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归类及用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687522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归类及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归类及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归类及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归类及用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归类及用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归类及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归类及用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归类与用法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2015级(春)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分校:工作站:指导教师评语及 评分论文符合该专业要求,能提岀问题并进行论述,观点正确,论据较充分,层 次清楚,语言通顺,格式规,符合要求。成绩68分签字(盖章)2017年5月9日分校集中实践环 节指导小组意见同意指导老师意见签字(盖章)分校 2017年5月18日省电大集中实践 环节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签字(盖章)年 月日说明:1.答辩小组应填写评价意见,小组成员均应签名(盖章)。答辩小组不应少于3 人。2.此表附于封面之后。3.此表由分校、工作站自行复制。目录摘要.5正文.7副词的性

2、质归类.1115二 副词的用法结语注释:J6参考文献: .17摘要词类划分是我国语法学界争论最久的问题之一 , 也是语法学 者意见分歧之所在。汉语副词究竟该如何定性,这是我国语 法学界长期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解释副词难 以定性的原因,以及表达自己对于副词归类的看法,并且选 取几个副词使用的实例来分析副词的特殊性。关键词:副词 性质 用法引言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汉语中的词可以分 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从功能上看,实词能够充任主语、宾语或谓语, 虚词不能充任这些成分【1】。词类划分是我国语法学界争论最久的问题之一 , 也是语法学者 意见分歧之所在。我国早期的语法著作

3、多从词类讲起, 但由于汉语缺 乏形态变化, 大多数作者不免感到有些仿徨。有的依据意义划分词类, 但意义是词未进入句子以前静态孤立的分类 , 而当其进入动态的句 子后就会发生变化。有的依照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职务划分词类, 可词 的位置和职务又经常变动。这样, 只有得出“ 凡词, 依句辨品, 离句 无品” 的结论。语法学界由于对词类划分标准的不同认识而引发出 “ 词有定类” 和“ 词无定类” 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汉语副词究竟是虚词还是实词 , 这是我国语法学界长期以来议 无定论的一个问题。一般而言,把介词、助词、连词、语气词看作虚 词大家都不会有意见,然而是否能把副词归入虚词,自古及今一直存 在着不

4、同的看法和意见。在现代汉语中, 副词的句法功能相对比较简 单, 然而, 一些常用副词不仅使用频率很高 , 而且用法丰富多样,尤 其是作为一种个性强于共性的功能词 , 其部各成员在音节、组配方 式、语法意义、语义指向、语用特点、篇章特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 显著的差异, 情况相当复杂。因此, 自从马氏文通以来 , 副词一 直是汉语词类研究中引起争议和存在问题最多的一类。本文在参阅前辈的理论著作的基础上,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 方法, 试图对副词的性质归类与用法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索, 并尝试提 出初步的看法。一 副词的性质归类自从马氏文通以来,关于副词的性质归类主要有三种意见:一 是虚词;二是实词;三

5、是半虚半实的词。【2】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严重 的分岐, 而且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 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 汉语副词自身的特点。第二,各家分类标准的差异。第三,历史传统 观点的影响。首先, 从副词本身看。同印欧语系诸语言的副词相比, 汉语的副 词是一种相当特殊的词类。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A副词虚化程度不一,一方面其 外延不甚清楚, 围不易确定,同形容词、时间名词、连词、助词、代 词等都存在着交叉纠的现象,。另一方面其部不是一个均匀的整体, 各 成员之间在功能、意义和用法等诸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的差异。B在句 法功能方面, 副词的主要功能是充当状语 ,在一定条件下, 有些还可 以充当准定语

