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356890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大自然的启示是一篇略读课文,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清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消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兴趣,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创造、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创造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

2、造福人类。起初,我用“都说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百科全书,这话还真不假。平时多留心观察一下大自然,一定会获得很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受到许多启示”来导入课题,先让学消费生浓重的兴趣,把大自然比着百科全书,干脆利落地将学生带进了文本。学习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明白每篇短文讲了什么内容,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但在学生熟读课文后,让学生考虑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他们概括起来一定吃力。考虑到这样的学情,我让学生先概括“清扫”森林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出了“林务官好心办坏事”、“林务官下令清扫森林,结果把森林毁了”等主要内容。接着我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质疑,学生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林务官把森林清扫干净了,为什么反而

3、把森林给毁了呢?我顺势就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勾画出来。在交流时,我用课件出示了一个生物链接图:枯枝败叶腐殖质矮树丛、灌木鸟、兽虫,以此来理解生态平衡,让学生明白当生物链中的一个遭到破坏,全部都要遭殃,森林就是这样消灭的。在学习人类的老师时,我用了学习“清扫”森林一文的学习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读文,并归纳出短文主要内容,由于课文简单易懂,学生很容易就概况出本文是讲人类在蜻蜓、鲸身上的到启示,有所创造,有所创造。我顺势就提问:人类在蜻蜓、鲸身上得到启示解决了什么问题呢?学生很快从文中找到答案,知道科学家从蜻蜓身上的到启示解决了机翼剧烈抖动的问题,从鲸鱼身上得到启示提升了轮船的速度。在理解蜻蜓

4、翅膀末端的厚斑点和鲸的“流线型”上学生有些难度,我利用课件出示蜻蜓图片和鲸鱼图片,让学生一目了然。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创造、有所创造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以此进展了一个拓展,学生都能举出很多例子,如:青蛙电子蛙眼,蝙蝠雷达,北极熊的皮毛太阳能热水器等。反思这堂课,也有很多缺乏的地方:1、禁锢学生思维。当学生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后,我又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并让学生填空,禁锢了学生思维,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周全的地方。2、语言重复啰嗦。学生答复完问题后,只需要及时地表扬一下学生就甩开,继续下一个环节即可,可我老是爱不自觉地去重复学生的答案,既啰嗦又浪费时间。3、板书繁杂。在备课时,我反复审视我的

5、板书设计,觉得不怎么适宜,可怎么也想不出更好的板书替代我已设计好的。总之,存在的问题还是放心不下学生原因,接下来尝试着大胆放手,把空间留给学生。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朗读、品读、美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根底上抓住【关键词】:p 句,把握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有意注重学生的朗读,但朗读指导方面仍需加强。读后的指导除了字音、节奏、重音的点拨指导,还有感情的浸润启发,学生各自朗读、点名朗读的时候,感情都是比拟细腻丰富的,非常的声情并茂。但是当由自由读变成其读的时候,学生常常容易拖泥带水:感情流失,吐字拖音。而且我的示范朗读也比拟少

6、,这是今后在朗读指导中应该注意的。教学语言标准性、简约性也急待增强。不管是在讲解重难点,还是在总结归纳评价中,我发现自己的语言稍显罗嗦,有时候也不够标准,这是今后需要逐步解决的。时间安排掌握的也不是很好。有时我一个课时无法完成原定的教学内容,甚至出现教学节奏前松后紧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我经历缺乏之外,还有教学组织及教学语言方面的问题,今后应该逐步积累经历,改善这种状况。以上是我对教学鸟的天堂,结合前面两课教学的一个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汲取教训,总结经历,争取不断进步。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本来想要创设“畅游语文乐园”的教学情境,可因为突然冒出的抽背课文,就将设置情境的事置之脑后了,

