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设计在童年读书笔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3865608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设计在童年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生设计在童年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生设计在童年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生设计在童年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生设计在童年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设计在童年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设计在童年读书笔记(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生设计在童年读书笔记阅读时间: 2011年 3月目录一 人生设计在童年二 目标与奋斗从理想到必然三 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四 “超前”是成功的基础五 家长该当什么样的角色六 走向社会,不做“井底乌龟”七 研究型学习八 疲于奔命的高中九 追逐梦想 演绎人生 十 尾声 写在前面的话:有着孩子的父母和教师双重的身份,我在课堂之外,非常热切地关注着有关家庭教 育和学校教育各个阶段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的书籍,不间断地阅读过和孩子划清界 限、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小巫)、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李跃儿)、爱和自由、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完整的成长(孙瑞雪)等幼教方面 的书籍,玫瑰与教育、优秀

2、小学教书一定要知道的 7 件事(窦桂梅)、名家谈语文 学习(王丽编)、教育阅读的爱与怕 (闫学)、中国最佳教育随笔等语文学习方面 的书籍,还有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放下孩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丽)、 培养精英、北大批判(薛涌)等有关中西方教育比较方面的书。不同教育理念的 碰撞,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校正着我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作为语文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 真可谓受益匪浅。 愈读书愈发现自己的浅薄无知, 愈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最近,我从朋友那里借到一本很不错的书人生设计在童年 ,作者是旅居美 国的高燕定。他1986年旅美,在美国得克萨斯 A&M大学任研究仪器专家至今,为独立 升学顾问。

3、热衷教育研究和考察,深入了解美国教育。 20 年来,以独特的视角潜心探究 美国教育文化,融合中西方教育思维之优势,形成自己对精英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独到 见解。他用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实践,培养了自己的女儿高倩,结合自己 20 多年来对美 国教育与研究的深入研究。提出从小对孩子进行职业教育,引导孩子进行人生设计的理 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给素质教育指出了一条可行的路,也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 真理:教育的目的不是高分数、好大学,而是为了让孩子顺畅的走过未来现实的人生道 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设计,也是提前思考,肯定能更有方向、目标、方法 和措施,少走弯路。本书用生动的笔触、详实的资料,讲述一

4、个普通女孩在父亲的引导下,从小树立 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在预期的人生轨迹上奋力追梦,一步步达到理想目标的故事,辅 以其他丰富的、有说服力的案例,向读者传递一个理念:在规范化的社会里,人生是可 以设计的,而且应该从童年开始; 有了科学、理性的人生规划, 人们完全可以不凭机遇、 不靠伯乐,按部就班地、可预见性地获得自我认识意义上的、必然的成功。通过充满温 情、闪烁智慧、迭出新意的故事,作者诠释了中美教育的差异和“中西合璧”的教育方 法。作者女儿笔下儿时生动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细节,疲于奔命的高中时代和充满智慧的 社会活动,多姿多彩的作文和逻辑清晰的法庭辩论,以及自我奋斗、追逐梦想、演绎人 生的自我表白

5、,与作者的论述交织在一起,引人入胜。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身为母亲和教师,深深为作者的智慧和洞见折服!有时候, 孩子最大的不同和差别,恐怕还在于家庭和父母吧!不同的家庭和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 不同的起点和品质, 对孩子来说恐怕是最深刻的 “不公平” 吧!由于特殊的环境和国情, 高燕定在书中提及的许多做法,在我们中国目前是没有可操作性的。但是,我想,一本 好书,对于我们的最大启迪,恐怕还不是行动层面的示范和模仿作用,而是精神理念上 的拓展和提升吧!摘录了以下一些精彩睿智的片段,附上个人一些简短的感悟或者思考的火花,作 为对这一次阅读的一个记录! 摘抄:宋体;1、近年来,甚为流行的“素质教育” ,由于没

