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分析与启示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453614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治理结构分析与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公司治理结构分析与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公司治理结构分析与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公司治理结构分析与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公司治理结构分析与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治理结构分析与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治理结构分析与启示(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摘要:当前世界上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英美市场导向型模式和德日银行导向型模式,这些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不足之处。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十分滞后,存在一系列严重缺陷,为有效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我们必须在借鉴国际银行业良好公司治理结构有效经验的基础上,应在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利益相关者介入公司治理、改善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完善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加强建设。立足于中国具体的治理环境,稳步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 信息披露 激励 国有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最早起源

2、于美国和英国。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一词最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的美国提出, 主要针对当时大型公众公司经营管理体制存在的结构性缺陷、董事会权力弱化、而权力集中在高级职员手中等现象,提出强化董事会职权的理论。因此公司治理涉及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股东、银行、管理人、机构团体等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和演变受到经济体制、历史传统、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影响,造成公司治理及其机制安排在不同的国家和时期有着各不相同的特点和差异。当前世界上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可划分为两种类型:英美市场导向型模式、德日银行导向型模式。对于公司治理结构急需调整改善的我

3、国公司来说,依据对英美、德日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的思路,探讨构建与我国转轨经济时期相符的公司治理结构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一、市场主导型的英美模式1、英美模式的特点。英国和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都植根于19世纪末的公共证券市场,具有以下特点:(1)股权的高度分散,英美公司股份大部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美国的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人寿保险及互动基金等,可自由改变自己的股票组合, 一家机构投资者在一个特定的公司常常只持有少量的股份(一般在%以下)。(2)股权的高度流动性,由于股市比较发达,公司拥有的众多小投资者对经理层的影响力较弱,对公司的治理更多地依靠资本市场上的接管或兼

4、并来控制公司,强调股市的流动性,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分散化的投资者控制公司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小股东的利益。(3)采用多种薪酬方式, 对 CEO等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激励。特别是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广泛应用, 为美国股市高涨及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英美治理模式的不足之处(1)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使得利用股票市场对公司进行控制难以奏效,小股东对公司经营者实施监督,一方面要付出监督成本, 另一方面所得到的利益大部分将被其他股东所分享,使自己成为“搭便车”行为的牺牲品。这样导致了英美公司内部治理的弱化。(2)外部治理机制有待完善。美国的股东一般都很少有积极去监督公司经营者的动机。他们一般都是要

5、求让公司老板们向他们提供详尽的财务数据,增加透明度,禁止内部人交易。 要求证券市场管理者制定规则以确保交易的公平性,如果股东对某公司所披露的财务状况不满意,他们就会用脚投票。股权的高度流动性造成公司资本结构不稳定, 难以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保持长期的信任和合作。(3)股票期权的弊端。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日益发展,股票期权的发放和使用开始失控,呈泛滥之势,一定程度上成为引发美国诚信危机、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的罪魁祸首。股票期权制度存在某些制度缺陷,在会计、监管等制度不完善时其负面效应可能会超过正面作用而产生破坏性影响1。二、银行导向型的德日模式1、德日模式的特点银行导向型的德日模式侧

6、重于内部治理,强调通过“用手投票”来兼顾各利益相关者,在诸多利益中寻求一种能促使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平衡机制。与英美模式相比有三个鲜明的特征:(1)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德日两国公司的主要股东控制公司的绝大多股份。德日企业的融资体制主要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银行不仅是公司贷款的提供者,而且常常由债权人发展成为公司的大股东。(2)法人之间互相交叉持股。相互持股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长期的稳定合作关系,他们一般作为战略投资者而存在,不会轻易将股票出售。因此与英美公司存在的股权高度流动性相反, 德日两国公司的股权缺乏流动性。(3)以相关者利益为公司治理目标,由于企业融资结构以债权与间接融资为主,因而公司治

7、理目标相应着眼于债权人及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不仅强调股东的利益,更强调包括债权人、员工的利益,其经营目标是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2、德日治理模式的不足之处。(1)德日的资本结构使银行与企业互相依存,形成利益共同体,比较容易造成银行的不良资产,诱发“泡沫经济”,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2)德日公司治理模式的股权相当集中,通常不通过证券市场来表达对公司经理人的意见。这使资本市场难以发挥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制约作用,最终导致经营者成为企业的决策中心和权力中心1。四、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探讨。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从银行内部看,不良资产比率过高的问

8、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存在严重的经营风险。另外,由“内部人控制”造成的经济案件屡禁不止,这说明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存在较严重的道德风险。从国内外已有的实践看,无论是解决经营风险,还是解决道德风险,首要问题还在于健全和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正因为如此,2003年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同志指出“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深化国有银行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拟结合我国四大银行的实际,从制度层面改革的视角,就健全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作分析探讨。(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及在国际银行业的实践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了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合约不完全问题,美国

9、学者最早提出了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然而直到最近10多年方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何谓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Governance,又译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目前尚无权威定论。狭义的理解认为是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与控制关系,即股东大会、董事会如何通过制度性安排监督和控制高层经理人员的经营。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组织框架和制度安排,它通过设计监控机制和激励机制,借以协调公司各大相关利益主体(高级管理者、股东、董事会和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公司共同经济利益。虽然探讨的视角不同,但主要是研究和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司治理主体问题,即“公司是谁的,谁参与公司治理”;二是公司