7、这主要是平常就没有这么做的缘故,以后一定要加强。其实,只有那么一点时间就要上课了,我应该意识到这一点,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这是一大失误,说明我临场变通的才能还有待进一步进步。语文园地的教学主要是为了查漏补缺、稳固,再加上适当的拓展,针对这些目的,我制定了这次的教学方案,总的来说效果比拟好,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来说。相对来说,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还不够,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以后要在这一方面有所加强。另外,学生在仿照句子写话时,反响不积极,课后我去调查原因,发现很大的原因还是在自己的身上,于是得出以下几个的启示:一、预习作业一定要检查。我在翻看学生的语文书时,发现很多学生没有预习。

8、虽然,我课前要求学生寻找相关资料,进展预习,但是却没有进展检查。我想当然的认为学生会认真完成,却忘记了学生爱玩,爱忘事儿的天性,更多的学生还是需要老师或者别人的提醒、监视的。二、引导性的语言一定要得当。那些事先没有想过的,临时想不起来,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有几个学生虽然写了,却没有在课堂上发言,我问他们原因,才知道是我引导时的语言不恰当,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今天我请学生仿造句子时,为了提醒学生,我说了一句:“像它们这样写一句话,能说明某个人的得意或可恶。”而学生却因为他的句子既没有反映得意,更没反映出可恶,以为不正确就不敢说了。这让我明白,引导语不得当,会让效果适得其反。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9、4 第一朵杏花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准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文按时间的顺序先写竺可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答不上来。接着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最后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累月的准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两次对话是全文的主线索,虽极其简单,却是人物心灵的镜子,是阅读故事的眼睛。细细揣摩文中对话,有助于领会人物内心世界,透视人物所思所想,传达人物所感所悟。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p 句,边读边想,体会人

10、物的思想感情。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学会审题,比方课题第一朵杏花,要求学生将“第一朵杏花”与“一朵杏花”作比拟,考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第一朵杏花”不是随意挑出一朵杏花,它有特定的含意,故事也正是围绕“第一朵”展开的,人物、事件都紧紧关联着“第一朵”。我以为学好课文,审题是关键,平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不仅对学好课文铺路造桥,而且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审题根底。其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理解文中的语段也很重要。比方:“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这一句子要引导学生考虑:作为老年人,竺可桢不是简单地流连光景,而是“走

11、近”,继而点算“数了数”,四朵杏花已经绽开,数字准确,并且发现这四朵杏花是“不同程度”地绽开,这是什么原因?关键在于竺可桢爷爷是从事物候研究的,从下文可知,他关心的是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错过了时机,只好询问孩子了。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在于对课文的更深化理解,也在于表现竺可桢爷爷对周围植物变化多么留意,观察多么细致,对错过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又不无遗憾。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重点: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2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目的:1字词目的: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以下

12、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程度如镜、连绵不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比照描写景物的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将媒体素材和课文有机结合,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2培养想象力。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请有实地感受的同学详细谈一谈。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感受。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

13、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二、整体感知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三、初读课文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部分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程度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3按要求自读课文。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2质疑问难。4检查自读效果。l重点纠正以下字音:2引导学生体会本课新词。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考虑: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

14、“程度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静、清、绿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带着对漓江水的喜欢之情自读揣摩。指名读,并评点。配乐有感情地朗读。五、学习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3小组交流,反响。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山,再比照泰山和香山。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真奇“啊”读ya真秀“啊”读wa真险“啊”读na

15、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走进课文,理解作者的感受。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4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6 三顾茅庐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改写的。呈现给我们的文本删去了很多精彩的描写,那么编者的意图是什么呢?仔细阅读了教材,研究课后习题,明白了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忠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概,理解比喻句前后的关系以及景物描写的方法。明确了这些,开场我的教学设计。本来想在第二课时解决所有问题,但又感觉容量有些大,又是中心学校二期质量工程验收课,所以将景物描写训练放在了课下,同时我想借助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读三国演义的兴趣。教学时我抓住了“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找表现刘备诚心诚意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好句子来理解课文。课堂上,学生根本能找到这些句子,谈自己的体会时都有自己的感悟。通过让学生理解刘备拜访孔明时的恭恭敬敬地等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深化地理解了刘备的诚意。在品读诸葛亮的雄才大概时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