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四单元写作导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4487982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四单元写作导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四单元写作导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四单元写作导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四单元写作导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四单元写作导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四单元写作导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四单元写作导学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元文本素材运用1点击素材孔孟两章孔子和孟子的仁爱思想博大精深,虽穿越千年的时空,但仍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彪炳史册,影响后世。他们的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振聋发聩,催人警醒。【运用方向】传承仁政爱民儒家思想传统文化走近文化名人【运用示例】孔子历经沧桑,饱尝忧患,却始终坚持对清平政治的追求,对苛政暴君的批判,对传统美德的固守。他弘毅坚韧的品格,“仁者爱人”的胸怀,好学不倦的品质,见贤思齐的襟怀,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言必信、行必果的处事原则,堪称我们学习的典范。孔子生活的时代,战争频仍,社会矛盾尖锐,诚信受到挑战。在那个世事变幻莫测的时代,有的人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有的人佯狂避世,明哲保身;孔子

2、却以罕见的担当精神,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大力宣扬“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政原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仁爱思想。尽管他的思想中有理想的成分,但他不懈追求大同世界的一生,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渴望正义与公平、向往和谐社会的体现。2点击素材劝学(节选)荀子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知明;“知明而行无过矣”,认为思是学与行之间的关键,学不思者则不明。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还要用行动来检验我们的所学,也就是要达到“学”与“行”的统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因为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

3、程,人的道德情操也需要不断培养与提高。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专一,有恒心。【运用方向】恒心积累专一学与思求学上进学习方法【运用示例】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品质。正如荀子所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德国大诗人歌德耗费了60年的心血,才完成了浮士德;明代李时珍花了整整27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药学上的不朽之作本草纲目。每个人都拥有决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坚持恒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最终拥有一片广阔的天地。3点击素材过秦论举起反秦大旗的陈涉,是一个被判苦役的人。他出身低微,缺乏名望,也没有雄厚的财力。他

4、的士兵,都是“疲弊之卒”,他的武器,也不过是些截断的木棒。但当他“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时,却应者云集,广大人民“赢粮而景从”,轻而易举地击破强于“九国之师”的秦国军队。强大的秦国却败给这些因有罪而被征发的“谪戍之众”,令人深思。“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强大统一的秦国对人民施行的暴虐统治使它从强盛的峰巅,瞬间跌入灭亡的谷底,强大之势与败亡之速形成强烈的对比。【运用方向】仁义治国民心向背前车之鉴【运用示例】大秦帝国二世而亡,数风流人物的秦始皇是万万没有预料到的,他的千秋万代的帝王梦轰然倒地。贾谊在过秦论中把这归纳为“不施仁义”的结果。秦的灭亡在于用取天下的办法来守天下。在愚民政策下实行严厉的法

5、制,引起了下层百姓的反对,也引起了东方诸国贵族的强烈不满。人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在大泽乡如火山一样喷发出来,秦帝国如大厦在瞬间倾倒。“仁爱”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政权稳固的镇塔,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没有仁爱,国家就会四分五裂;没有仁爱,国家就难以发展,人民的生活需要就得不到满足;没有仁爱,国家将不是国家。“仁爱”,不仅是一个国家本身应该奉行的准则,更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基石。国家之间没有仁爱便会硝烟四起、战事连连,人们难以安定地生活。因此为了世界和平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要学会仁爱。4点击素材师说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将“佛骨”迎入大内,供奉了3天。在皇帝愚昧嗜佛、百姓盲目拜佛的佛教思想

6、泛滥下,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佞佛热潮。韩愈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弊端必将更大地加剧社会矛盾,于是给唐宪宗上了一篇论佛骨表,文中大谈佛骨乃“朽秽之物”,视皇帝带头、全国信佛为“伤风败俗”之举。这使唐宪宗龙颜大怒地斥骂韩愈,要立斩韩愈,在宰相和众大臣的竭力营救下,韩愈才免得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一直关注时政,痛恨时弊。师说作为一篇第一次明确阐释教师职责、呼吁关注教育、注重从师学习的文章,无论是在唐代还是在今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韩愈作为“不顾流俗”“抗颜为师”的先驱,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无疑也有示范作用。【运用方向】从师学习教育事业发展大计直言上谏【运用示例】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

7、撑起了华夏一片明净的蓝天。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汨罗,一篇离骚震撼天地,万古流芳;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册,成为绝唱;林则徐宁折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敌胆;张志新甘为玉碎,反抗强权,一腔热血倾洒刑场,染红真理。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猥琐的心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飞墓前,洪承畴遗臭青史,汪精卫断魂东洋,不守正直,欺世盗名,变节失贞,为虎作伥,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坚守一方心灵的净土,便生如夏花之绚烂。坚守正直吧,朋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险,树正危樯,扬起云帆,在生活的大海上勇敢地出发

8、,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5点击素材晏子治东阿晏子先前治理东阿,三年恪尽职守,廉洁自律,一心为民,虽然把东阿治理得很好,景公却偏听偏信责备晏子,而且还要大大地责罚他。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广征多敛、少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策略,结果尽管没有治理好东阿,百姓饥者过半,但景公却迎接他,祝贺他,并且赞扬他有成绩。晏子治理好东阿时遭责罚,治理不好时却反而受到赞赏,这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凭道听途说,而应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运用方向】兼听偏信廉洁客观公正【运用示例】还记得“纸上谈兵”的赵括、“痛失街亭”的马谡和让“晏子治东阿”的齐景公吗?他们像一

