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教学案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3687554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数函数教学案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 象山中学 祎珍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的地位和作用指数函数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指数函数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另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表达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

2、泛的现实意义。本节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1)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以此为指导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直接性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其简单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性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以与从特殊到一般等学习数学的方法

3、,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加强学生使用数学软件做图像以与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持续性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2)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这一节课的容特点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对抽象的指数函数与其图象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指数函数的生成过程以与图象和性质是这一堂课的突破口。因此,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其运用作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过程,与指数函数图像与底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学生活动1:指数函数概念形成通过以

4、下两个问题,来研究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次以后,得到的细胞个数与有怎样的关系.问题2.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绳长的一半,第二次再剪去剩余绳子的一半,剪去次后绳子剩余的长度为米,试写出与之间的关系.请同学写出上面两个例子中由x计算y的过程,并总结写出x和y的关系式。师:通过问题1,2的分析同学们得出与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生1:分裂一次得到2个细胞,分裂两次得到()个细胞,分裂三次得到(),所以分裂次以后得到的细胞为个,即与之间为.生2:第一次剩下绳子的,第二次剩下绳子的(),第三次剩下绳子的(),那么剪了次

5、以后剩下的绳长为米,所以绳长与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说完后在屏幕上展示这两个式子)师:这两个关系式能否都构成函数呢?生:每一个都有唯一的与之对应,因此按照函数的定义这两个关系都可以构成函数.师:(接着把打出来)既然这两个都是函数,那么同学们观察我们得到的这两个函数,在形式上与函数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从自变量的位置观察).生:前两个函数的自变量都在指数的位置上,而的自变量在底上.师:那么再观察一下,与函数有什么相同点?生:他们的自变量都在指数的位置,而且他们的底都是常数.师:由此我们可以抽象出一个数学模型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指数函数.(在屏幕上给出定义)定义: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它的定义

6、域是.概念解析1: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中规定?(引导学生从定义域为的角度考虑).(先把,显示出来,学生每分析一个就显示出一个结果)生:若,则当时, 没有意义.若,则当取分母为偶数的分数时,没有意义.例如:.若,则,这时函数就为一个常数1没有研究的价值了.所以,我们规定指数函数的底.师:很好,请坐.我们既然知道了底的取值围,那么看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已知函数为指数函数,求的取值围(屏幕上给出问题)生:由于作为指数函数的底因此必须满足:即概念解析:师:我们知道形如()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前没有系数,或者说系数为既;指数上只有唯一的自变量;底是一个常数且必须满足:那么,根据分析同

7、学们判断以下表达式是否为指数函数?(在屏幕上给出问题)问题2,生:(答)为指数函数不是生: 我不同意,应该是指数函数,因为师:很好,我们发现有些函数表面上不是指数函数,其实经过化简以后就变成了指数函数所以不要仅从表面上观察,要抓住事物的本质2、学生活动2: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探究下面研究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指导同学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在作图过程中,赋予a多个不同的值,通过观察,讨论能得到几类不同的指数函数图像,因此可以将指数函数按照什么标准分为几类?通过画图像和观察图像,可将指数函数按照底数a的围分为两类,即。请同学利用几何画板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像。如图1所示: 图1

8、师:好,下面我请两个同学用几何画板分别作出,和,的函数图象师:通过这四个指数函数的图象,你能观察出指数函数具有哪些性质?(填表1)生:函数的定义域都是一切实数,而且函数的图象都位于轴上方师:函数的图象都位于轴上方与有没有交点?随着自变量的取值函数值的图象与轴是什么关系?生:没有随着自变量的取值函数的图象与轴无限靠近师:即函数的值域是: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性质?生:函数、是减函数,函数、是减函数师:同学们觉的他这种说法有没有问题啊?(有)函数的单调性是在某个区间上的,因此有说明是在哪个围又,那么上述的结论可以归纳为:生:当时,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当时,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师:很好,请坐!(提问生)你观察我

9、们在作图时的取值,能发现什么性质?生:当自变量取值为时,所对的函数值为一般地指数函数当自变量取时,函数值恒等于师:也就是说指数函数恒过点,和底的取值没有关系那么你能否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观察函数值和自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生3:由图象可以发现:当时,若,则;若,则.当时,若,则;若,则.师:刚才是我们通过每个函数的图象得到共同的性质,那么同学们在观察函数图象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生4:函数与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函数与的图象关于轴对称,所以是偶函数.师:前面的结论是正确的,同学们说后面那句话对吗?生:(共同回答)不对,因为函数的奇偶性是对一个函数的,所以没有这个性质.师:由此我们得到一般的结论, 函数与的

10、图象关于轴对称.师:在作图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指数函数的其它性质吗?生1:底数越大,函数翘起的一边越接近y轴。师:很好,大家说对吗?生2:不对,当时,正确。当时,相反。师:对,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在第一象限,沿逆时针方向底数变大。师:很好,那么我们把同学们刚才归纳的指数函数的性质综合起来,放到一表格.图象性质定义域值域定点单调性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取值情况若,则若,则若,则若,则对称性函数与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其它在第一象限,沿逆时针方向底数变大。表13、巩固与练习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利用不等号填空(在屏幕上给出练习,让学生口答),注:这部分知识主要考察了指数函数的值域和对性质:当时,若,则若

11、,则;当时若,则若,则的应用这个知识点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在后面的比较大小中常常用到,所以在这个地方给出这样的一个巩固练习还是很有必要的4、数学运用例1.比较大小分析:师:前面我们讲了指数函数,好象和这个比大小没有关系这几个也不是函数那怎么比较大小呢?先不考虑这个上面讲的性质哪个可以和大小联系起来呢?生:单调性和大小有关,我们可以借助于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老考虑,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可以看成指数函数当取时对应的函数值,再根据在是单调增的就可以比较大小了即:解: 考虑指数函数.因为所以在上是增函数.因为所以师:很好,充分运用了指数函数的性质下面的两个小题请两个同学上来板书也是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考虑指数函数

12、.因为所以在上是减函数.因为所以由指数函数的性质知,而 所以师:第小题和一样直接借助单调性即可解题,第小题在考虑是就发现单调性不能直接应用,两个底不一样但是借助一个中间变量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例2已知,数的取值围;已知,数的取值围解:因为,所以指数函数在上是增函数由,可得,即的取值围为因为所以指数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因为所以由此可得,即的取值围为五.回顾小结(),)要能根据概念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定点、单调性)利用函数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是一种直观而形象的方法,因此记忆指数函数性质时可以联想它的图象教学反思:本节课较好地表达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

13、和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研究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教学情景的设置,让学生体验到指数函数的价值,和我们平时的生活是夕夕相关的生活中处处能遇到指数函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本堂课的学习任务,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体会研究数学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问题的完满解决,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讨论探究到最后解决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本堂课还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教师成了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探索者,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大了师生,生生间信息交流,在平等的对话和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共同体验了数学的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