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鞣制中的分子自组装行为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3691360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鞣制中的分子自组装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无机鞣制中的分子自组装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无机鞣制中的分子自组装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无机鞣制中的分子自组装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无机鞣制中的分子自组装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机鞣制中的分子自组装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鞣制中的分子自组装行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机鞣制中的分子自组装行为基金资助:成都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07GGYB555GX-010贾淑平 1,2 第一作者简介:贾淑平,女, 1984 年生,硕士,但年华 1,2,林海 1,2,肖世维 1,2,刘兰 1,但卫华 1,2通讯联系人:但卫华,教授,博导, ,米贞建 3 (1.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5; 2.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65; 3.成都佰乐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通过对不同鞣剂鞣制机理的概括与总结,从分子自组装原理与技术的角度对不同鞣制过 程中鞣剂分子与皮胶原分子的结合与交联过程

2、进行了解释。提出了通过控制影响配合物鞣剂鞣 制效果的主要因素:中心离子、配体及二者的配比、反应体系的 pH 值、溶剂、温度等,采用 分子组装技术实现对配合物鞣剂分子的结构、形态、大小、稳定性及其反应性的调控,从而有 利于开发出性能更优的配合物鞣剂。 关键词:鞣剂;鞣制原理;分子自组装;调控;配合物The molecular self-assembly behavior of inorganic tanning processJia Shuping1,2, Dan Nianhua1,2, Lin Hai1,2, Xiao Shiwei1,2, Liu Lan1,Dan Weihu1,2, Mi

3、Zhenjian3(1.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Clean Technology of LeatherManufactur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China;2.The Center of BiomedicineEngineering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China;3. Chengdu Bailejin Biology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hengdu 610041,China;)Abstract:

4、The behavior of combination and cross-linking between tanning agent and collagen molecules in the tanning process was expla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lecular self-assembly based on the general summary of the tanning mechanisms. We obtained the view that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shape, size, stab

5、ility and reactivity of complex tanning agens could be regulated and controled through changing the main factors impacting the tanning properties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such as central ions, ligand and the ratio of the two, as well pH, solvent, temperature of the reaction system etc., meanwhile f

6、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better performance tanning agent complexes.Keywords: tanning agent; tanning mechanisms; molecular self-assembly; regulation and Control; complex相对而言,无机鞣制在现代制革中占据统治地位。用于制革的无机鞣剂主要有 铬鞣剂、锆鞣剂、铝鞣剂和钛鞣剂等。由于无机鞣制是从生皮转变成革的关键,因 此,皮革科学工作者对无机鞣制机理的探索与研究的热情有增无减。然而,时至今 日,无机鞣制理论仍然带有推理

7、性的感性色彩,而理性认识却显得相对匮乏。究其 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于皮胶原这种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的分子结构认识不 够清晰,另一方面恐在于不同的无机鞣剂与鞣法条件下的动态影响因素过于复杂。 因而,无机鞣制理论的细节尚值得推敲。本文在普遍公认的无机鞣制理论的基础上, 尝试从分子自组装理论这一全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无机鞣制过程,试图通过分析影 响配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性主要因素,诸如配合物的几何形态、稳定性和鞣性等,阐 明应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实现对无机鞣剂的分子结构、形态、大小及性能的全面调控 的可能性和可行性。1. 无机鞣剂的种类与无机鞣制机理关于对无机金属鞣剂鞣制的解释有价键理论和配位场理论1。

8、价键理论成功地 解释了鞣革配合物的性质,而配位场理论则从d轨道的能级分裂和电子跃迁方面解 释了铬、铁、铝、锆、钛等鞣革颜色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解释了 dn离子的配合物的 稳定性。有关无机鞣制机理研究的主要观点认为,在无机鞣剂(铬、锆 铝、钛等) 鞣制过程中,铬、铝配合物是与胶原的羧基发生配位结合成键交联的,锆、钛鞣机 理与铬鞣不同, 胶原羧基不能和锆中心离子配位, 主要是阴离子锆配合物与胶原碱 性基赖氨酸中的8 -氨基和精氨酸中的胍基作用,也有人认为锆(IV)与胶原主链 肽键有作用。另外,舒子斌2等提出了“块状模型”,从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的角度, 对皮 革鞣制机理进行探讨。其主要观点是首先小分子

9、鞣剂通过渗透作用均匀分散到各个 块中,然后在交联结合阶段,鞣剂分子在块中不断变大, 从而使块的体积 膨胀 。 有的块中的鞣剂分子通过配位键(双点或多点结合) 和氢键(配体中相关基团与胶原 形成的氢键)与皮胶原结合,而成为起交联作用的块,从而产生了鞣制效应。A. D. Covingto 口等在如何解释鞣制机理方面提出了“联一锁”的理论,认为不论采用什 么鞣制方法,胶原化学稳定性提高的机理是基本一致的,即化学试剂与胶原的不同的 化学反应的协同作用是提高胶原稳定性的根本原因。而胶原获得高稳定性的反应所 具备的特征就是与胶原可发生强烈的反应一般形成多个氢键有时也可形成共价键。2. 无机鞣制过程与分子组