6、和高谓语。C在搭配功能方面,大多数副词具有定位、 粘着的倾向, 但也有一部分副词, 尤其是评注性副词, 较为自由、灵 活。D从绝对数量看,核心的、典型的副词只有几百个,而以比较宽 泛的标准界定, 则总共有一千个左右。其次, 从分类标准看。多年来, 人们在确定副词虚实归属时, 提 岀一系列互相矛盾的分类标准。大致有四个方面:A以功能为主的标 准,B以意义为主的标准,C功能意义兼顾的标准,D其他综合性标 准, 譬如自由与粘着、定位与不定位等等。凡是比较重视句法功能的, 一般都将副词归人了实词, 凡是比较重视意义虚实的, 则往往把副词 归人了虚词。而采取功能和意义相结合的标准, 要想都兼顾又难以做

7、到,只能两者择其一。此外, 又有人提出了自由与粘着, 定位与不定位, 开放与封闭以及使用频率、语音变化等一系列相关的参照标准, 以此 作为确定副词虚实的依据。然而, 由于副词本身的情况过于复杂, 这 些标准都很难真正解决问题。总之, 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甚至相同的标准也可能引出不同的结论 , 这以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 杂化了。最后, 从历史影响看。在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当中, 虚词研究一直 占有相当的地位。自马氏文通以来的早期语法书, 包括新著国 语文法、中国现代语法、语法修饰讲话等等, 都是以意义作为 划分虚实的标准的,而且在古往今来的许多虚词词典几乎都包括了副 词,副词属于虚词在历史

8、上有一些的先入为主的影响。而现代语言学 家黎锦熙先生把副词定为区别词的一种(另一种是形容词),他虽没明 确说明副词的虚实,实际上是把副词作为实词看待的。【3】王力先生 则认为:“实词之中,每一个词都有它的理解,它们都给予咱们一种 实在的印象副词可以说是介乎虚词之间的一种词,它们不算纯 虚,因为它们还能表示程度、围、时间等;然而它们也不算纯实,因 为它们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所以, 他把副词归为半实词。【4】正是由于上述三方面的原因, 使得我们在确定副词性质与虚实归 属时, 常常陷人了两难的境地。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我觉得把副词 归入虚词比较可行,这是考虑了副词和虚词在

9、实际作用的体现而定 的。而且历史上的虚词词典也一般也副词归入虚词,这个观念由来已 久。而从副词与虚词的作用上我们可以看到虚词在语言中的实际作用 主要有四方面:第一, 帮助表达实词之间某种语法或语义关系。比如:(1)木头和桌子都搬走了。(2)木头的桌子都搬走了。例(1)用“和”,表示“木头”与“桌子”之间是联合关系;例(2)用“的”表示“木头”和“桌子”之间是修饰关系第二, 帮助实词添加某种语法意义。例(3)我看见他拿了两个苹果。(4)我看见他拿过两个苹果。(5)我看见他拿着两个苹果。同是动词“拿”,例(3)后面加“了”,表示拿这个行为动作实现或者说完成了。例( 4)后面加了“过”,表示他有“拿

10、过苹果这一经历”例( 5)后面加 “着”,表示拿这一行为动作的持续。显然,“了、过、 着”帮助动词添加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第三, 帮助改变词语的表述功能。例如“吃”,是动词,从意义上说,表示行为动作。从表述功能看,表示述。但后面 加个“的”,“吃的”就成名词性成分了,从意义上看表 示事物了。可以指“吃的东西”从表述功能看,表示指 称。第四, 帮助表达某种语气。例如“了”、“吗”、“呢”等。而副词在汉语中实际也起着上述四方面的作用。第一类:“他们人”,既可以分析为同位性偏正关系,也可以 分析为主谓关系。如果在“人”之前加上“也”,“他们也人”就 只能理解为主谓关系。第二类:A三在那儿跳着。B.三

11、还在那儿跳着。两句都表示行 为动作的持续或者说行为动作正在进行。但A句没有副词,只是 表示在说话人说话的时刻,三“跳”这个动作的进行。B句有了 副词“还”就表示三“跳”这个动作从说话前的某个时刻到说话 时一直都在进行,动作行为跨两个时点说话人所指明的某个 时点和在此之前的时点。第三类:名词一般都表示指称,在名词前加副词,其表述功 能就能改变为述。如:我们一般不说“教室里有人吗?”“*教室 里小王”,如果在“小王”前加围副词“就”,他们的表述功能就 转变为述了。第四类:语气副词的存在就说明了这一点。总之,在副词归入虚词是有一定道理的。除此之外,还有很 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副词个性很强,副词所揭示的

