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446566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布鲁巴克曾经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更没有创新。历史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历史活动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产生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历史问题和积极解决历史问题,因而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更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课堂教学,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

2、生问题意识的现状(一)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课程承担的不仅是知识传授和政治教育的功能,还要让学生学会一种方法,确立一种能力。然而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中的问题意识,与当前社会、学校等对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选定一个问题,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提问题,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应对考试,教师也只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没有认识到如何能将方法和知识进行链接的方式。在当前新课改及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历史教学的本质、目的、过程等都应当有所改进。(二)中学历史教

3、学手段的单一性。历史学习主要是以历史素材为基点的,而中学的历史教学材料大多是以课本为主,并且以平面化的文字、图片为主,过分政治化、理论化,缺乏生活化、时尚感,从而弱化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历史教材通常会有固定的观点,缺乏对立、辩证的史学思维,从而使得学生们的创造思维、问题思维被束缚。另外,在当今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变得多样化,但是有些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将多媒体技术等与历史学科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不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故而也很难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二、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实践中的体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一)创设

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首先要创造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解除学生在课堂上的压抑感和沉闷感,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作为课堂气氛调控者,教师不仅要“教”得轻松自如,还要给学生的“学”以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肯定、鼓励。消除学生的怕问心理,创设宽松环境。只有使师生相融、平等自由、共同探讨、各抒己见,学生才能成为具有强烈问题意识和大胆质疑的人。其次是多创造学生参与机会。要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的表现欲驱使内部动机产生积极效应,促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再次是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和兴趣。思维自疑问开始,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激

5、情法、启趣法、故错法等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景,巧设悬念,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最后是巧设课堂空间,给学生提供发挥问题意识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时间余地,让学生创设问题、思考探索问题。(二)培养中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好奇、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们产生问题的重要前提,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进行历史知识灌输、思维方式培养之外,还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历史歌

6、曲、播放历史影像材料、展示历史图片、让学生出演历史短剧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历史、触摸历史、理解历史,对历史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将好奇心转化为持久的精神动力。另外,在课后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材料、图书等引导学生阅读,并让他们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三)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方法。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人们获取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得到的信息比通过听觉得到的信息所能保持记忆的时间长的多。可见阅读自学是一种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时要做到“导”、“看”、“思”。“导”就是要当好学生的导游,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的目的,以避免学生的盲目

7、和厌倦。“看”既是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又要求学生拿着笔,眼、脑、手并用,易懂粗读,新内容细读。“思”就是学生要把看到的信息经过大脑加工,自己获得知识。(四)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学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提问。作为“灵魂工程师”的历史教师应当在培养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不断增强自身的问题意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应当多提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设计好提问的问题,帮助学生联想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培养学生独立、成熟的学习思路。另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当下教材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实践上的优化,将简

8、单的理论分析和史实记述等辅以矛盾的说法、各种史学观点、丰富的史料等,达到“无疑处生疑”的效果。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其中提到的“活”,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氛围方面,而且也体现在学生质疑能力等方面。(五)提供创设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具备问题意识的前提下,能否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重要、关键性的问题,则取决于他们是否掌握了科学方法。我认为,学生必须掌握“四切入”提问题。一是从课题、节题、框题入手,将他们前面加上“为什么说”、“如何理解”、“怎么样”、“什么是”等疑问代词,变陈述句为疑问句,问题就产生了。二是从基本概念切入问题。从基本概念可以从其内涵

9、和外延入手。三是从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入手,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才能使理论知识不是教条,而成为“显微镜”、“望远镜”。从而引起共鸣效应。(六)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教学不仅要“授人以鱼”,教给学生一定的“猎物”,更应该“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使用“猎枪”去打猎,使学生能更好地分析说明问题,提高他们认识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理论和观点。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问书法,向书本求教,从教材中找答案。二是问实法,向实践求教。三是辩论法,在辩论中求得正确结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发观点分歧,激化思维碰撞,使

10、学生处于最佳思维状态,反应敏捷,在正确与错误的比较中,得出正确结论。三、培养学生历史问题意识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教师应转移备课的重心,把着眼点放在使学生对新授知识产生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自主解决问题上。教学时应在使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上做文章。(二)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不以权威者、裁判者、命令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赞扬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

11、给予启发。要鼓励和欣赏学生提出问题,使他们敢于求异、求新。(三)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质疑的能力。教师应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坚持不懈地训练,使学生由感性问题的质疑逐步过渡到理性问题的质疑,进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四)要欣然面对学生的“发难”,小心呵护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五)要虚心向学生学习,不要害怕被学生问倒;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回答不了,这不是老师的耻辱而是老师的荣耀。总之,培养学生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问题意识,是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对学生知识的汲取和能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培养问题意识策略的分析和探讨,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学习与教学模式,促进历史教学更好的健康发展。论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宁河镇中学 高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