10、治理手段问题,即“怎样治理公司更有效率”。所以,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就是权力分配制衡机制,即明确股东、董事、经理和其它利益相关人(包括雇员、客户、供应商、社区等)之间权利和责任的分配,规定公司议事规则和程序,并决定公司目标和组织结构,以及实施目标和进行监督的手段。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特殊商品的公司,作为一国经济金融的命脉,其治理结构颇受各方关注。作为国际金融监管的权威机构,巴塞尔委员会(BCBS)也将公司治理机构纳入其对银行的监管内容中,并于1999年发布了加强银行组织的公司治理报告。世界各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也都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给予空前的重视,制定了许多有关完善公司治理结

11、构方面的规则和文件,但是,目前尚未有一个最佳的、单一的、为所有银行效仿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从世界各国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践来看,主要有两种比较成熟的银行治理结构模式:一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外部监控型的公司治理结构,美、英、加拿大等国家主要实行这种模式。其特点是股权高度分散,股东会有很强的约束力,董事会对股东的利益负责;采取单一委员会制,即公司不设监事会,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数量较多,董事会下设各个专门委员会,由公共会计师、审计员等负责日常的监督执行工作;公司需满足严格的上市要求,公开披露业绩和未来预测的实质信息,如果管理不善,股东们主要利用市场约束机制更换经理人。二是“以银行为基础”的内部监控型的

12、公司治理结构,德、日和许多欧洲国家实行这种模式。其特点是公司股权较为集中,银行在融资和公司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采取双重委员会制,即有监事会和董事会,其中监事会代表股东大会监督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不能充当董事会成员,不得参与公司的实际管理;董事会组成公司执行管理层进行经营决策与日常管理。与此同时,公司还需协调员工、银行、供应商、关联企业等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在实际中,国外先进银行往往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来维护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具体包括:1、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的构成独立于管理层并监督、制衡管理层工作。为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国际银行业普遍提高外部董事的比例,并引进独立董事制度。2、明确

13、界定银行的管理层、董事会、所有者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任与权力等一系列关系,制定董事规则,明确董事职责,建立董事评价制度。3、有一个科学的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4、具有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二)、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现状的基本判断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独资所有的银行,与这种产权制度相联系,并基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模式,其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滞后问题十分突出,存在一系列严重缺陷,甚至四家国有银行只有中国银行设立了董事会。具体地讲:1.银行产权归属缺位。普遍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始于所有者,所有者主体明确、产权清晰,既是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的前提,又是一个有效科学公司治理制度建立和

14、运作的基础。国有银行现行的国有独资产权模式形式上由国家代理和经营全民或社会公众的共有财产,但在实践中,缺乏有效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权利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没有一个真正对国有资产负责的持股主体。更为关键的是,即使诞生了明确的所有者主体,又怎样能够保证这个所有者主体像私人所有者一样有充分的激励去行使所有者权利,有较高的积极性去监督国有银行经营者的行为,并有能力去承担国有银行经营的后果.因此,这种产权缺位必将导致全民与政府的委托以及政府对银行管理层的转委托关系流于形式,同时也使政府十分方便地以行政干预等非市场化、非透明的方式影响银行的经营行为。而政府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决策必将导致银行经营目标的多

15、重化,有时甚至是处于相互矛盾的目标之中,结果是银行经营者的穷于应付。事实上,产权主体缺位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目前已经采取措施,即通过强化种种行政性的监控管制来代表国家实施对国有银行的约束,但这些行政性的管制措施可能产生金融抑制作用,致使国家不得不承担后果。2.代理人选择行政化。当前,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经理层、国有银行上级行对于下级分支机构代理人的选择不是以盈利和经营业绩为主要导向,而是采用行政化的干部考核运用制度。这就不能保障国有产权在国有银行内部的代表有足够的激励去选择好的经理层,解雇差的经理及监督经理的表现,即国有银行很难产生合格的银行家,结果使银行经营管理目标异化,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严重

16、不足。另外,不同层次经营机构经理人员的任命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级官员通过掌握的投资权、人事权和财务权进行寻租,导致贪污腐败受贿等问题。3.管理层激励机制欠缺。对银行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决策的是经理人员,但现实是行长的收入与其负责的巨额银行资产极不相称。很难想象,一个打理上千万、几千亿资产的经理人,每月才领取三、四千元的报酬,这种由于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截然分离(也就是说拥有剩余控制权即对国有银行资源使用的投票权、支配权、决策权的经理层基本上没有剩余索取权),造成的银行经营管理者报酬与其经营业绩无直接关系的现象,必然使经营责任难以落实,道德风险亦难以防范。特别是由于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完全分开,银行的长远发展利益与经营者的自身利益毫不相干,更加造成银行资源配置无效、经营效率和技术效率损失和严重的行为短期化。4.内部人的自利行为。由于国有金融资产的所有者缺位,加上激励机制薄弱,使经理层容易出现内部人的自利行为。这主要表现在:经理层决定商业银行发展、经营和分配等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