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未完全)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3688544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未完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流行病学(未完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流行病学(未完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流行病学(未完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流行病学(未完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未完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未完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病学第一章1、流行病学的形成:学科形成前期(18 世纪以前)希波克拉底(第一个流行病学家) 意大利威尼斯(最早的检疫) 英国(创制第一张寿命表) 学科形成期(18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英国牛痘治天花(主动免疫的先河) 法国放血疗法 1850 年第一个“英国伦敦流行病学学会” 伦敦霍乱使用病例分布的标点地图法 学科发展期(20 世纪40、50 年代)现代流行病学时期2、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 措施的科学。3、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流行病学研究按照设计类型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 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流

2、行病学 观察法1)描述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监测、生态学研究)提出病假设。2)分析流行病学(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检验假设。 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现场试验个体试验和社区试验)验证假设。 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第二章 1、疾病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区、在什么人群中发生及 发生多少的现象,流行病学中称为“三间分布”。2-1、疾病频率测量指标A. 发病频率指标(1)发病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K同时期内暴露人口数 分子一定时期内的新发病人数。 分母观察地区可能发生该病的人数。(年

3、初人口+年末人口)/2或当年年中(7 月1 日零时整的人口)(2)罹患率(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观察时间单位日、周、旬、月。 多用于食物中毒、传染病、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3)续发率(二代发病率)在一个家庭、病房、幼儿园、托儿所中发生第 1 例病例后,在该传染病的最短潜伏期和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 因受其感染而发病的续发病例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 率。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100%易感接触者总人数B. 患病频率指标(1)患病率(现患率、流行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第 1 页 共 11 页*K时点患病率=该

4、时点的人口数某观察期间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期间患病率=*K同期的平均人口数提高患病率的因素(病程的延长、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发病率增高、健康者的迁出、 易感者的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降低患病率的因素(病程的缩短、病死率提高、发病率的降低、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 治愈率提高)。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及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病程(2)感染率在一定时间内检查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受检人中阳性人数=*K受检人数(3)残疾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每百、千或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残疾人数,即通过询问调查或健康体检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

5、残疾人数=*K调查人数C. 死亡频率指标(1)死亡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某种原因)的频率。某期间因某病死亡的总数=*K同期平均人口数(2)病死率在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的人数=*100%同期患某病人数2-2、疾病流行的强度(1)散发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发病的时间、地点无明显的联系,散在发生。一般与前 3 年的发病率比较。适合用于范围较大的地区。(2)暴发在一个局限地区或集体单位,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很多相同的病人。多用于传染病暴发、非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罹患率。(3)流行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历年发病率水平。(4)大流行

6、疾病迅速蔓延,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2-3、疾病分布的形式(1)人群分布年龄(横断面分析、年龄期间队列分析)、性别、职业、民族和种族、宗教、婚姻与家庭、流动人口(2)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又称时点流行,与暴发类似,暴发用于少量人群,短期波动用于较大数量人 群。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季节性升高是很重要的流行病学特征,在流行季节病人数可占全年的绝大部分。周期性疾病的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长期趋势又称长期变异。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个长时间内第 2 页 共 11 页观察疾病的病原体、临床症状、发病率、

7、死亡率等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 化。(3)地区分布: 不同国家分布、统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分布。 城乡分布。地区聚集性疾病频率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 提示该地区有特定的致病因子的存在。 地方性疾病局限于特定地区中相对稳定但经常发生地疾病。不需要从外地输入的。 我国多与当地的水土因素、生物学因素密切相关。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利用常规监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不同时间、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分组,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 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 现况调查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因

8、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 的描述,即调查这个特定群体中的个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种因素等情况,从而描述所研 究的疾病或某种健康状况以及有关因素在目标人群中的分布,进一步比较分析具有不同特征 的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患病情况或患病组与非患病组的暴露情况,从而为研究提供线索和提出 病因学假设。研究类型: (1)普查(三早、了解慢性病和急性传染病疫情分布、了解当地居民健康状况、 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优点: a 调查对象为全体目标人群,不存在抽样误差。b 可以同时调查目标人群中多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c 能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实现“三早”预防的同时,全面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提出病因研究的

