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曲演唱的发声训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44531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戏曲演唱的发声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戏曲演唱的发声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戏曲演唱的发声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戏曲演唱的发声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戏曲演唱的发声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戏曲演唱的发声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戏曲演唱的发声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戏曲演唱的发声训练胡芝风练声的重要性。人的歌声可分为三个音区:低音、中音、高音。戏曲塑造人物的声音造型, 是随行当程式而区分的。一般习惯把本嗓称为大嗓(在中低音区),假声称为小嗓(中高音 区)。旦角用小嗓;老生、老旦用大嗓,也就是用真声;小生用大小嗓的结合,唱腔的音区 与旦角相仿;花脸是在大嗓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共鸣,使声音有厚度;丑角用大嗓,不求宽, 但求脆、有高音。老生还有一种“嘎调”,就是声音由低音突然“跳”到高音区,如四郎 探母中,杨四郎的唱腔“叫小番”的“番”字就是“嘎调”。发音器官由呼吸器官、声带、口腔、咽喉等部分组成。戏曲界把声带和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 声音混称为嗓子。音质,是指先

2、天的生理器官决定的声音本质。有的人声带厚,有的人声带薄,有的人声 带闭合好,有的人声带闭合不全。在一般情况下,声带的音色不易亮,声带薄的,声音脆, 闭合二的高音易发,闭合欠好的唱高音困难。由于各人唱法不同,有的共鸣好、有的共鸣差。 这些因素决定一个人的声音的音质声音的高、低、宽、亮、厚、圆、扁等。一个人的音质虽然是天生的,但其色泽是可以经过训练得到改善的。各个行当对音色的美要求不同:旦 行要求“脆、甜、润、圆、水”;小生要求宽亮;花脸要求刚猛、洪亮、深厚、含蕴等。各 个地方剧种还需要具有自己的地方气息和地方色彩。由于戏曲历来教唱是“口传”,只传授唱腔的韵味,几乎不讲发声的方法,没有系统的 发声

3、理论,学员练嗓是靠自己琢磨,通过苦苦喊嗓和吊嗓来练发声。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演员 出身,有的因本身嗓音欠佳,有的原本是好嗓子,由于唱坏了,才从舞台上转向教学。所以, 难以按舞台上正式调门的发声为学员示范。现在虽然有了录音机可以模仿,但是由于声音经 过电波,在不同程度上失真,学生凭推测来模仿其发声常常造成失误。比如有的旦角演员的 唱腔声音,经过录音机,就常常被误认为嗓音很细,是靠本嗓挤压,没有胸腔共鸣。还有, 把丹田气误解为把气涌到喉头,一来压迫腹腔、胸腔失去共鸣,二来气冲声带,使声音发抖 或音高不准。还有甲学乙的唱腔,就像乙的发声,当学丙的唱腔时,发声又“像”丙的,始终找一到 自己的最佳方法,而且

4、这个“像”要加引号,因为不是完全的像。 戏曲演员的用嗓,有以下几种情况:甲、嗓子好,发声方法也合理,这样的演唱生命较长。 乙、嗓子虽好,可是发声方法不好,发不出美的声音,甚至失声。 丙、嗓子一般,但由于找到了好的发声方法,也能适应演唱的需要。(4)嗓子欠佳,但能扬长避短,创造了自己的韵味,得到观众的承认,并形成自己的流派, 京剧生行的麒派就属于此例。为了保护声带,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声带的潜力,发出自己最佳的声音效果,我们应该对戏 曲的发声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用来指导实践,造就更多的人才。在戏曲综合的各种艺术因素中,音乐唱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靠人的声音组成的高低快 慢等各种音响而进入表演领

5、域的。戏曲演员要掌握它的技巧,除了天赋的条件外,要摸清它 的运动规律进行训练。戏曲发声技巧训练,主要是气息、口腔、鼻腔、共鸣,它们是综合性的有机的结合。所以, 练嗓也是综合性的训练,声音效果要靠每一个环节的配合,有一个部分不配合就有影响,但 有讲道理的,还是需要分开来讲。以下是发声的最基本的训练。一、气息是原动力气息是发音的原动力。发音的过程,就是气息从肺部经过气管呼出,喉头声带部分与分节发音器官就同时配合着动作起来,气息因震动喉部声带而发出声音。“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如何运用气息是演唱的关键。有的演 员嗓音条件不理想,由于用气得当,对嗓子起到保护作用,使嗓音得到最大限度