6、有明确的内涵,让没有主心骨的家长 们,把弹琴、唱歌、武术书法等,统统当做“素质教育”的内容。他们唯独没有想到的 是,孩子们最终要走向社会,他们对自我对社会的认识,待人接物、与人周旋的本领, 对知识与职业的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实践以及为社会服务和谋生的技能, 他们的人生理想 和有效、现实的职业规划以及付诸实现的能力等,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他 们在社会上生存和事业成功的最基本、最必要的素质。这些意识的建立,必须在童年、 少年时代开始,能力、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只要经历长期的锻炼,才会渐趋成熟、老练 和完美。感悟:楷体素质教育是目前中国教育一个比较热门的提法。然而,究竟什么是“素质” ,什么 又

7、是“素质教育”,可谓见仁见智。高燕定在序言中开宗明义,提出“素质教育”最重 要的内容之一,莫过于从童年时代起,就着眼于培养孩子“对自我对社会的认识,待人 接物、与人周旋的本领,对知识与职业的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实践以及为社会服务和谋生 的技能,他们的人生理想和有效、现实的职业规划以及付诸实现的能力等” ,指出这才 是孩子在“社会上生存和事业成功的最基本、最必要的素质” ,明朗而实用!这与作者 所处的环境有关,是他多年观察、思考并且实践教育的最重要的心得!无论如何,对我 们最起码的启迪就是:为人父母为人师者,在教育之先,恐怕应该好好思考:孩子最需 要的素质是什么?我们通过我们的教育, 应该让孩子带着

8、怎样的素质走向自己的生活和 人生!就像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哲学思考一样,这样最初的追问和思考最起码 会给我们的教育定下基调:为了孩子长远的发展还是眼前的分数!2、在孩子的童年、少年时代,家长、教育者和全社会都应该吧孩子树立人生理想和职 业发展知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大人们,尤其是家长,应该科学、理性地引导孩子思考 未来、树立理想、练好本领、迎接挑战。“人生理想”和“职业发展”在我以前幼稚的概念里,前者更多的关乎精神层面, 是精神追求,后者更多的关于生存,属于物质追求的范畴!然而,在作者的理念中,这 两者并行不悖,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层面,是有关人的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并且,应该 得到全社会尤其

9、是家长的关注!可是,教育之于中国,依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甚至粗糙 落后之处;教育之于家庭和父母,依然在不高的水平上低层次重复,盲点甚至鄙陋随处 可见!孩子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更激烈的竞争之前,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父母, 我们,要走的路太多太多! 我们在路上,在起点上,要意识清醒, 自我加压,负重前行! 教育之路,注定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之路,还是所有人的成长之路!3、有人认为,家长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是不人性化的;孩子在成长过程 中,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 但是他们也许没有想到, 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不思考、 不作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中难免屡屡落败,是更不人性化的。孩子处于那样

10、低落 的状态,还怎么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一段论述,在我,是振聋发聩的!以前,在小巫的和孩子划清界限中 ,看到 诸如不要把自己的情绪、意念、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之类的解读时,我觉得从心理学和 教育学的角度看很有道理,甚至在不知不觉地实践和影响着身边的朋友!可是,作者让 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家长之于孩子, 有时候就是高度! 曾有名言说:我之所以看得远, 是因为我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在这里,我想到,对于孩子,父母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 成为高度!可以是以身作则的行为示范,可以是志存高远的精神引导,可以是求实严谨 的态度启迪,可以是坚韧昂扬的性格培养父母的高度也许很高远,是孜孜不倦的思 考和学习之后百转千

11、回的深刻;父母的高度也许很生活,是细水长流的影响和无声无息 的示范之中的平凡。无论如何,父母、家庭可以是最初和最后的阵地,从这里,孩子获 得最初和最后的远航的力量!为人父母者,任重而道远!4、目前,很多中国学生没有理想,不知道今后做什么。因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中缺少职 业发展教育,没有在孩子的童年、少年时代,对他们理性、科学、 “超前”地进行长远 的职业指导。这一点,与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中所规范的,从 6 岁开始就对 孩子进行职业发展指导相比,有巨大的差距。美国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早在 1989 年就发布了这个指导方针,规范了职业指导从小学就要开始!从6 岁开始,就要培养孩 子的职业意识,