9、面面警世钟,时刻在警醒世人:需要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一定要虚心请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波兰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也曾说过:“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中诚恳地劝后主刘禅要吸取两汉的成败的教训,他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他嘱咐后主刘禅要察纳雅言,广开言路,遗憾的是,后主刘禅只顾享乐,听信谗言,最终亡国,被天下人耻笑。因此,今天的我们要谨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在实际生活中虚心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力求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6点击素材谏太宗十思疏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大

10、舞台上,敢于向上级提出建议的忠贤之臣比比皆是,而像魏征这样敢于直谏君王的臣子却不多见,所以唐太宗把其称为自己的一面镜子。魏征的直言敢谏不仅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也正因为魏征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能够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在俗世喧嚣中保持一颗澄明、灵动的心,使“贞观之治”得以善始善终。这是魏征的幸事,也是太宗的幸事,更是天下百姓的幸事。【运用方向】敢于直谏宽容大度从善如流【运用示例】针,它锐利至极,轻轻一扎就能入肉三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几乎离不开它:衣服破了,它可以为我们缝补;生病了,它能把治病的药输入体内;手上扎了刺,它能把嵌在肉中的刺剔出。

11、社会中也有一些治病救人的“针”,那就是他人正确的批评和建议。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些批评和建议往往不中听,常常使人不快,但正确的意见却能够帮助人改正错误,避免走弯路,所以不要听到批评就动怒,看见意见就皱眉。唐太宗是个善于纳谏的帝王,魏征屡次“犯龙颜”进谏,这对唐太宗来说无疑是非常“扎手”的,可是他思之良久,终于明白谏言的可贵、魏征的忠心,进而“从谏如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二、单元写作训练定向说“安”提起“安”字,你多半会看到国人微笑的脸,是啊,有谁不喜欢“安”呢,“安”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至少,国人多是如此看的。这时想起了一个王朝的都城长安。这座

12、都城,古老却蓬勃,清淡而辉煌,它是大唐历史的见证,它有着动听的寓意“长治久安”。在我看来历史不外乎乱世及治世,因此以治而安,安而成功。在这个“长治久安”的都城中,唐王朝的统治者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成就了大唐在历史中的盛世,缔造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辉煌。而长安,仍然是静静地矗立,即使它有当时的繁华,纵然在百年的历史中也有过动荡,它仍矗立着,宠辱不惊,因为它的名字中充满了人们的希冀“长治久安”,因而我们说,“安”字绝妙。人们希望获得“安”,历代的统治者也在努力制造一个“安”的局面。然而,真是“安”吗?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哀怨的绝唱,“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求百

13、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鬓已先斑”,却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仍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隅之“安”,在那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又是一个“安”字,只可惜是“临时安定”。那个在不安中求安的宋朝啊,悲凄的宋朝有易安居士携所有家当追随朝廷,而最后也只得叹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只是那执政者不是“人杰”,更不会,也不愿做“鬼雄”,她只愿在风雨飘摇中“一晌贪欢”,莫“辜负了窗前月明”就好。于是我感叹,从古到今,国人一直在追求“安”,可能真如鲁迅先生所述,即使只

14、是做奴隶吧,只要有安定的环境,那也是万幸了,所以我们一直坚信“跟着安定走,幸福向你招手”吗?所以我们可以抛弃土地,抛弃尊严吗?所以在动荡的晚清,我们签下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吗?不要因为“安”而丧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我们喜爱“安”,然而我们也要提防“安”,不要因一晌贪“安”而蒙蔽了双眼。想吾泱泱大国,几千年基业,定要将“安”字慎选。,亮出本文论点:“安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显示出作者的真知灼见。从大唐古都长安写起,正面写出了“安”字之绝妙。一语中的。从反面联想到宋王朝只求一隅之“安”的临安。又自然联想到易安居士李清照。由古转今,联想到鲁迅灯下漫笔中关于“安”的阐述,非常贴切。文末提出“

15、定要将安字慎选”的辩证观点,将中心深化,写出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爱恋。【名师评点】这篇考场满分作文,开头就亮出本文论点:“安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旗帜鲜明,并显示出作者的真知灼见。接着,从大唐古都长安写起,正面写出了“安”字之绝妙:唐王朝正是由“治”而达到“安”的局面的。又从反面联想到南宋王朝只求一隅的临安只能是“临时安定”,作文写出了对历史的感怀。作者挥动大笔,写出了中国人的“长安愿望”“求安心态”“居安心理”。出色的构思,出新的材料,再加上出彩的议论,使这篇文章脱颖而出。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表现在旋律高昂、境界广阔。作者不仅围绕“安”字,撷取了汉、唐、宋、清史的相关材料,而且写出了现代人对“安”字的理性思考;不仅剖析了旧中国国民甘当奴隶、随遇而安的民族心理,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民族的深深爱恋。作者的这种对“安”字的真知灼见与对国家民族的眷眷情怀,谱写成这首旋律高昂的“安”字赞歌,融合成这幅境界广阔的“安”字画卷。南宋词人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做到以下五点:【技巧点拨】1拟好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眼”,是“窗口”。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观点鲜明、准确;语言简洁、形象,富有文采。观点鲜明的题目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