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植保技术手册.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3725334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9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植保技术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4年植保技术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4年植保技术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4年植保技术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4年植保技术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植保技术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植保技术手册.doc(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三江管理局植保技术手册第一部分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一、水 稻(一)种子处理种子机械包衣按100公斤种子用种衣剂2公斤加水1公斤包衣。包衣后的种子应装入井底布浸种袋中阴干2-3天,待药膜完全固化后方可集中浸种。(二)秧田管理1、防立枯病:在水稻1.5叶期、2.5叶期进行2次调酸,秧田普浇pH4左右的酸水,每栋大棚(360平方米)用77.2%固体硫酸0.3-0.5公斤兑水1000公斤浇入,或用1公斤硫酸拌土20-30公斤撒施,然后喷清水洗苗一次;在水稻1.5叶期、2.5叶期进行2次防病,防治立枯病可用3%甲霜恶霉灵每平方米苗床15-20毫升兑水5公斤,或30%恶甲(瑞苗青)水剂,每平方米

2、苗床1-1.5毫升,对水5公斤,茎叶喷雾。使用甲霜恶霉灵水剂喷雾后要及时洗苗,防止产生烧苗及药害。秧苗受到冷冻害后要及时在早8时前通风炼苗后再施药。防病可结合调酸、施肥一起进行。2、化学除草:水稻苗后稗草2-3叶期10%千金(氰氟草酯)40-60毫升/亩,兑水10-15升喷雾;推荐使用10%千金(氰氟草酯)40-60毫升/亩+48%排草丹(灭草松)150毫升/亩兑水15升喷雾,防治稗草、阔叶草及莎草科杂草。要杜绝秧田播后封闭灭草,严防除草剂药害发生。严格按照药剂的推荐剂量施用,切勿随意增加药量,喷洒要均匀,避免局部药量过大,减少药害的发生。3、插前秧苗带药:水稻移栽前1天,70%艾美乐(吡虫啉

3、)或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剂6-8克/100m2,兑水3公斤喷洒预防水稻潜叶蝇。(三)本田管理1、常规本田化学除草插前封闭除草(1)30%阿罗津(莎稗磷)50-60毫升/亩。(2)60%马歇特(丁草胺)100-130毫升/亩。(3)50%瑞飞特(丙草胺)50-60毫升/亩。施用方法移栽前57天每亩兑水15公斤甩施,施药后保持水层57厘米57天以上。插后灭草(1)30%阿罗津(莎稗磷)50-60毫升/亩+10%草克星13-15克/亩。(2)60%马歇特100-130毫升/亩+10%草克星13-15克/亩。(3)50%瑞飞特(丙草胺)50-60毫升/亩+10%草克星13-15克/亩。(4)5

4、0%苯噻草胺60克/亩+10%草克星13-15克/亩。移栽后15-20天每亩兑水10-15公斤甩施。施药后保持水层7天。大龄杂草(1)30%阿罗津50毫升/亩+50%二氯喹啉酸30-50克/亩,于稗草4-7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喷液量7-10公斤/亩。(2)50%二氯喹啉酸(快杀稗)33-35克/亩,兑水10-15公斤/亩进行茎叶处理,防治大龄稗草。(3)10%千金(氰氟草酯)80-120毫升/亩+48%排草丹180-200毫升/亩进行茎叶处理,防治大龄稗草和阔叶杂草。池埂杂草(1)74.7%农民乐(草甘膦)100-150毫升/亩。(2)41%农达(草甘膦)200-300毫升/亩,兑水喷雾。2

5、、难治杂草泽泻、慈姑形态特征:泽泻为多年生沼生植物,地下块茎呈球形,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叶根生,叶片宽椭圆形至卵形,先端急尖或短尖,花瓣白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瘦果多数扁平。慈姑为多年生挺水植物,地下具根茎,先端形成球茎,球茎表面附薄膜质鳞片,端部有较长的顶芽,叶片着生基部,出水成截形,叶片成箭头状,全缘,叶柄较长、中空,沉水叶呈线状,花茎直立,多单生,上部着生三出轮生状圆锥花序,小花单性同株或杂性株,白色,不易结实,苗期4-6月,花期7-9月,块茎或种子繁殖。防治方法:插前5-7天进行封闭除草, 10%草克星(吡嘧磺隆)25-30克/亩+25%噁草酮100-125毫升/亩,毒土

