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讲义4.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3699726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讲义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变态心理学讲义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变态心理学讲义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变态心理学讲义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变态心理学讲义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讲义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讲义4.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生活应激与应付第一节 应激与耗竭一应激STESS(联结社会心理事件与生理、心理疾患的中介概念)个体“察觉”到出乎意料的威胁或危险的环境刺激,机体内部因而产生的紧张“备战”状态。从机体与之相关的心身机制而言,即应激,就社会关系而言,即紧张。这种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的整体反应既可以是适应的,也可以是适应不良的。1 Hans Selye,(1907 - 1982)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1936年提出STRESS理论:机体内部突发的紧张状态汉斯塞尔耶,生于奥地利的加拿大内分泌学家,心理学家。1936年给实验大鼠注射不同物质,结果导致溃疡及某些免疫系统组织的萎缩,进而发现某些环境改变也会产生同样效

2、果。于是借用工程学的术语“压力”或“应力”指代这一非特异性反应。2 R.S. Lazarus & Berkeley Group:对应激源的认知与其对情绪影响的相关每种情绪反应是一种具体的认知或评价的功能。认知过程是引起“应付”过程的原因,应付过程是对被评价情境的处理方式。 应激的生理反应 早在1920 1930年代Cannon就对面对危险或威胁之时应激状态的生理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交感神经兴奋, HPA轴激活、“应激激素”分泌增加,心率、呼吸加快,肝糖原释放,瞳孔扩大,皮肤、内脏血管收缩,血液涌向大脑和肌肉,使机体处于“战斗或逃跑”的状态。 HPA轴: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与边缘系统密切相

3、关。其中控制着情绪记忆的海马对皮质醇高度敏感。在皮质醇作用下海马有助于切断应激反应,结束边缘系统与HPA轴不同部分的反馈。 长期应激导致皮质醇长期过度分泌可产生海马老化,引起脑损害等一系列长期恶果。二应激过程 1应激过程图示 认知评价 应激干预 警报动员 正应激源 应激反应 抵抗 应激状态 应激效应(生理心理行为) 负 衰竭崩溃 中介变量 2应激源:触发应激反应的原始刺激(体内、体外、社会) 应激反应:突发性、全身性、非特异性、保护性的紧张反应 3A警报动员有机体发布战斗动员,引发情绪、增加紧张度,提高警戒性敏感性,调动体内资源,采用各种应付手段,以满足事变要求 B抵抗应激持续,有机体的适应性

4、处于最高水平,利用体内的全部资源,强化自我防御机制 C衰竭崩溃面临连续的极度应激,资源耗竭、应付失败,整合瓦解,代偿失调,以至全面崩溃三耗竭(Burn-out) 应激效应要素:可预测性,可控制性 耗竭:最早于1969年由Bradley提出,其后于1974年 Freudberger的Staff Burnout开创了对心身耗竭的研究。 耗竭:长期暴露于连续、极度的(职业)应激环境,资源枯竭、应付失败,整合瓦解,代偿失调,而出现的过度心理疲惫、机体损耗的状态 Christina Maslach(1981)的耗竭三成分:情感枯竭,非人化,自我成就感缺失 四应激源触发有机体应激反应的原初刺激职业应激 职

5、业组织的特征和过程 组织氛围,领导方式,授权程度,参与决策水平,工作服务对象 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 空间时间安排,职场生态环境,工资福利上下级、同事支持网络,职场可利用资源 工作要求与职业角色特点 岗位职责,任务要求与冲突,个人绩效,职业满意感,家庭-工作冲突 家庭危机与紧张 R.Hill(家庭危机研究先驱):ABC X 危机A:家庭事件潜在应激源B:事件发生时家庭有关资源的相互作用C:AB两者与家庭成员所理解的事件的相互作用X:ABC三者结合所造成的危机 T.McMurrain:区分促发危机产生事件的三种类型() 渐发成熟性事件家庭生活周期中自然产生的转折点() 消耗性事件应付期过分延长、危机

6、积累() 冲击性事件突发灾难环境应激()物理化学生态环境:气候、海拔、污染()社会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居所、教育水平、人际交往)()自我创设环境(生活方式/生活风格、酗酒、吸毒、药物依赖)() LCU生活事件 Life Change Units 若一年累计超过300分,来年患病的可能性达70%;150300分,50%;不超过150分,则健康平安挫折与冲突 Frustration / Conflict()挫折阻碍(事件)+负性情绪应激阻碍或干扰个人行为的某种情景以及这一情景所激发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主要是一些负性情绪。()冲突矛盾+紧张应激置身于相互对立的事件、动机、目的、行为、冲动等的

7、情境接近接近冲突approachapproach:趋向两个同样渴望但彼此不相容的目标时所产生的冲突接近回避冲突approach avoidance:为同一个目标所吸引和排斥时所产生的冲突回避回避冲突avoidance avoidance:为两个不受欢迎的目标所排斥,并在强烈的压力之下选择其中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冲突双重接近回避冲突double approach avoidance:两个目标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冲突第二节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遭遇了创伤性事件后的应激反应,反应的情绪痛苦导致躯体症状,并影响社会功能1前提:创伤性事件2应激负效应3回避、退缩行为 强烈的害怕、无助

