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普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75305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索普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索普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索普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索普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索普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索普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索普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2优美丰富的语言。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呢?(文学之门)“你”又是指谁呢?(青少年读者)对,作者是想把青少年读者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二、检查预习。三、朗读训练: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

2、通话,读音准确。2就课文第4节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方法如下: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同学用心倾听,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四、合作探究,研讨课文:1理清思路: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那么,作者是如何引出文学之门的?讨论明确:1、2两节由门谈起,引入话题,然后由“无数扇”门谈到“一扇”门指出这扇门就是文学之门,在此基础上论述打开这扇门的重要意义。2学习1、2两节:(1)集体朗读(2)提问,学生讨论回答:“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各是什么意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明确:第一句,世界上有种种未知的领域。第二句,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可以探索并了解的。以“门”为喻,生动形象。3学习3、4两节:(1)在无数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之门,为什么说文学之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回答。(学生踊跃发言,从第四节中找出了很多句子来理解文学之门的重要性。)(2)请同学们结合刚才找出来的句子,谈谈自己对这些话的理解。(3)如何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举例说明。讨论明确:虽然智商很高,但缺乏修养,缺乏感情。学生举例,如电脑黑客,向黑熊泼硫酸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等,他们就是“高智商的野蛮人”。4.齐读5节,分析结尾的作用。 本节激励

4、人们走进文学的大门。结尾以简洁的语言呼应题目,收束全文。五、课堂反馈自主学习第2页的“语段研读部分”。先独立完成,后组内互评。 六、布置作业: 1、介绍你喜欢的一本文学作品,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2、 预习冰心诗三首。 繁 星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学会景物描 3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5、课,介绍作者。 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板书课题)指名学生介绍巴金和写作背景(口述)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观察繁星的感受的词句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划出相关的词句理清文章结构.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明确:“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星的怀抱中,我微

6、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呢!”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第三部分(第三第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三、合作探究,研讨课文。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为什么不同。参考答案

7、: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霎眼,同“我”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3.阅读第5段,思考并回答问题:“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怎样理解“?”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

8、只要合理亦可)4.体会“看,那个巨人还在奔跑呢?”中“看”和“呢”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一个“看”字,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一个“呢”字,表示动作正在继续,显得更加生动。四、课堂反馈: 完成自主练习中的语段阅读部分。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第3段;2完成自主练习相关练习。3.预习下一课。冰心诗四首母亲纸 船教学目标: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讲授母亲一、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二、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三、学生理解诗歌的所包含的情感。歌颂“母爱”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私。四、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五、学生有感

9、情地朗读课文。讲授纸船一、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二、合作探究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提示,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第一节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由来已久。 关键词语有: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并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 第二节中,诗人精心叠出的纸船抛入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请找出表达句

10、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愿望能否实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独、忧伤。只有她自己不停地叠寄托自己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纸船,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第三节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种写法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在第三节中,作者运用了想象的写法。这种写法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梦中看见不要惊讶含着泪叠的载着她的爱和悲哀 诗中的纸船有什么象征意?(指名几名学生朗读,重在体味诗歌的情感) 明确:纸船象征了作者爱母亲、爱祖国的那一片诚挚之心。 引导学生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明确本诗的写作

11、方法是“借物抒情”。 7.选几名学生配乐朗诵这首诗。 三、布置作业 摘抄歌颂母爱的诗二首。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成功的花一导入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别人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3 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

12、艳。 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4 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 二课文内容讨论 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小结: 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 四当堂背诵 五作业1根据成功的花所表达的意

13、思创作一幅画或一组画,并把这首诗工整地写在画上,然后在班级上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嫩绿的芽儿,巩固背诵成功的花。 (二)教学嫩绿的芽儿一、检查朗读嫩绿的芽儿,教师简单评价,全班齐读。 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 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14、4“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 三、课堂反馈 当堂完成自主练习中部分题目。四、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2.预习下一课。安恩和奶牛教学目标:1. 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2. 解读人物形象,多角度解读小说主题。 3.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小说主题的多角度解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名读字音,解释重点词语。2.准备概括故事内容,十句话左右。(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先自由说。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开端)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发展)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这篇小说高潮就是结局)3.你对后面发生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