6、的发挥。反 之,有的演员虽然嗓子条件不错,但由于气息运用不当,冲气过猛,使声音发抖,或把音唱 “破”,同时,还感觉气不够用。有的演员由于全凭天赋佳喉,不琢磨用气方法,把嗓子唱 坏的也不少。正确的吸气方法是:吸气时,胸腔、横隔膜向外放松张开,收小腹;旁腰、后腰部有向 外扩张感。呼气时(发音):向内收小腹,横隔膜保持松,在丹田(脐下二指到三指的地方)处形成一 种合并力,“感觉”横膜继续往入放松。这样,不致于收小时,气往上涌冲击声带。发音时,无论发高、低音,都要做到喉头放松,感觉气顺喉头往下“滑”,其实是从喉 部开始,胸腔向外弹性打开,让开“位置”。还要感觉后腰和背部的力量,即腰四周有稳住, 同时运

7、用头腔共鸣。发低音区的音,更要注意充沛的丹田气,同时,运用胸腔共鸣。演唱技巧好的演员都很会掌握气口,用气、换气、偷气等诀窍,达到张驰有度、闪息自 好的呼吸,使人难以察觉,似乎是一口气绵延不断,保持运腔的完整和流畅。用气的毛病:只有上部打开,喉部阻塞;胸部阻塞,气到胸部不再下滑,也就是气胸下 部没有顺势松开。练习:吸气,松开胸腔和横隔膜。呼气:收小,维持三种情况(胸扩张、向下扩张、腰四周扩张)。练单音:低、中、高;弹跳音:用丹田与腹腔;滑音:自喉头向下放松呼吸器官。音由低至高自滑升; 吹气:感觉丹田和腹腔的运动状态。二、口腔是可变的共鸣腔 常常由于不该用劲的地方用劲。通病是喉部、舌部、口型用劲过

8、度而僵化。 有的演员的发声,音扁而挤,共鸣不好,这是由于发声方法不佳。常见的毛病是上腭瘫 痪,口腔呈扁形,下巴向外伸出,单靠声带振动来发声,另一种毛病是口腔向后部开得太大, 压迫喉部,使声音虚而闷,也不能达到真正的共鸣。准确的方法是向上松提上腭,口腔呈自 然的空灵状态,喉头放松,下巴一定要松驰,唱高音时下巴微微感觉向里缩。感觉:和鼻腔连通中、低音:上口盖向前抬弧状,吊音。口形:咬字太死的人唱“啊”字音嘴张得太大,唱“衣”字音嘴又太扁,都影响共鸣和 音色。我们可以把“衣七”、“人辰”这类辙口的字的口形适当地往圆形靠。练习:(结合呼吸)衣字音等“闭口音”,注意口形向“圆”形靠拢。“啊”字音,口腔

9、不要向后开,感觉向前“靠”。三、鼻腔共鸣有些字的归韵是鼻音,比如中东、人辰、江阳等辙的字。准确的鼻音是入出境鼻腔共鸣 音。通过软腭的灵活运动打开鼻窦,贯通头腔,产生共鸣。传统的练声方法,气息由“鼻芯 子”(鼻腔的后上端)往上“钻”出去。花脸的“脑后音”、“闷音”、“憨音”、“鼻音”、“豁 音”、“波浪音”等,更要靠鼻腔打共鸣。京剧裘派的鼻腔共鸣就用得好。比如赤桑镇中,包公的唱:“到如今我坐开封国法 执掌”的“封”字的长腔,就用鼻腔共鸣音,使韵味深沉、凝重,既表达了包公的铁面无私, 又抒发了包公因铡了侄儿包勉,面对嫂娘,诚恳而沉重的心情,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再如, 裘派的姚期中,姚期的唱:“马杜

10、岑奉王命把草桥来镇”的“岑”、“命”、“镇”三字都 归入浓重的鼻腔共鸣,铿锵有力,威仪万千,有人把它比成书法家的笔锋灵巧,力透纸背, 是有道理的。但是,不能随便什么字都归鼻音,除了鼻音韵尾的字要用鼻音外,其他不是鼻音韵尾的 字,不应该有鼻音。有的演员的发音,不论唱什么字,听起来都有一种嗡嗡的声音,这是一种 “鼻”音。 是由于软腭压低、往前推,舌的中部抬起,阻挡咽腔与口腔的通路造成的,使发音时呼出的 气流一部分走了鼻腔,造成所发的声音不干净而带有嗡“鼻”音,字音暗淡枯涩,不明朗。 这是应该纠正的。练习:由中高音练。感觉上牙床向上松开,下牙床“内收练”中东“辙的音。练“乌” 音。练“哼”音(配合气

11、息)。四、共鸣是音色美的关键 生理学告诉我们,单靠呼出的气息冲击声门,使声带震动而发出的声音是非常微小细弱 的,只有经过共鸣的作用,才能使音量加大,音色优美。著名戏剧家洪深指出:“优美的声 音,全靠有适宜的共鸣”。我国传统的“脑后音”、“立音”、“鼻音”等说法,其实都是指的共鸣。 人的共鸣器官中有一类是能够改形和调整的,如口腔、咽腔等腔穴,可以通过锻炼来操 纵它,使声音达到音色丰满,刚柔适度,而且音符变化流利,声音传得远。这是因为进行正 确的共鸣,头、胸、腹就形成一个“大管子”,气息畅通,不会涌阻在喉部。共鸣区如果从喉部划分,可分为上、下两部分;鼻腔以上统称头腔共鸣,喉部以上,鼻 腔的共鸣称为