12、该类词的特点(只 能做状语)对了解每个副词的用法是远远不够的,而这根大家所公认 的其他类虚词是完全一样的。当然有一部分副词,如“俨然”、“预先” 相对来说意义比较实在,语法作用要弱一些,但这些副词的使用频率 一般都很低。二 副词的用法汉语副词在具体实例中的用法主要有以下特点:A.副词都能做状 语,除“很”、“极”还可作补语外,副词一般不能做其他成分。B. 副词一般不能单独构成句子,只有一部副词在有上文的条件下,有的 还需要有语气词的配合,可以单独回答问题【5】。例:没有、也许、 差不多等。c.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副词在起关联作用时可以 单用,如打得赢就打;有时可以前后配合使用,如又.又,也.

13、也 ,不.不、非.不、等;有时要和连词配合,如,只有.才,只要. 就,即使也,无论.都等。副词在起关联作用时词性和句法功能 不变。副词的使用方法复杂多样,在进行统筹把握之后,本文主要选 取在音节、语义指向这两个有典型代表的用法来进行分析。现代汉语中,音节会对语法有定的制约作用,我们在用词造句 中要常常注意音节问题,这也可以说是汉语的个很重要的特点。这 点上,副词表现得特别特出,主要有两种情况:第,有的副词要 求所修饰的成分必须是个单音节词,不能是双音节词。例如:、副 词“过”和“过于”“过”和“过于”都是副词,而且在意思上除了 风格色彩之外,很难说有多大差异。但它们在用法上,特别是在对所 修饰

14、的词语的音节的选择上,二者有所不同“过”只能修饰单音 节词,不能修饰双音节词,而“过于”则没有这种限制。(1)过静 *过安静 (2)过于静 过于安静 过难 *过困难 过于难 过于困难过密 *过密切 过于密 过于密 切二、副词“连”和“一连”副词“连”和“一连”都只修饰动词性词组,都表示行为、动 作或现象接连不断地连续进行或发生,并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这样的 意思。但二者在使用上有所区别,具体说对所修饰的词语的音节的选 择限制不一样。副词“连”要求后面紧跟的是单音节词,不能是双音 节词,“一连”就没有这种限制,既可以是单音节词,也可以是双音节词。如: (2)连查了五个单位*连调查了五个单位一连查了

15、五个单位一连调查了五个单位(3)连学了三天*连学习了三天一连学了三天一连学习了三天(4)他连拍了几下*他连拍打了几下他一连拍了几下他一连拍打了几下此外,对于副词的用法我们还得注意语义指向的问题。所谓语义 指向,就是指句子中某一成分在语义上跟哪个成分直接相关。譬如说, 表示限制的围副词“只”和“光”是同义副词,他们的差异之一就是 语义指向完全不一样。从语义指向的角度说,他们的共同点是,都 可以指向行为动作,也都可以指向事物可以指向行为动作的施 事,也可以指向行为动作的受事。例如:(5)A 他呀,只说不做。 B 他呀,光说不做。(6)A 只你会可不行,还得让大家都会。 B 光你会可不行,还 得让大家都会。例(5)“只/光”在语义上指向动作行为“说”。例(6)“只/光”在语 义上句中谓语动词的施事“你”。但“只”和“光”在语义指向上有 些差别“只”还可以指向数量,而“光”不能。例如:A 她没有买什么,只买了一个苹果。 B 她苹果买的很少,只 买了一个苹果。我们可以看到,在A句中“只”可以说成围副词“光”,而B句 的“只”则不能换说成“光”。如:A 她没有买什么,只买了一个苹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