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淡水河谷生态农业观光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440892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淡水河谷生态农业观光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某淡水河谷生态农业观光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某淡水河谷生态农业观光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某淡水河谷生态农业观光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某淡水河谷生态农业观光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淡水河谷生态农业观光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淡水河谷生态农业观光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淡水河谷生态农业观光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淡水河谷生态农业观光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河南省淡水河谷生态农业观光区项目(二)建设性质:新建的集生态农、林、牧、渔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区(三)建设单位:河南淡水河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建设地点:河南安阳林州市横水镇西赵村洹河段沿岸1公里(五)建设年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六)建设内容及规模:河道清淤、综合治理,两岸绿化,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及开展畜牧养殖业及渔业。河流滩涂面积长1000米*宽200米200000平方米,约300亩;起止点参照横水镇东、西赵村、陵阳镇水磨山村行政分界点。(七)项目主要特点:借助洹河自然

2、流域的滩涂和山坡地,经过河道清淤及综合治理,两岸绿化、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畜牧业及渔业的开展,形成环境治理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八)项目周边目前现状:洹河自然流域形成的滩涂及25度以上山坡地(九)投资估算:总投资1000万元。(十)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可综合整治洹河1000米、河道清淤20多万立方米、改造沿岸山坡地为良田200多亩,可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林业各200亩,同时为开展畜牧业和渔业的提供条件;预计实现年产值600余万元。 二、项目背景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相统一。 从政策导向看,按照“十八”提出的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宏伟目标和国务院新批以

3、现代农业为产业导向的中原经济区的重大决策,今后,是国家对农、林、牧、渔业扶持政策较多、且扶持力度将与日剧增,国家财政将新增500亿元的资金投入,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用于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和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结合林州市委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提升工业化、推进城市化、扩大产业化、加速民营化”的总体思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和农村工作,加快发展产业经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效益型农业,这就给建设河南省淡水河谷生态农业观光区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优越的自然条件给该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林州市自然条件优越,地处三省交界,位于太行山下,现在三

4、省交界的末端劣势正在成为联通三省的枢纽优势,林州市也正在由末梢悄悄变为中枢。随着南林高速、林长高速横贯全境,林州市已融入了全国高速公路大网络。具有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二)当地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旅游观光方面林州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观光资源,拥有包括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在内的18个国字号旅游品牌。农业方面,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完成投资1000万元的红旗渠南分干渠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投资2276万元解决了5.5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平方公里,新建、治漏库塘50座,蝉联全省农建“红旗渠精神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粮食总

5、产达到33.5万吨。中药材、优质小杂粮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3万亩和6万亩。投入畜牧发展资金2.2亿元,新建、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21个。全年外出建筑业从业人数16.7万人,完成建安总产值116亿元,创劳务纯收入26.5亿元。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5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开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5.94亿元,建筑面积达47.6万平方米。完成2000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新增农村沼气用户8140户。新改建农村公路125.5公里。完成林业生态市建设任务11.9万亩,成功创建“林业生态市”。 (1)城市轴线初具规模。红旗渠大道沿线公建项目全面展开,人民公园基本建成,科技大厦等项目建设顺利。“两改造”稳步

6、实施。年度完成投资7.8亿元,新开工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在建180万平方米,竣工68.5万平方米。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开工建设高层建筑21栋,新建和改造功能完善的配套小区65个,新增绿化面积28公顷。完成红旗渠大道南侧景观渠建设,黄华河和马肩河规划整治全面启动。城市功能更加完备。投资5880万元,新建、改造和完善9条城市道路及配套设施。建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投资1.9亿元的榆济天然气林州市支线项目建成供气。(2)旅游带动效应明显。完成王相岩、桃花谷景区入口服务区建设和西南环线建设。成功举办滑翔伞世界杯赛暨第一届中国安阳林虑山国际滑翔伞公开赛和全国汽车越野

7、赛。红旗渠景区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天平山景区创建成3A级旅游区。石板岩乡石板岩村、郭家庄村、高家台村被评为全省农家乐百村万户试点村。全年接待游客329万人次,增长15.4%;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48亿元,增长18.3%。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三产增加值预计完成71亿元,增长11%。(3)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政府组成部门由原来的30个精简为24个。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成林州市剧院等8个文化单位的改制工作。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462个村162.9万亩林地勘界确权工作。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组织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活动,择优

8、选聘18名驻外招商分局局长和副局长。全年共引进域外项目104个,引进域外资金78.3亿元。2010年以来,林州市质监局联合农业、林业、畜牧等有关部门,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生产示范体系、加工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五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水平。2013年4月,林州市创建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顺利通过省质监局考核验收,正式跻身“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行列。面对上述资源,新建一个集生态农、林、牧、渔业为一体的综合观光区,实现现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建设集生态农、林、牧、渔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区是实现农业高

