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437262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王满生 罗善平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强势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已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为此,笔者近期对我县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初步了解了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一些建议。一、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现状我县地处吉泰盆地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物产丰富,区域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我县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建基地、扶大户、强龙头、树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

2、了一批特色产业,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呈现出鲜明特色。1、建立了一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从2003年开始,我县已陆续申报成功了泰和乌鸡、竹篙薯、马铃薯、泰和肉牛等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泰和乌鸡、竹篙薯、马铃薯3个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已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检查验收。2、打造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2001年,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在全国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一体化申报工作,县农业部门充分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建立了茶油、绿色大米、茶叶以及水产品、生猪饲养等一大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并积极组织有关单位和经济实体开展了申报有机食品、绿色

3、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三品”认证工作。到目前为止,经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定,野生压榨一、二级茶油为有机食品,仙凤牌白凤贡米、白凤香米、白凤精制米、白凤玉雪粘米、白凤福临门米为绿色食品,万合竹篙薯、南车水库水产品、蜀口茶叶、福海农业生态的生猪、井冈红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杨小26”等农产品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3、制订了一系列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近年来,我县依据国家颁布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结合本地的生产实际,制定了泰和乌鸡、泰和竹篙薯、马铃薯、百合、茶叶、“稻鸭共栖”绿色大米等一系列生产技术规程,用技术标准、技术规程指导生产,推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进程。4、注册了

4、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商标。为实施品牌战略,我县部分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无公害农产品商标,如苏溪镇注册了“井冈红”牌杨小26,县乌鸡办注册了“泰和乌鸡”,白凤米业公司注册了“仙凤牌”大米,马市镇注册了“蜀口牌”绿茶等。由龙头企业或无公害农产品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统一制作了专门包装箱、包装袋及检验合格证,对检测合格的产品,进行统一商标、统一包装,既方便了农户,又树立了品牌。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尽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农产品生产还处于低、小、散的局面,总体竞争力不强。一是在认识上仍处于低水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各界对

5、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认识尚有差距,部分生产者和经营企业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谋划,注重眼前利益,抱有投机心理,对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打造知名品牌,缺乏主动性,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在生产经营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目前全县尚有诸多农产品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虽有标准,但没有严格按标准执行;产地市场缺乏统一规划布局,周边市场拓展不够,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营销组织网络不健全,难以有效组织我县农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优质优价难以实现。三是在要素保障上不够有力。目前,我县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存在扶持力度不够,重点不突出,扶持效应不明显等问题。

6、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滞后,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还不健全,农产品生产还是沿袭传统的生产技术,科技开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四是在管理水平上亟待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涉及到各个方面和多个部门,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还未有效形成整体合力。迄今为止,我县最有特色的泰和乌鸡还没有相关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导致我县特色农产品很难在全国农产品市场上发挥品牌效益。三、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几点建议按标准进行农业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农产品品质使之成长为名牌的技术基础。因此,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必须在生产,加工、流通

7、三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一)抓基地强基础,做好农业标准化基地的申报认定工作。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基地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一是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的要求,围绕本县粮食、泰和乌鸡、肉牛、果蔬、水产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建立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标准化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不合要求的要进行环境改造。二是抓好标准化基地生产环节的管理,重点加强标准化技术的推广,严格生产过程各个阶段的管理制度,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农业生产上使用,提高规范化操作水平。三是建立从基地环境条件、生产过程、产品销售全程监督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监督。四是积极引导并组织各地申

8、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在巩固现有无公害农产品的基础上,加大品牌的培育力度,力争2年内将冠朝和禾市粮食高产创建基地、澄江万亩生态果业基地、螺溪肉牛养殖基地、澄江千亩水产养殖基地、泰垦茶叶基地、万合和冠朝油菜基地、碧溪和桥头香菇基地、南溪和螺溪早西瓜基地等申报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与商标注册,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二)兴科技增效益,做好农业标准化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一是抓好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传媒形式,宣传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知、江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以及上级部门出台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9、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广大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和标准化操作技能。二是抓好技术培训。首先,做好农业系统管理、质量监督和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全面普及质量管理知识、标准化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有效指导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其次,通过卡片、技术手册等方式把农业标准化细化成简便可行的操作规程送到农民手中,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三是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丰富农业标准化系统管理知识,培养更多的农业标准化管理人才。四是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样板。在示范样板区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开发新产品,做到严格按程序实行标准作业,从播种到收获、加工、保鲜、包装,每一道工序都按照规范化操作,保障农产品的质

