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原文繁体竖排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448830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原文繁体竖排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孙子兵法原文繁体竖排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孙子兵法原文繁体竖排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孙子兵法原文繁体竖排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孙子兵法原文繁体竖排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原文繁体竖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原文繁体竖排(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始計篇第一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 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 知之者勝弟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D :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 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 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

2、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31 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否 可先傳也。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 觀之,勝負見矣。作戰篇第二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W,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裏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彈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

3、用兵 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於師 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彈,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 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胄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 忌杆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 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謀攻篇第三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

4、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 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幘W,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埋,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 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 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 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

5、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 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故知勝有五:知可 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貽。軍形篇第四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M 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 動於九天之上,故能

6、自保而全勝也。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 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 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兵法一 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勝者之戰人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兵勢篇第石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

7、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石段投卵者,虛實是也。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複始,日月是也。 死而更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 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迴圈之無端,孰能窮之?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 勢也;鷲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擴弩,節如發機。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1/ 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故善動敵者, 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

8、動之,以卒待之。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 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虛實篇第六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 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饑之,安能動之。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行千裏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進而不可禦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

9、可及 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 之也。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 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 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故知戰之地,知 戰之日,則可千裏而會戰。不知戰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 十裏,近者數裏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哉?故曰勝可

10、為也。敵雖眾,可使無鬥。故策之而知得雄5 之計,候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 智者不能謀。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 窮。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軍爭篇第七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 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軍

11、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重 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裏而爭利 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裏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故不知諸侯之 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 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 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弋軍政产曰言不相聞,故為之金鼓;視不相見,故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 一人之耳目也;人既專

12、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故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矗6 耳目也。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陳,此 治變者也。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 用兵之法也。九變篇第八55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圮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不由,軍 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故將通於九變

13、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九變之利者,雖知地 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 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 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行軍篇第九7 13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穀,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 半濟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唯亟去無留;若交軍於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眾樹,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而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也。凡此四軍之利,黃 帝之所以勝四帝也。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