6、法或甩喷法施药,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插后15-20天10%草克星(吡嘧磺隆)10-15克/亩或排草丹150-200毫升/亩或莎阔丹140-200毫升/亩+莎稗磷60毫升/亩。稻稗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秆直立,基部倾斜或膝曲,光滑无毛,叶鞘松弛,下部者长于节间,上部者短于节间,无叶舌,叶片无毛。圆锥花序主轴具角棱,粗糙;小穗密集于穗轴的一侧,具极短柄或近无柄;第一颖三角形,基部包卷小穗,长为小穗的1/3-1/2,具5脉,被短硬毛或硬刺疣毛,第二颖先端具小尖头,具5脉,脉上具刺状硬毛,脉间被短硬毛;第一外稃草质,上部具7脉,先端延伸成1粗壮芒,内稃与外稃等长。花果期7-10月。 防治方法

7、:插前5-7天30%阿罗津插前封闭50-60毫升/亩,插后15-20天30%阿罗津50-60毫升/亩+10%草克星10克/亩混配,水层5-7厘米,保水5-7天;或插后在稻稗2-3叶期10%千金80毫升/亩、稻稗3-4叶期100毫升/亩、稻稗4-5叶期120毫升/亩,兑水喷雾。水绵形态特征:水绵属植物。生殖方式有营养繁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类型。营养繁殖时,为丝状体受到机械损伤或其他原因,断裂成若干短丝,每段短丝通过细胞分裂长成长的丝状体,这种营养繁殖方式,也叫断裂生殖。水绵的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丝状体接合产生合子,以后合子分泌产生厚壁,藻体死亡崩解后,合子沉入水底休眠,条件适宜时萌发,合子核首先经过

8、减数分裂,最后产生1条新的水绵丝状体。藻体由筒状细胞连接而成,呈单列不分枝的丝状体;细胞中央为液泡,细胞核悬在中间;色素体鲜绿色,带状,沿细胞壁四周作螺旋状排列。常生长在平静的淡水中。 防治方法:深耕深翻,磷肥深施。化学药剂防治:(1)水稻移栽后7-15天10%草克星(吡嘧磺隆)10-15克/亩,毒土法或甩喷法施药。(2)10%太阳星(乙氧磺隆)15克/亩,毒土法或甩喷法施药。(3)10%金秋(还胺磺隆)16-17克/亩,毒土法或甩喷法施药。3、虫害防治水稻潜叶蝇形态特征:双翅目水蝇科。卵长椭圆形,乳白色,上生细纵纹;幼虫蛆形,体乳白色至黄白色,尾端呈截断状;蛹褐色至黄褐色,尾端有2个黑褐色尖

9、锐突起;成虫昼伏夜出,体长2-3mm,青灰色,触角黑色,前缘脉有两处断开,足灰黑色,中、后足第一跗节基部黄褐色,以晴天活动盛,飞翔力强,并具有趋蜜习性,产卵有选择性,每次产卵3-5粒,多者10余粒。为害症状:幼虫钻入叶内潜食叶肉,残留上、下表皮,使受害叶片呈现不规则的白色条斑,在其中可见长形无足的小蛆形幼虫,后期还可见小而长的长条形两头尖的蛹。为害重时可造成叶片枯死、腐烂,造成叶片枯萎。发生规律:一年4-5代,世代重叠,1代杂草上为害,幼虫为害期主要是6月上、中旬(插秧后10-20天)。在田水较深条件下,卵散产在下垂或平伏水面的叶尖上,生产上深灌、秧苗生长弱、周围杂草丛生、蜜源植物丰富的稻田为

10、害较重。药剂防治:幼虫初发期,40%乐果100毫升/亩或70%艾美乐6-8克/亩+2.5%敌杀死20-30毫升/亩或25%阿克泰6-8克/亩,兑水5升弥雾机喷雾。水稻负泥虫形态特征:鞘翅目叶甲科。卵长椭圆形,长约0.7毫米,初产时浅黄色,后变成暗绿至灰褐色,主要产在叶面近叶尖处,少数产在叶背和叶鞘上,卵聚产,一般2-13粒排成两行;幼虫头小,黑褐色,体背上堆积着灰黄色或墨绿色粪便;蛹长4.5毫米左右,外包有白色棉絮状茧;成虫头黑色,鞘翅青蓝色,有金属光泽,每鞘翅上有纵向刻点4行。为害症状:成、幼虫食害叶肉,残留叶脉或一层透明表皮,受害叶上出现白色条斑或全叶发白枯焦,严重时整株枯死。发生规律:每