8、或反应恐惧,反复侵入 性地回忆创伤性事件,反复痛苦地梦及该事件(闪回Flash-back),涉及该事件就产生强烈情绪反应、激惹、过分惊恐等,以至刻意回避与该事件相关的刺激或场景,甚至产生社会退缩、自我封闭行为,影响或严重影响到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 生还者内疚综合征 如果不加干预,并非每个人都能从PTSD中自然“康复”,可数年乃至数十年残留应激障碍,影响生存质量二PTSD 诊断要点:症状达一月以上、3个月以内为急性,3个月以上则为慢性* 遭遇创伤性事件* 应激负效应创伤性体验反复侵入性出现,痛苦的惨烈与残酷不见衰减*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惊恐反应* 躯体症状:睡眠障碍、免疫功能下降等* 持续的回

9、避行为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因学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于1980年在DSM- 中第一次被正式列入 战争与性攻击是最常见的创伤性事件 创伤性事件越严重,发生应激障碍的比例越高。但并非每一个遭遇过创伤性事件的个体就一定会发生PTSD。 创伤性事件的严重性处于低水平时个体的先天易感性因素更显突出 心理准备既可预防也可加重PTSD。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与积极的问题解决应付策略是重要的保护和预防因素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和治疗 药物治疗:针对高焦虑和惊恐发作的如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等 心理治疗: * 宣泄法引导PTSD患者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恐惧、愤怒、内疚等负性情绪 * 想象性暴露在想象中重新体

10、验创伤性事件,但加入对事件的自我控制、理性认 知与情绪调节。咨询治疗师帮助患者有效把握暴露的程度与进度(系统脱敏)第三节 应付 Coping个体面对应激,不断调动自身能力资源而做出的认知调整或行为努力(排除不需要努力的自主性适应行为)。 应激应付策略学习一问题指向性应付problem-focused coping1 改变人环境关系2 强调环境事件的可改变性3 努力改变环境条件以解决困难和问题4 对事不对人,针对问题就事论事人与问题分离,不因问题或困难否定他人或否定自我二情绪指向性应付 emotional-focused coping 情绪疏导和调控 学习对自我情绪的觉察和认知 学习冷静梳理、客

11、观分析自我情绪的发展变化 促发健康的积极情绪,转移、排解、宣泄不良的消极情绪 积极主动创建产生健康情绪的环境,改变或避开引发或泛滥消极情绪的环境1 调控情绪降低焦虑、减轻烦恼、消除沮丧,万千烦恼化解于灿烂的一笑2 改变态度宽恕与自我宽恕3 转换目标4 认知再评价“酸葡萄策略”,降低焦虑、减轻烦恼三自我技能提高性应付1 强调自我条件、自我行为方式的可改变性2 通过学习和努力提高自我的社会技能、工作技能、社交技能3 创造条件以解决困难和问题 四外向求援性应付1 主动寻求帮助敢于主动求助是自我强大的表现2 积极利用社会支持系统3 熟悉有关援助机构或网络任何时候都不要犹豫,勇敢伸出你的求助之手;任何时

12、候都不要犹豫,坦诚接受他人的援助之手。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第四节 应激与危机/自杀干预一应激与危机 二应激干预(1)认知改变(2)情绪调节(3)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4)提供社会支持挑战挫折,磨练自我l 勇敢接受现实、坦然承认挫折,认真积累阅历l 从挫折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从挫折中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l 借挫折磨练意志、砥砺自我,提升应变能力l 激发更强烈的学习与成就动机三自杀的危险信号 (1)自杀的危险信号 被“死”的念头所包围,强烈的绝望无助感 反复或不断谈及死亡的话题或自己欲死的决心、打算等 极端的社会退缩,断绝亲属、朋友交往等 行为、心境的突然改变,突然的大量喝酒或使用药物等

13、 突然放弃平时的珍爱或突然向亲友赠送礼品钱财等 (2)自杀的风险因素:家族史:家族中有过自杀的榜样,风险性大大增加神经生理学:过低的5-HT水平与冲动、激惹、过度反应密切相关目前存在的心理障碍或疾患所遭遇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现有的人生社会支持系统海明威家族的自杀l 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获诺贝尔文学奖l 1961年7月2日用双筒猎枪自杀。当年其父29岁时用左轮手枪自杀。 l 恩斯特海明威的孙女,一位成功的好莱坞女演员,正当盛年之时仿效其祖父自杀四自杀干预原则: 组织自杀干预小组(单咨询师的力量不足以应付危机):迅捷、效率、合作 识别高危人群 检出高危个体的风险因素 消除或排除自杀工具及条件 解决即刻危机或困难,提供缓冲机会 提供社会、心理支持提供应激应付策略,帮助解决危机和困难第五节 应激与健康一应激与健康图示 心理障碍 应 心 人格特征社会环境 应 应 心理反应 适应良好 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