9、效化的需要 长期以来,传统农业一直存在着“四低”问题。即资源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科技含量低,整体效益低,加之千家万户共同生产,互相模仿,一哄而上,大起大落现象十分突出,并且结构明显不合理。近年来,作为我国农业主产区之一的河南省,因普遍存在农产品经济价值低,销售渠道不畅,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产业化、集成化发展不足是主要因素,致使效益好、市场有需求的第三产业,生态农业观光业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此,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由传统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尽快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生态集成农业势在必行。 建设集生态农、林、牧、渔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区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需要 2010

10、年以来,林州市质监局联合农业、林业、畜牧等有关部门,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生产示范体系、加工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五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水平,为此,我市坚持示范引路,建立小杂粮、核桃、花椒、土鸡蛋等各类大型专业市场30多处,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地,经纪人队伍达2万人,营销大户280户。我市24家企业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能从根本上解决旅游观光业的需要,使广大农民加入到农业产业化行列中来。 建设集生态农、林、牧、渔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区是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的迫切需要 目前,林州市林果业、畜牧业、中药材、小杂粮四大农业标准化

11、产业链条已初具规模。全市24家企业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9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依标生产,80%以上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全市已建成以核桃、花椒、板栗等林州市乡土特色干鲜果品为重点、总面积达18.6万亩的特色林果产业体系;中药材面积达到15万亩,建成两个中药材特色乡镇,200个中药材种植示范村,100个中药材高效示范园区;优质小杂粮面积达到6万亩;全市生猪存栏121.1万头,家禽存栏1520万只,新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3.7亿元,新建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168个,其中投资超过100万元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达6个。上连养殖业、下连种植业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促使沼气和循环农业建设蓬勃发展,

12、建设集生态农、林、牧、渔业为一体的综合观光区,能从源头上满足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的需要,并辅以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为生态观光业提供发展动力,从根本上提高生态观光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建设集生态农、林、牧、渔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区是实现农业生产国际化的迫切需要 传统农业是效益低下的弱质农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正在向结构优化的商品农业转化,但还带有明显的自给自足、自我循环的小农经济印迹。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传统农业必然要受到冲击,迫切需要组成农业产业集团,实现与国际经济接轨,在世界农业经济市场中占一席之地。建设集生态农、林、牧、渔业为一体的综合观光区,有利于组建种殖业、林牧业、渔业一条龙一体化的旅游

13、综合观光区,从而组建以生态农业为龙头企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农业生产国际化。 2、可行性 在林州市建立建设集生态农、林、牧、渔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一是国家今年加大了对粮食主产区的资金投入,为建立和发展集生态农、林、牧、渔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区,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和资金保证。二是林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着力打造精神高地、产业基地、旅游胜地和民生福地,着力建设繁荣、富裕、幸福、和谐、宜居的林州市,时下的林州市,处处涌动着“重新安排河山,再创林州市辉煌”的创业热潮;并由一名政府主管市长亲自挂帅,组织实施,从而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三是浓厚的人文环境,

14、林州市出自战国韩国“临虑邑”,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取隆虑山名置“隆虑县”,东汉延平元年(106年),避殇帝刘隆名讳,改隆虑县为“林虑县”,金贞祐三年(1215年)林虑升为“林州市”,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林虑县为“林县”;1994年1月,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林州市隶属中国河南安阳市下辖的县级市,是红旗渠的故乡,同时也是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近几年以绿美城,以水活城。林州市围绕建设大气、秀气、灵气和宜居城市的中心,启动了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扩地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沿街植绿等城市绿化活动,来提升绿化品位。共新建城市防护林140

15、0余亩,建设游园绿地20余片300余亩。初步形成了一街一景、一园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花草相映、以绿促美的城市园林绿化格局。林州市还分期建设、逐步完善水系工程,与道路建设同步,修建了引水入城的景观渠。在红旗渠大道南侧建设了2.8米宽的叠瀑式景观渠,对穿城而过的12支渠进行了局部整治,并以人民公园建设为契机,启动了对黄华河和马肩河的规划整治,水系建设初见成效。随着城市框架的逐步拉大,还将建设水磨山郊野公园和四道河湿地公园等多样的生态景观,对迎宾大道南侧河道进行防渗漏和综合治理,建设小型水坝,形成新的水系。以水活城,让林州市这座山城充满了灵性。以上述独具特色的旅游之城为依托,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

16、了浓厚的人文环境支撑。四是林州市为河南省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之一,2009年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各县(市)第八位,GDP总量2,718,820万元(折合398,012万美元),人均GDP为32,853元(合4,809美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连续20多年一直位居河南省各县(市)之首。林州市人民常年在全国各地承包建筑工程,形成了全国知名的“林州建筑”,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同时在全国各地承包建筑工程期间也开扩了眼界和提升了品味。林州市还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和中国低碳生态示范市等荣誉称号,确定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三、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州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二十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发展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