12、接受职业发展的指导,进行与就业有关的 12 种、六七十项的能力训练, 学会“自我认识”,了解“教育与职业的关系” ,实施“职业计划” , 让他们对职业发展 的这三大环节有相当的认识。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曾经激烈地抨击过“拿来主义”的思想,可是,看到上面 这一段,我还是很庆幸,可以用“拿来主义”的思想启迪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比如这里 提及的美国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 ,中国的教育部和各级各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如果都来关注学生职业发展的问题,从小设计,从小引导和关注,对于提高我国大学生 就业率和提高我国高端人才的素质,恐怕不无裨益!5、在中国,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考大学、上大学、拿学位,这不仅使得

13、中小学生没有 基本的职业意识,更没有职业规划,甚至包括很多大学生、研究生也没有足够的职业意 识和技能,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学生没有职业意识,没有足够的技能和专业化的态度,大学毕业时也没有很强的、 立即独立工作的能力,可能是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并不是学生们的错,错在整个 社会没有一个规范的、科学的职业指导教育,以致学生们没有意识到,在成长过程中应 该刻意地去练就令人信服的、为职业市场追捧与渴求的,能够立即为企业创造利润、为 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技能。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与成熟必须经历漫长的 过程,只有长期的有目标的磨炼和准备,才能使他们成为某一行、某一业的“最好” 。 只要成为

14、“最好”,就一定会被社会追逐、渴求,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就将成为必然。 可惜,大学四年的时间太短,四年的职业预备期显然不足以达到这个目标。四年时间可 以把几百万学生训练成大致相同的、没有明显特色的“螺丝钉” 。要想脱颖而出,只有 依靠自己长期的观察、思考、研究与额外的发展和努力。曾经和在南京理工大学和财经大学毕业的弟弟弟媳讨论过大学培养人才的问题, 结 合薛涌在北大批判中提及的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我更认识到这段话的一针见血! 大学教育,更多的时候,像是一个人才的加工流水线,更多的是在生产一模一样、没有 个性的产品, 以至于在高端就业市场, 中国的人才奇缺, 低端就业市场, 中国人才饱和, 这跟大

15、学的培养体系,恐怕不无关系!我没有就读过本科大学,对此没有更多的切身体 验,因此不便多言;但是,身在其中者以及比较过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学者们的论述,还 是让我对此充满了忧虑我们的孩子,千辛万苦要过的独木桥,要挤进的大学,究竟 是培养人才的天堂还是造成庸才的地狱! 我坚信中国教育和高等教育会朝着越来越好的 方向走去,在此之前,我想,要让孩子尽早睁开观察的眼,尽早觉醒感受的心,尽早开 动思考的脑,尽早运用努力的手!不要让她迷信:刻苦学习的那一端,便是繁花似锦的 天堂!那样的谎言,不论对于孩子,还是家长,都是虚幻和不负责任的!6、中国人民是勤劳的,然而,新世纪的全球化竞争并不仅仅是体力、智力的竞争,更

16、 是观念的竞争。中国学生未必天生比外国人聪明,外国学生也不一定比中国学生更有智 慧。为什么能够刻苦学习,并且长久以来一直为功课所累的中国学生,不但没有成为世 界上最优秀的、最具开创性的一族,相反的,甚至成为令人担忧的一代呢?问题和责任 都不在他们。实际上,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长辈,他们的父母、老师、教育者和全社会,正在津津 乐道地用陈旧的观念和思维,把他们束缚在教科书里,让他们十数年如一日地为考试而 “操练”,使他们视野局限,思维拘束,能力有限。这是因为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没有 把可能影响一生的人生规划和自我塑造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竞争是观念的竞争,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更新观念。在对专业人才和技能 的要求不断细化和提高的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中,只有具备“超前”的职业指导思想,才 有可能使个人的愿望获得最大的满足,使就业率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使社会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