9、线索。缺点:a不适用于患病率低且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b由于工作量大,不细致,易漏查。c 调查工作人员涉及面广,难统一和标准化。 d 消耗人力、物力、财力费用高。(2)抽样调查(抽样必须随机化、样本量足够、调查材料分布均匀)。 优点:调查范围小、工作细致、省时省力。缺点:不适用于患病率低的疾病、不适用于变异过大的研究对象。决定样本量大小的因素:a预期现患率p。b容许误差d大f样本量小c显著性水平a小,即显著性水平要求越高样本量大1)np5 时当d=0.1p时,样本量=400q/p;当d=0.15p时,样本量=178q/p2)npW5 时 Poisson 分布抽样方法:1)单纯随机抽样一在总

10、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它随机方法抽取n个,构成一个样本。原则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2)系统抽样(机械抽样) 按照一定的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方法。特点: a 在不知道总体单位数的情况下也可抽样。b 在现场人群中容易进行。第3 页 共11 页c 从总体内部抽出的样本,分布均匀,有代表性。3)分层抽样预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个次级总体(层),再从每一层内单纯随机抽样 后得到样本的方法。特点:精确度最好。4)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个群组,再从其中抽取部分群组组成样本的方法。 缺点:抽样误差最大,但可行性强。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步骤:1)明确调查目的与类型2)确定研究

11、对象3)确定样本量和抽样方法4)资料的收集5)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偏倚从研究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 的联系。产生的原因:1)主观选择研究对象 2)任意变换抽样方法 3)无应答偏倚4)幸存者偏倚 5)回忆偏倚 6)调查偏倚 7)测量偏倚如何避免偏倚:1)抽样随机化原则。2)研究对象的依从性。3)选择正确的测量工具和检测方法。4)组织工作,调查员培训,统一标准。5)做好资料复查。6)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现况调查的优点: 1)随机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暴露于患病状况的描

12、述研究,研究结果具有推 广意义,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高。2)将样本按照是否患病或是否暴露来分组比较,结果有可比性。3)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缺点:1)只能反映当时个体的疾病与暴露状况。2)研究的是某一时点的是否患病情况,故不能得到发病率的资料。3)调查时,若研究对象处于潜伏期而被误判为正常人,结易果发生偏倚。第四章队列研究(观察法中的分析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发生率研究)将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种可疑因素以及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亚组的结局,比较不 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以及关联大小的一种 观察性研究方法。暴露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物质、

13、具备某种待研究特征或行为。队列一个特定的研究人群组。分为出生队列和暴露队列。危险因素称为危险因子。指引起特定的不良结局(疾病)或使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如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等。特点:1)观察法中的分析流行病学。暴露因素非人为、非随机分配的,是研究前客观存在的。2)设立对照组。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高剂量暴露组和低剂量暴露组。3)因 果。(检验病因假设能力强)4)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研究目的:检验病因假设。(暴露与一种疾病、暴露与多种结局)评价预防效果。研究疾病的自然史。新药上市后的监测。第 4 页 共 11 页研究类型:前瞻性(偏倚小、样本量大、费时、耗财,影响可行性) 历史性 双向性研究

14、人群:暴露组(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对照组(内对照、外对照、多重对照、总人口对照采用标化比 SMR:1 促进结局发生;1 减少结局发生;=1 与结局无关)。 选择对照组原则对照人群除未暴露于所研究的因素外,其他影响因素或人群特征应尽可能与暴露 组相同(可比性)。四格表病例非病例合计暴露组abn1非暴露组cdn2合计m1 m2t率的计算: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1) 累计发病率=*100%【 0,1】观察开始的人数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2)发病密度=【0,无穷大】观察人时研究人群中实际发病或死亡数3)标化比SMR=以全人口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标准计算出预期发病数或死

15、亡数 效应的估计:暴露组的发病率 Iea / (a+b)1)RR (相对危险度、率比)=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I0c /( c+d )因为考虑到抽样误差,故一般计算RR的95%可信区间。2) AR (归因危险度、特异危险度)=(暴露组发病率Ie)(非暴露组发病率Io)。 RR与AR的区别:1)RR说明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疾病危险增加的倍数。具有病因学意义。2)AR说明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例数。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牛学意义。RR=5说明吸烟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患肺癌的5倍。AR=55 说明因为吸烟患肺癌的人数比不吸烟患肺癌的人数增加 55。3)ARP(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在暴露人群中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