1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田埂、渠边、塘附近背风向阳处越冬,越冬成虫5月中下旬开始活动,插秧后转移到幼苗上开始危害,6月中、下旬交尾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盛期,8月中旬转移到越冬场所越冬。阴雨连绵,低温高湿天气易发生。防治方法:人工扫落,清除田间四周及池梗杂草,药剂防治可采用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15-30毫升/亩或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30毫升/亩,兑水5-10升喷雾。稻螟蛉形态特征:稻螟蛉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暗黄色。雄蛾体长6-8毫米,翅展16-18毫米,翅深黄褐色,有两条平行的暗紫宽斜带;后翅灰黑色。雌蛾稍大,体色较雄蛾略浅,前翅淡黄褐色,两条紫褐色斜带中间断开不连

12、续;后翅灰白色。卵粒扁圆形,表面有纵横隆线,形成许多方格纹;初产时淡黄色,孵化前变紫色。幼虫老熟时体长约22毫米,绿色,头部黄绿色或淡褐色,背线及亚背线白色,气门线黄色。仅有两对腹足和一对臀足,行走时似尺蠖。被蛹初为绿色,渐变黄褐色。腹末有钩4对,后一对最长。为害症状:又称双带夜蛾,稻青虫、粽子虫、量尺虫,遍布中国各地。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高粱、玉米、甘蔗、茭白及取食多种禾本科杂草。以幼虫食害稻叶,1-2龄将叶片食成白色条纹,3龄后将叶片食成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咬成破碎不堪,仅剩中肋。秧苗期受害最重。发生规律:在东北一年发生2-3代,以蛹在杂草中及田间散落稻草叶苞中越冬,少数在稻草或稻秸中越冬,

13、黑龙江省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成虫在稻田发生较少,第二代幼虫多在水稻生育后期发生为害。防治方法:幼虫初龄期进行药剂防治,50%杀螟磷乳油75-100毫升/亩、40%毒死蜱乳油75-100毫升/亩、50%杀螟丹可溶性粉剂75-100克/亩或80%敌百虫可溶粉剂100克/亩,兑水喷雾,防治幼虫。4、病害防治水稻稻瘟病病原:梨孢属病菌,属半知菌亚门。传播途径:气流传播。发生规律: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以菌丝在病稻草和种子上越冬,在田间,病菌可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栽培过密,施用氮肥过多,田间及四周田埂杂草丛生,生长期连阴雨、长期深灌水、大水串灌、气候温暖、日照不足、时晴时雨、多雾、重露,田间相

14、对湿度90%以上等条件均易引起发病。根据被害部位不同,一般可形成苗瘟、叶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1)苗瘟症状: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型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防治:水稻移栽前5-7天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时,20%三环唑悬浮剂100毫升/亩或35%三环唑悬浮剂50毫升/亩或40%三环唑悬浮剂40-50毫升/亩,兑水5公斤弥雾机喷雾。(2)叶瘟症状:主要发生在水稻分蘖期以后,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病斑的形状、色泽和大小常因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的感病程度分为急性型、慢性型、白点型、褐点型。急性型病斑暗绿,中心灰白,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慢性型田间最为

15、常见,典型病斑梭形,病斑中心灰白,有褐色坏死线,外部有黄色晕圈,潮湿时病斑背部产生灰绿色霉层;白点型为白色小斑,无霉层;褐点型为褐色小点,多局限在叶脉间,无霉层,多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防治:水稻11叶品种9.1-9.5叶期,20%三环唑悬浮剂100毫升/亩或35%三环唑悬浮剂50毫升/亩或40%三环唑悬浮剂40-50毫升/亩,兑水5公斤弥雾机喷雾。(3)穗颈瘟症状:病斑初期为水渍状褐色小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型病斑,有时使整个谷粒变为褐色、暗灰色而造成白穗。防治:抽穗前3-5天2%加收米(春雷霉素)80毫升/亩+20%三环唑100毫升/亩或25%咪鲜胺60-80毫升/亩+2%加收米(春

16、雷霉素)80毫升/亩或20%稻瘟酰胺70毫升/亩或45%咪鲜胺50毫升/亩或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亩,兑水5公斤弥雾机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4)粒瘟、枝梗瘟症状:枝梗瘟发生在一次枝梗或枝梗上,症状与穗颈瘟相同;粒瘟发生在谷粒上,病斑椭圆形,常带有灰绿色霉层,谷粒黄熟则不明显。防治:水稻抽穗后15-20天进行防治,药剂配方及防治方法同穗颈瘟。试验、示范、推广选用49%道立峰(丙环咪鲜胺)乳油30毫升/亩,75%拿敌稳(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20克/亩,8%好米得(烯丙苯噻唑)颗粒剂1.73.3千克/亩,20%爱可(烯肟戊唑醇)悬浮剂40-50毫升/亩,防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病原: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传播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