10、量。通过示范样板的引导,带动农民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企业和农民标准化操作技能和水平。五是组织科技攻关,解决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点,提高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水平。(三)育龙头拓市场,延长农业标准化产业链。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把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要突破口。一是按照“建立一个体系,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引进和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加工龙头企业。严格执行农产品有关加工标准,搞好加工过程的跟踪监控,提高加工、保鲜、储运和包装质量,提高产品档次。二是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尽可能多的在国内沿海城市建立无公

11、害农产品销售网点和专销区,采取鲜货包装,净果、净菜上市,直供超市或实行配送,实行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推行优质优价,杜绝不安全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努力营造一种公平竞争、文明经营的氛围。(四)强领导增投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贯穿于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需要全社会、多行业、多部门的密切配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拟成立相关机构,协调处理好农业标准化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尽快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扶持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正常运转。首先,健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及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对已颁布的国家标准、

12、行业标准,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技术规范,同时尽快制订具有本县地方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技术标准,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参照国家通行标准制订相应的专项标准或技术规范,使泰和的农产品生产尽快走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轨道。其次,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把水产品检测、畜产品检测、土肥检测等资源整合起来,组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配备专职检测人员,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通过加强培训,提高质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质检水平;抓好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质检工作,加大质检工作的源头控制力度,努力将农产品的兽药、农药残留超标率降到最低限度。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我县初步建立起一套布局合理、职

13、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转高效,既符合泰和实际又与国内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作者 县农业局)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构建乡镇和谐交通管理执法环境心得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原则,与每一个行人、驾驶员和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对人的生命尊重、对守法公民的尊重以及对交通执法人滥用职权的惩戒,为整个社会构建了一个完善的交通安全防范体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保障,然而,自2004年5月1日实施以来,在实际贯彻过程中,不少基层的民警却反映由于新法处罚幅度的提升,受处

14、罚违法行为人意见较大,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农村道路,执法难度更大,执法民警与违法行为人冲突现象时有发生,执法“难”问题日益突出。 我队在经历了几次的群众对抗执法冲突后,围绕构建一个和谐的交通管理执法环境,组织专门人员深入辖区开展调研,在认真摸清辖区交通安全状况,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建立基础台帐,全面分析原因;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氛围;实行人性化管理,尽量化解被处罚群众的敌对情绪;调动群众参与交通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开展“群防群治”;延伸各种交通安全管理业务到基层,进一步便民利民;加强警民沟通,强化廉政监督,开辟出一条有效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办法。 一、充分摸清辖

15、区交通安全状况,建立台帐,掌握第一手材料 要建立和谐的交通管理执法环境,首先要摸清辖区的交通情况及其特点,充分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所要掌握的辖区交通情况包括:辖区人口数,辖区总面积,道路总长度(包括等级道路及非等级道路)、名称和等级,行政村及自然村数量,各种车辆型号、数量,专业驾驶员人数,分布规律(即每个村有多少部车辆及驾驶员),这些车辆主要从事何种营运,其运输时间、路线呈何规律,该辖区的客流、物流有何特点等等,充分掌握这些第一手资料后进行整理,制订详尽的台帐,掌握了这些材料将为创造和谐的执法环境奠定坚定的基础。 二、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方式,为构建和谐的执法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群众交通安全

16、意识的高低、是否理解并支持决定着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而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虽然大部分是取决于自身文化素质,但是也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宣传工作紧密相连的。近年来,我队非常重视乡镇交通安全宣传,废除以往形式单一老一套做法,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以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吸引广大农村群众接受教育。在近年的工作实践中,我队总结出以下行之有效的宣传途径: (一)自身执法宣传。交警的执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载体。一个有着严整的警容风纪、规范化的执法程序的执勤民警队伍本身就是很好的“交通安全宣传牌”,在执法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喝斥违法行为人等等行为,这样就会令群众对公安交通部门产生排斥感,自然就“敬而远之”了。我队特别注重执法解释工作,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时先进行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指出违法行为人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及其所存在安全隐患,对自身及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