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教育的历史形态演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3813269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论教育的历史形态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再论教育的历史形态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再论教育的历史形态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论教育的历史形态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论教育的历史形态演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论教育的历史形态演变【摘要】教育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作用于人。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对人体感官的开发不同。根据教育与感官比率的关系,我们把教育分为口语教育、文字教育、全面教育三种历史形态。人体感官在教育中的平衡利用与全面开展成为当代教育的历史使命。【关键词】口语教育文字教育全面教育我们从社会个体出发,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教育与人体感官比率的关系,把教育分为口语教育、文字教育、全面教育三种历史形态。这有别于以往的分类方法,它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对人体各种感官的利用和开展。一、教育与人体感官的关系教育传承人类文化,是一种社会传播现象,是传递社会生活经历并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落在“人身上。

2、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要作用于人。那么,教育通过何种途径来作用于人呢?不管是其承载的内容文化,还是其传授工具媒介,最终都得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才能作用于人。同时,教育成果的表达人的所知所行又都得通过人体感官来显现。由此可见,教育与人密不可分,而人体感官成为教育作用于自然人的着力点。与此同时,教育又反过来影响人体感官的开发与利用,影响感官间的比率。毕竟,教育可以作用于“眼,也可以作用于“耳等,对何种感官施力取决于不同时期教育的无意识选择。当然,所谓的无意识选择包含了一定的社会历史必然性。当教育全面深化人的社会消费、生活中时,人体感官一齐上阵、得到全面开展,感官比率趋于和谐。当教育向人体某一感官倾倒

3、时,强化一种感官而由此弱化了其他感官,造成感官失调,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也就带来社会的某种失衡。二、教育形态的历史演变根据教育与人体感官比率的关系,借鉴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我们把人类的教育划分为三种历史形态:口语教育、文字教育、全面教育。口语教育是指文字未创造前的原始教育。文字教育是指从文字诞生到印刷文明到现代社会视觉垄断被打破前感官别离的教育形态。全面教育是指追请教育各要素包括人体感官全面开展的当代社会及将来社会的理想教育。这种分类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教育学历史分类方法,它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对人体各种感官的利用和开展。在这种意义上,教育史即是“人的感官才能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开展历史。口语教育时

4、期,环境的恶劣促使原始祖先们群体而居、共同劳作。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社会成员适应这种群体生活和消费活动的需要,成为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社会成员。教育对每个人来说,时机都是均等的,因此教育也是普及的。这种教育完全是为了适应生活与消费需求而产生的,教育完全融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属于典型的开放式社会教育。但它还没有以一种独立的形式出现,没有从消费、政治、宗教、艺术活动等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人们以口语传播教育为主,各种感官在这种教育中可以同时受到刺激,平衡开展。整个教育交融在消费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需要人集合人体所有器官来发挥作用。人借着这种感官的平衡适应环境,因此获得了人在当时社会的全面开展。文字教育开场

5、后,教育从劳动中、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形式。学校教育登上历史舞台,开场从内容与方法上逐渐远离人类社会的消费与生活,形成教育与消费劳动相别离的特征。这是体脑别离的一种形式,在阶级对立的情况下,表达着教育与消费劳动的对立。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服从和效劳于一定阶级利益的要求。而个体承受教育大多因为“学而优那么仕,认为“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精英教育取代了氏族群体的普及教育。群体消费的解体、阶级的教育特权、学校的产生使得教育与生活脱节,尤其是文字和印刷的推广使用,使教育专注于印刷知识,各器官无须全部发挥作用。原始人用来适应环境的自身感官比率的平衡被打破,当文字呈控制性势态时

6、,就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感官比率,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就会受其影响,从而影响社会的开展。文字的出现和印刷媒介的诞生扩展、加强了视觉的作用。文字和印刷媒介把复杂的现实生活用语言符号表现出来,并一行一行地印在纸上,迫使人们用一种线性的、因果关系的特殊推理方法来组织视觉经历,无法立体地、复合地认识客观事物并进展考虑。从口语转向文字和印刷,实际上扩张的只是从人类感觉的集束中别离出来的一种感觉,它推动了人类抽象思维才能的开展,但在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中造成了不平衡。全面教育时期,社会空前繁荣,全球化再度使人互相依存,人类社会回归到群体消费形态,并再次面临生存环境的挑战。尤其使互联网的横空出世,新旧传播媒体的整合给人

7、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宏大的影响。个人的信息空间不断延伸,人们获得信息的才能和范围不断扩大,人类的教育传播活动表现出分众化、随意性、离散性、实时性、交互性等特点。这一切大大冲击了传统的精英教育,向人们提出新的教育问题和教育需要,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正如结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方案研究所所长库玛斯在?世界教育危机80年代的观点?一书中所指出的:“教育体制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速度过于缓慢,由此而产生了教育体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形式的不平衡。同时,现代消费的客观趋势,要请教育与消费劳动结合起来,强调教育的开放性。消费劳动中的开放式教育要求人的全面参与,要求体脑重新结合,人体各器

8、官须在生活理论教育中得以全面开展。人被放置在一个广泛的活生生的社会空间,需要人调动一切感官来应对外部环境。感官的平衡开展构成教育受力的平衡,成为全面教育的起点。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履行它传承作为“生活之各部门各方面的整一全体的文化的任务。三、完毕语从历史开展的角度看,教育的第一次分化从口语教育到文字教育,尽管是当时社会的进步,但它引起与促使体力与脑力劳动的别离与对立。而教育的第二次分化从文字教育到全面教育的便正式回归,是现代消费的客观趋势要请教育与消费劳动结合起来,人体各器官再度在生活理论教育中得以全面平衡开展。从口语教育人类感官的平衡开展,到文字教育的体脑别离、视觉突出,再到全面教育的体脑

9、结合、感官和谐,人类教育经历了一个由肯定否认否认之否认的辨证开展过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称赞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说的“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历、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可见,人类将来社会中民主、平等、博爱、普及教育等的实现,只不过是古代社会中这些原始因素的在高级形态上的复活。教育公平、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生活教育正是原始社会教育形态的高级形式。当教育使人体感官在社会生活中时刻发挥作用时,人类的生存环境将成为一种学习型社会。参考文献:1田中阳.群众传播学理论.岳麓书社,2002:127.2王凌皓.中外教育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