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3716095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形式【摘要】文章阐述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今天,“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形式是图书馆内在的本质要求,也是更好地为读者效劳的必然要求。一切为了读者,一切依存于读者是我们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宗旨。文章也讨论了如何才能更好以人性化的管理形式管理效劳。【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和谐开展;尊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全局出

2、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表达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一局部,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地为读者效劳?我们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性化的管理形式管理员工效劳读者,充分调动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一切为了读者,一切效劳于读者,激发读者学习、科研的热情,使读者在知识的天堂里汲取更多更营养的精神食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斗。一、以人为本的含义及在高校图书馆应用中的必要性以人为本,古而有之。14世纪下半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3、,十五六世纪扩展到整个欧洲,主张以人为本,以人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人性和人权。这一主张曾在反对神权统治和封建专制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人类文化艺术中的瑰宝,现代社会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表达人性,要考虑人情,要尊重人权,不能超越人的开展阶段,不能无视人的需要。其核心就是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提倡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目的是通过鼓励,尊重,沟通,交流,民主协商,解放束缚,使人的心情愉悦,舒畅,精神振奋,产生互动式的感染与共鸣。从而上下一心,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潜能。不断开拓创新,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层次读者

4、的不同需求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和图书馆的管理。二、在图书馆的效劳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形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保持竞争力并求得开展是当今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图书馆是高校学生的第二重要课堂,是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开拓创新的重要学习工作场所。图书馆作为一个效劳性质的学习机构,正如市场的一样,读者就是图书馆顾客,图书馆的上帝。我们要忧读者所忧,想读者所想,切实在实的为读者效劳。即:以读者为本位,搞好各方面读者效劳管理工作。一高度重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好的图书馆首先得有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源。文献资源建立应该既要注重数量,保证质量,更要突出特色,

5、且要符合本校专业化建立的需求。既不能为了追求数量一味的进那些廉价,雷同,毫无学术价值的书刊,也不能只求其价格高而无实用的书刊杂志。总之理清符合本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建立、教学科研需要的文献建立思路,找准突出本校特点的根本点,制订出有方案、有方向、有特色、有继承性的文献建立规划方案;处理好读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与文献资源相对贫乏滞后的矛盾;协调各类型文献和馆藏学科构造的比例,处理好纸质文献与数字化资源的关系;充分考虑获取文献手段的变化,如文献传递等,处理好本馆馆藏利用与馆际文献资源共享的关系;从注重载体形式的管理转换到注重内容的管理,做好有价值的传统载体信息数字化工作。利用网络优势,在图书馆主页开拓“读

6、者荐书栏目,让师生推荐、参与购书;建立骨干老师、学科带头人的文献建立联络卡片,推送新书信息,理解文献需求。二依存于读者、一切为读者,建立满足读者各种需要的现代图书馆管理形式目前旧的图书馆管理形式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乏。很多图书馆为了缓和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过重,对读者做出了一些不合理要求,从而制约了读者的学习热情,阻碍了读者对科学知识孜孜不倦的渴求。图书馆作为一个学习场所,应该尽量为读者提供宽松舒适安静的场所,方便其学习和科研。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无疑在图书馆管理上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应该按照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导向,适宜灵敏变通的开放式效劳形式,符合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强化效劳职能,加强效劳管

7、理,全面进步效劳质量和办馆效益;通过资源合理布局,变革管理方式吸引学生到图书馆学习,使图书馆成为学生素质培养的基地。读者进馆可携带书包和其他个人书刊等任何学习资料,提供读者研究室,共性效劳与个性效劳相结合,读者对图书馆的任何意见均可通过意见箱或者网上留言形式得到方便快捷的回复。建立完善的图书馆员工考核制度,读者可参与员工考核,对管理人员工作实行监视。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强化自动化管理,强化馆员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图书馆工作者应认清工作特点,强化工作技能,加强业务培训,使自己成为新一代的适应现代图书馆管理形式馆员。微笑效劳,热情地为读者解决各种实在问题,尊重读者,维护读者的权益,建立与读者之

8、间的良好人际关系,让读者满意来快乐去,真正做到知识与读者的桥梁。三、人性化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对馆员的应用柔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提出来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阐述了每个人除具有生理等根本需求外,还需要获得尊重、认同等高层次的需求。管理者应根据人需求的多层次性,在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充分尊重馆员、充分相信馆员,尽量适应和满足馆员的精神和物质的合理要求,努力为馆员营造一个和谐、愉快、进取的气氛,只有当馆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管理者对他们的尊重、关心、赏识、认可时,才能极大地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馆员才能以积极安康的情绪投入工作,对读者微笑才会有深度和思想,对读者的效劳才会生动而赋予

9、激隋。才会心情愉悦地工作并从中领悟到工作的幸福,成功的喜悦和职业的自豪。运用鼓励机制,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合理的引入鼓励机制,用鼓励和鼓励的手段来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人性化管理重要手段之一。美国著名学者詹姆士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才能在平时表现和经过鼓励后的表现之间的差距为60。鼓励全员参与,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管理就是让职工参与决策,反映多数人的意志,集中多数人的智慧,能使馆员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和应当享受的权利,感受到上级指导的信任,能增强责任感,并获得一种成就感,能增加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图书馆效劳工作深化持久地开展下去。

10、公平竞争,时机均等。多年以来,高校图书馆在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怪现象:一些人拈轻怕重,拿高工资干事少;一些人干事多,工资低,分配严重不公,极大地挫伤了广阔员工的积极性。现代图书馆应根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性化原那么,图书馆应定期实行“竞争上岗,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潜能,为图书馆做出更大奉献。在科技迅速开展的今天,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广阔师生迫切要求方便、快捷地获得本学科的各种载体的信息,这就要求馆员不但要对馆藏文献进展全面系统的分析、归纳,同时又要能纯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上信息资源进展搜集、挑选,为用户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效劳。图书馆员更好地为读者效劳,要跟上时代开展的步伐,

11、就得不断开展自己,加强自身业务才能的进步及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完善。因此馆指导不但要擅长使用人才,还要重视培养人才,要制定培训方案,对图书馆员进展全面的、多学科、跨领域的培训,使全体馆员都有更新知识,扩展视野和进步技能的时机。四、结语总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形式不仅是时代开展的要求,而且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高校开展之道,更是我们图书馆生存之道。人性化的管理形式应在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同时进展,撇开一方谈另一方都是行不通的,是片面的。我们要实在地抓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优化部门职能,进步部门运作效益,运用鼓励机制,进步馆员的积极性效劳性,创造性,为读者效劳,让读者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

12、翱翔,汲取丰富的营养知识,培养新世纪的创新,高素质人才。参考文献1马斯洛著,成明译人本哲学北京九州出版社,20222王淑华信息开放效劳必须树立新的管理观念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7.3彭立婷.“以人为本与图书馆管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4徐红知识管理的重要维度:人性化形式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5王虹图书馆应以谁为本J情报资料工作20226荣华试论现代图书馆的人本管理J中国图书情报科学,2022.7廖声立浅论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2000.8肖红.客户关系管理图书馆管理的新形式J情报探究,2022.9陈莉公共图书馆施行客户关系管理的对策建议J图书馆论坛,2002.10郑凯煌柔性管理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J新世纪图书馆,2022.11马丽柔性管理以人性取代制度N粤港信息日报,2002.12姚秀敏柔性管理:高校图书馆读者管理的新理念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