春花运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请找出虚写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虚写的句子: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好处:由春花联想到秋实,开拓了更美的意境。11、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叫”只是单纯写声音上的感受,“闹”是拟人的

4、修辞手法,它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能呈现出一派沸腾的热闹景象。11、本文写的是春花,为什么要写到“蝴蝶”和“蜜蜂”呢?答:侧面突出春花,花样多 、花色艳、花味香的特点,正是因为春花的芬芳和美艳才引来蜜蜂和蝴蝶嬉戏其中。12、对春花图的描写,作者采用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突出了春花怎样的特点?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花色绚烂,花香中有甜味的特点。1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答:不能调换。因为三个比喻句分别对应前面的桃树、杏树、梨树,如果调换位置就不合情理了。14、“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能否删

5、去,为什么?答:不能删去。“仿佛”一词点明后面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如果删去“仿佛”,就变成春天的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了。15、“吹面不寒杨柳风 (引用),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比喻)抚摸(拟人)着你” :运用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触觉的角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柔和。16、“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春风的味道-芳香。17、“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是从

6、听觉角度写春风的和悦。18、在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春风的?答:作者用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以嗅觉写春风的芬芳,以听觉写春风的和悦,这样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19、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赏析: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斜织”、“薄烟”写春雨紧密、迷蒙,形象贴切,唤起了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笼”字,写出了春雨朦胧的景象。20、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指出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答: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房屋。作用是烘

7、托出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的气氛。21、小结:春雨图,抓住春雨的特点:细密、轻盈、滋润万物,从静景写到动态,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22、像娃娃“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像小姑娘“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像青年“力”(春天充满活力)23、三个比喻句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三个比喻合并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三个比喻句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不能颠倒。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点明春的成长过程。如果颠倒顺序就不合情理了。 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突出强调春在不同生长过程中的特点,抒发作者强烈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如果合为一段,就削弱了表达效果。24、从多方

8、面赞美春天,把春天比做刚落地的娃娃,说春天如同新生儿,像生命的开始,给人无限希望。把春天比做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是比喻春天美好,令人赏心悦目。把春天比做健壮青年,突出春天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春天是有力量的,春天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希望,似乎让人们走进热烈孕育的夏季,走进硕果累累的秋天。2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竹外桃

9、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济南的冬天1、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 温晴 的特点来写。文章第1自然段先用 对比 的写法,从自己的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图景:一是济南的山景分别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暖和、安适 的特点; 薄雪覆盖下 的山,突出其 秀美 ; 城外远山 ,突出其 淡雅 ;二是济南冬天的水,着眼于表现其暖、清、绿、亮的特点。2、用文中的话说说“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3、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运用拟人的方法,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

10、境界。4、 “小摇篮”比喻 ,作用是 ,“小”照应了前面 词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这一比喻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小照应了小山的小。5文中“这件花衣”具体指山的表面暗黄的草色与薄雪交错的形态山的“肌肤”是指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6、 这段文字从 色彩 变化的角度围绕“_妙_”字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又按_空间_顺序从山上写到山尖、山坡、山腰。7、 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小雪”的“小”? 雪中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坡;微微露出点粉色的薄雪。8、 总说这一段文字内容的一个句子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9、 作者赞叹雪后小山的句子是: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11、,那些小山太秀气。10、请你找出两个能概括济南冬天水的特点的词来,它们应是 不结冰、澄清 。11、加点词“绿的精神”在文中指的是:(用原文回答)水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热气,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1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一句写得很妙,妙在它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紧扣住济南冬天的“ 晴 ”(用一个字回答),理由是 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透亮,才像块蓝水晶。13、从这段文字来看,水的灵性的具体表现是:不忍得冻上;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14、本段文字重在表现济南冬天 温晴 的特点。本段文字描写对象是济南冬天的水,其特征是暖、清、绿、亮15、

1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村庄和雪的安适宁静的情态。16、“天儿越晴照个影儿呢!”句采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灵气、多情。17、绿的精神实际是指蓬勃的生机。古诗四首1、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沛国谯郡人。 时期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慷慨悲壮 见称。他的诗歌还有: 。 2、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 , 代诗人。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元大都人,著名的 家,这是一首小令,选自 。 4、根据提示写句子。、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竦峙突兀的句子是: 。、观沧海中,通过奇特的想象来表达诗人博大胸怀的句

13、子是: 。、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着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是: 观沧海“ 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观 ”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动景 静景 实景虚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渲染了沧海辽阔苍茫的气象这首诗以“ 观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 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博大胸怀 、天净沙秋思中,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的句子是: 、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 ,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 ,蕴含着思乡的泪水。、次北固山下中描写了一幅青山绿水的新春景象。诗人眼前所见的开阔江面上的景象正如诗中所写的: 。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5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暗示诗人旅途漫漫“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