10、装行为在鞣制过程中,首先要求鞣剂分子均匀迅速地渗透到皮胶原纤维内,然后提碱 使鞣剂分子变大,胶原活性基进入配合物鞣剂内界与中心离子配位而发生交联改性, 即发生鞣制作用。由此可见,在鞣制过程中主要包括渗透和结合两个过程。要顺利完 成渗透过程,鞣剂分子的大小必须与胶原纤维空隙的大小相适应。而鞣制作用发生 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鞣剂分子必须与胶原结构中两个以上的反应点作用,生成新的 交联键。 配合物欲达到两点结合或两点以上的结合,就要求分子必须足够大,即通 过提高碱度,促进配聚作用,使配合物分子变大,增加多点结合的可能性,在这一 过程中鞣剂分子可与胶原形成共价键、配位键、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等的相互

11、作用,多种因素都可能对鞣制产生影响。金属配合物的配位作用受水、酸根和轻基 三类配位体的影响,它们决定配合物分子大小及配位活性。鞣制作用与分子自组装作用无论从过程和原理上都有相似性。分子发生自组装 过程需要两个条件:自组装的动力以及导向作用。分子自组装的动力是多种非共价 键作用力的加合与协同4-8,这对于维持自组装体系的结构稳定性和完整性至关重 要;自组装的导向作用指的是分子在空间的互补性,即要求分子在空间的尺寸和方 向上达到重排的要求。在鞣制过程中也是以鞣剂分子的大小作为导向的,在鞣制初 期鞣剂分子必须比胶原纤维空隙小,鞣剂分子才能迅速均匀的透入到胶原纤维内部, 鞣制后期,随着碱度的不断提高(

12、通过加碱、升温、加水稀释等)鞣剂分子不断水 解,进而配聚成大分子与皮胶原活性基发生交联结合,完成鞣制过程。鞣制效应产 生的动力则是鞣剂分子与胶原通过配位键、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甚至共价键产 生多点结合,从而提高了胶原的耐湿热稳定性。基于我们对鞣制机理的认识,所有的鞣制反应都必须遵循一些规则9:(1)在 鞣剂和胶原之间必须有稳定的、很高能量的相互作用,结合应该是或者至少部分是 共价或多价氢键结合。反应能必须是高的,有最优的分子尺寸。而氢键由于其特殊 的几何构型和方向性,使其在分子组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10。多重氢键以及多个 氢键之间的相互叠加和协同作用则可以获得具有较强结合能和较大稳定性的功能

13、聚 集新体系,氢键的多重度越高 ,体系越稳定11-15 ,在鞣制中则是随着共价键以及多 重氢键的协同作用表现为成革收缩温度的提高。(2)交联键应短和具有刚性,以便获 得最高的结构化程度,但是多点结合的氢键不可能仅靠自身达到此目的。主客体化 学的中心内容即是通过氢键作用或金属一配体相互的可逆弱相互作用,组装成具有 各种不同结构和组成的主客体体系,其中有些结构具有内部空洞,如在鞣制前裸皮 经过酸、碱、酶的作用,大部分的油脂和非纤维物质已被除去,成为多微孔性纤维, 正是这些空洞或微孔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化学环境,与外部环境完全不同,作为一个 接触反应的容器,在某些情况下,它与酶有着相似的作用。 而金属无

14、机配位化合物 通过氢键可以组装成一维、二维、 三维的无限框架结构 16,形成何种结构取决于 金属离子的性质, 氢键取代的数量,以及氢键取代的性质和地位17 ;(3)在多点氢 键结合的情况,是通过进一步在相应点上的交联产生一个刚性模型而获得结构化效 果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鞣制过程中鞣剂与胶原分子之间以多点氢键、配位键、疏 水键以及静电作用等多种分子作用力的协同作用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分子组装体 系。配位键驱动自组装在超分子化学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18-22。基于金属离 子和配体的多样性,人们可以根据金属离子的特性和配体的结构较好地进行超分子 的分子工程设计。DSouz23等人报道利用锌卟

15、啉和吡啶间的配位作用和附加的分 子间氢键协同作用控制二聚体内卟啉和 C60 之间的距离和相对定位,进而实现对两 者之间电子转移的控制。在水溶液或极性溶剂中,由于疏水作用非极性分子趋向于 聚集在一起,虽然这一作用是一种方向性较差的弱相互作用,但也是超分子自组装 过程中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作用力。如在环糊精有关的轮烷中,环糊精与有机客体 的疏水作用使联苯基进入环糊精腔体内24 。3. 影响分子自组装体系稳定和鞣制效果的主要因素我们知道,影响无机鞣剂鞣制效果(也可认为是鞣剂与胶原纤维形成的自组装 体系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如裸皮胶原纤维的状态、鞣剂本身的性能、鞣制体系的 温度、pH值、温度、机械作用等。

16、而自组装体系的形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很多, 主要有:(1)分子识别机制25 分子识别是主体(或受体)对客体(或底物)选择性结合并 产生某种特定功能的过程。分子识别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界面分子识别包括分 子间有几何尺寸、形状上的相互识别。在鞣制过程中主要是胶原蛋白分子与鞣剂分 子的相互识别,胶原蛋白分子之间的距离大约为lnm,所以在鞣制初期需控制鞣剂 分子的体积在lnm以下,待鞣剂分子渗透到胶原蛋白分子之间后,最容易形成多点 化学交联键的尺寸也为lnm,因而需控制鞣制体系的温度、pH值等以调控配合物的 水解配聚行为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结构的多核配离子;二是分子对氢键,n-n相互作用、范德华力、静电力、官能团的电子效应、立体效应和长程作用等相 互作用的识别。不同的鞣剂与胶原蛋白分子的结合部位不相同,相对应的所形成的 化学键的种类和强弱也不同,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及鞣制效果也截然不同。(2)组分 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