12、鼻腔共鸣;细则分为口腔、鼻腔、咽腔、喉腔等共鸣点;喉部以下统称胸腔共鸣,隔膜与腹腔也属于共鸣。如果仅仅注意头腔共鸣,没有胸腔共鸣,声音虽然有一定的厚度,但是声音发“闷”,也传 不远;如果仅仅注意胸腔共鸣而忽视头腔共鸣,会使声音“关闭”,听上去好像鼻子不通,声 音发扁。所以,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缺一不可,一定要达到科学的结合。可以设想喉部是头部共 鸣的幅射支点:发低音时,头腔共鸣由支点向鼻前部幅射,胸腔共鸣点在上胸;发中音时, 头腔共鸣由支点幅射至头顶部,胸腔共鸣点比唱低音时往下;发高音时,头腔共鸣由支点向 脑后方幅射,胸腔共鸣点往下靠向丹田。由于每个人的生理器官结构比例各不相同,最佳的发声共鸣点

13、也就各不相同。何况,发 声还包括“感觉”因素。因为共鸣的位置在器官内部,是不能目测的,即使是同一个人,每 一次发同一个音符时,发声器官也会根据当时的生理健康情况,作下意识的调整。所以练声 的过程,也就是寻找各人头腔与胸腔共鸣点的过程,不断寻找,不断记忆,逐步形成一种理 智与下意识相结合的生理、心理运动。发音的共鸣还需根据本人的具体各件处理,比如程砚秋嗓子闷,他便运用“脑后音”, 音色上用深沉代替脆亮,增强唱腔的力度和厚度,从而形成了沉郁凝重的程派唱腔特色。五、几种常见的问题1、有的人感觉唱低音难,这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是口盖不要“落下,”下面胸腔需要 “扩空”。2、有的唱高音困难,最主要的原因

14、是上面的位置不要变,不要多加多余的力,高音找 集中眉心(鼻芯)钻上后方,共鸣一定要维持住原来位置。气一定要下“滑,”而不能上提。3、“亮音”与共鸣有矛盾吗?关键在于气息,不能上涌,还有口型、口腔不能扁,不是挤声音。有的人找“亮音”就把喉部挤紧,只有口腔发音,声音挤扁的、紧的、少共鸣, 这样的声音传不远。这不是真正的亮音。戏曲音乐唱腔的功能,归根结蒂是要塑造人物的音乐形象。所谓“口唱而心不唱”是“无 情之曲”。因此,戏曲演员还要立足于生活,唱出思想感情,才能成为有血有肉的音乐形象。六、念白千斤念白四两唱明代的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强调,戏曲念白“虽不是唱,却要美听(“曲律),说明了戏 曲的音乐性不仅体

15、现在唱腔上,也体现在念白上。戏曲的唱要“字正腔圆”,念白同样也要“字正腔圆”。这是戏曲念白达到“美听”的必 由之路,也是戏曲演员要练就的基本功。古代戏剧家强调“首押铿锵”和“调声协律”,讲的就是要求戏曲的念白咬字要清晰, 发音要准确,否则一字拗口,观众听起来就刺耳。戏曲演员要做到念白的“美听”,第一要练好吐字。戏曲念白的吐字与唱一样,字的头、 腹、尾的发音都要到位。戏曲的唱,一般来说,节奏比念白要慢快板除外,如四郎探母 中杨四郞与公主的戏唱就比念白还快,所以,唱的吐字容易完整,而念白因节奏较快,吐字 清晰难度就比较大。比如,“不”、“曾” “礼”的字首B、C、L,分别是唇音、齿音和舌音,如果不

16、强调,就会造成字音模糊;收音和唱一样,也要讲究“归韵”,不能念到字腹止,就不再收音,这 样字就“不正”。第二,“喷口”。也就是要练嘴劲,有嘴功出字才有力。戏曲念白中的每一个字不是随便 念出来的,要咬得真,吐得重,使发出来的字音既清又圆,还要有力量,才能送的远,这就 要练就“崩、打、粘、寸、断”等基本功。崩,是用重读出字音;打,是把字音打响;粘, 是把字音窄的字,慢慢扩大;寸,是把排句念得字连而意不断,断,是顿住字音。第三,色彩。既要训练基本声音,如真音、假音、高音、低音、长音、短间、响音、轻 音等,还要训练有情感色彩的声音,如虚音、实音、悲音、喜音、笑音、怒音、重音、柔音 狠音等。第四,重音。戏曲舞台上念白听不清字义,除了咬字不清之外,还由于演员对台词的重 点(逻辑重音)没有弄清,以致使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