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试卷舟山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4443854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舟山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舟山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舟山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舟山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舟山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舟山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期中试卷舟山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舟山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 (此套题目供1、2、10、11班做) 高二 班 号 姓名 一、 选择题:(2*16=32分)1、 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自诩(x) 偌(nu)大 惩创(chung) 胜负之数(sh)B 机杼(zh) 洗涤(d) 名讳(hu) 浸渍(z)C 公姥(m) 吐哺(p) 蹊跷(xqio) 桀骜(ji o)不驯D 分泌(b) 歆(xn)羡 婀娜(nu) 风尘仆仆(p)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 惨淡 暮霭 驰骋 落漠 B. 倒朔 坍驰 园寂 暄哗 C. 惦量 罪蘖 黯然 屠戮

2、D. 绯红 官邸 矛戟 颓废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此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 一些不法商贩将早已过期的食品在包装上略微改头换面,又拿出来销售,这种不法行为必须严厉打击。 C 近几年美国在两岸问题上的首鼠两端和反反复复足以证明一切,一时的侥幸改变不了长久的大势。 D 在那年月,他们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却很少来往,更不敢有深的接触,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B.他太卑微、太渺小、

3、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C.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 D.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5、选出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中宣部负责人强调,必须把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不正当行为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 B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C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D入世后,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手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6、请选出下列说法不

4、正确的一项( ) A“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句话是作者对北国之秋所倾注的深情的体现,是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沉怀恋之情的反映。 B作者以“黄酒之与白干”等不同饮食特产的不同风味作比,是为了对北国之秋的赞颂。 C文章细致地描写了北京秋槐、秋蝉、秋雨、秋果,是为了衬托故都之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D郁达夫之所以不远千里“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是为了欣赏北平富有特色的“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等名胜。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言得之(得当

5、,适宜) 说怿女美(通“悦”,喜欢)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个)B 又悲夫古书之不存(悲伤) 无与士耽(耽搁)为仲卿母所遣(休,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 C 长歌当哭(当作) 又重之以修能(修养)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积久而成的威势) D 殒身不恤(顾虑) 可怜体无比(可爱)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誓天不相负 还必相迎取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何可胜道也哉 C 与尔三矢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 理固宜然 有穴窈然9、对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其势弱于秦 智勇多困于所溺 苛政猛于虎

6、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 得双石于潭上 于是余有叹焉 A / / / B / / / C / / / D / / /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有泉侧出 忧劳可以兴国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日削月割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函梁君臣之首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A / / B / / C / / D / / 11、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A 第一句是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B 地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D

7、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12、下面是一首对仗很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填入各句的横线上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一组词是: 溪涨清风_面,月_繁星满天。 数只船_浦口, _声笛起山前 A 吹 圆 横 几 B 掠 明 傍 一 C 袭 上 依 声 D 拂 落 横 一阅读盲点孕商机一文,完成1316题。 市场“盲点”使消费者经常陷入困境。在一些大商场、大超市,各类商品不可谓不多,各种服务行业也日趋“五花八门”。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位消费者都有为找一种特殊服务或一件急需商品“问破嘴皮儿”、“跑断腿儿”却仍寻不到,只能干着急的时候。 同时,这些“盲

8、点”其实也正是市场的亮点。现在不少城市人在闲暇时,都有回归山野、贴近自然的愿望,而山野旅游专用的露宿睡袋、简易帐篷、远足背袋等装备却难觅踪影,偶尔有商家出售,其价格也足以令大多数人却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健康的重视,消费者呼唤营养全面的快捷食品,而目前这方面的食品品种却十分单调。加速变化的时代“催生”了房屋装修设计、监理,旅游探险,方便食品等新需求,无奈此类需求因相关产业发展滞缓,形成产业“盲点”而无法得到满足。 如今的厂商都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不想却在身后留下了一批“盲点”产业。有关专家认为,这些“盲点”产业中,一部分是由于新需求尚未引起广泛关注造成的,此类“盲点”产业一旦被认知,

9、产业开发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另有一部分,像老年产业则是长期被忽视的。厂商们普遍认为市场“长期漠视”的都是生产销售利润较小的产业,他们不愿倾力经营,比如,老年服装的利润比时装要小得多。但专家认为,如今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时代”过渡,“不以利小而不为”应该成为有眼光的厂商的经营理念。 新需求呼唤新产业的快速跟进,长期被忽视的产业更需要工商界重新认识,这些产业“盲点”和“空白”若能及早被发现、填补,消费者就会痛快地“掏腰包”,厂商也可以如愿赢得大市场。13、对标题中的“盲点孕商机”一语,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盲点”本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引不起视觉的一点,在这里比喻对商品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

10、孕商机”即孕育着市场信息。 B、“盲点”指什么东西也看不见,比喻市场一片空白;“孕商机”比喻孕育着卖方市场。 C、“盲点” 本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引不起视觉的一点,在这里比喻商品的短缺及市场的空白点;“孕商机”比喻孕育着卖方市场。 D、“盲点”指什么商品也没有;“孕商机”比喻孕育着市场信息。14、下列对文章第一、二两个自然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对自身健康的重视,消费者呼唤营养全面的快捷食品,但目前这方面的食品都奇缺,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的需要。 B、在一些大商场大超市,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但某些小商品,例如扣子就很难买到;各种服务行业日趋五花八门,但某些特殊服务,比如帮

11、助残疾人做什么事,就很少有。 C、市场“盲点”经常使消费者陷入困窘,那是因为有时即使跑断腿儿,磨破嘴儿,也找不到一种特殊服务或一件急需商品。 D、消费者的需求即提供了商机,比如,现在不少城市人节假日向往回归山野,贴近自然,因而山野旅游露宿睡袋、简易帐篷等消费品应运而生,可惜价格不菲,影响了销量。15、对市场“盲点”就是“亮点”一说应如何理解?下列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是促使新的商家发光的地方。所谓亮点就是发光处。 B、第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是促使新的商家发光处。亮点就是发光处。 C、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

12、方,这些地方也正是使商家显示能力的地方。亮点也就是商家显示能力之处。 D、第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还不尽如人意,这就是商家显示了自己能力的地方。亮点即显示能力之处。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尽管今天的厂商都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然而市场却出现了许多“盲点”,即市场的空白点。这些“盲点”,大都是销售利润和服务收费较小的产业。 B、形成市场“盲点”的原因,其一是由于消费者新的需求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二是某些产业像老年产业长期被厂家和市场所漠视。 C、新需求呼唤新产业的快速跟进,只要厂家和商家转变观念,对市场“盲点”重新认识,就能把“盲点”变成“亮点”,培育出市场的新商机

13、。 D、专家认为,市场“盲点”孕育商机;消费者也感到,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多销”的时代过渡;商家厂家也认识到了“不以利小而不为”的道理。二、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12=18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1、第一段说“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请说出作者怀疑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