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55610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知识点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知识点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知识点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知识点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点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1、总趋势:世界人口不断增长2、不同时期的特点工业革命前:缓慢增长工业革命后:速度加快一些欧美国家人口持续增长20世纪后半叶:迅速增长亚非拉国家人口快速增长20世纪末:增速放缓二、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变动的直接原因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变化的结果2、人口增长的特点-具有阶段性特点经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再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过程3、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模式特点原因分布出生 率死亡 率自然增 长率高高低高高低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生产力低下、营养不足、医疗 卫生落

2、后少数原始群体过 渡 模 式高增 长阶 段高急剧下降增大生产力发展、营养水平提高、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部分发展中国家增长下降阶段快速下降缓慢下降下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受教育年 限增加,婚育年龄提高,养育子女成本 提高社会福利的完善,养儿防 老观念的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三低模式低低低同上多数发达国家 少数发展中国家三、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地域差异(1)工业革命后到二战结束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2)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增长大于发达国家2、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的地域差异(1)非洲:高增长阶段(2)亚洲、拉丁美洲:增长下降阶段(3)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三低”模式四、新中国

3、人口变化模式1、六个阶段加速增长、负增长、高速增长、减速增长、波动增长、低速增长2、各阶段人口变化的原因分析(1)死亡率不是人口变化模式成型的关键(2)出生率波动是人口变化的直接原因第二节人口的迁移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与人口流动的区别)2、分类:(1)永久性迁移与季节性迁移(2)自发迁移与有组织迁移(3)个人迁移与集体迁移(4)自愿迁移与被迫迁移(5)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3、国际人口迁移(1)新大陆发现前:人类迁移活动集中在旧大陆(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3)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外籍工人逐渐

4、成为主要形式(经济移民) 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政治移民、环境移民)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科技移民) 流向发生了变化4、国内人口迁移(1)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时期主要流向影响因素清代以前由黄河流域向长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政治因素(战乱)清代至解放前河北、山东一带的人口“闯关东” ”迁往东北地区 河南一带的人“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经济因素(开荒)新 中改革开 放前大批技术人员、大中专学生、退伍军人、干部、知识青 年等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等地政治因素(有组织地 支援边疆建设)国改革开 放后地区间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大,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 达地区为

5、主。经济因素(追求更好 的生活)(2)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中,一种重要的形式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人口迁移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最主要因素(2)政治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4)生态环境因素(5)其它因素三、德国移民1、接纳移民的原因: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2、移民的数量:740万人 占总人口9%3、移民的构成:外籍工人、避难者、留学生、高水平专业人员等4、移民分布:主要分布在德国西部和南部城市中 占15%5、当前移民浪潮渐趋缓和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

6、大人口数量。2、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 正相关阳光 I . 口、空气r 目刖对环境承载力没有限定淡水成为越来越多的地区制约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土地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生产粮食和食物生物(2)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3)人类文化水平 正相关r改变环境一增加环境承载力 例:城市的出现1破坏环境一降低环境承载力例:过量排放CO23、环境承载力的估算(1)单个要素估算(2)多要素综合估算“木桶效应”(3)一般估算方法:根据农业生产提供的粮食或其他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4)地球能承载多少人目前世界人口已接近环境承载力(5)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4、环境承载力对人口发展的要求:

7、控制人口增长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 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适宜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及特点 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性(1)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正相关(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生产力水平正相关与消费水平负相关(3)科技水平正相关(4)地域的开放程度正相关3、人口合理容量的估算及意义三、我国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不同时期环境承载力的估算中科院农业生态系统人口承载力的估算:17.2亿2、不同时期中国适度人口目标:峰值16-18亿3、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对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8、(1)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4)提倡适度消费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的地域结构)1、概念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组合状况2、构成 由不同功能的小区有规律地组合而成3、主要功能区及分布规律城市空 间结构形态(点线面)特征位置内部组成中心商 务区团块状或 条状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 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 流动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城市中心部位地区性、全国性 或国际性大公 司、大商行、大 银行等机构,也 有高级商场商业区点状或条 状交

9、通便捷,人流量大,地价 高,土地利用集约城区或交通要道 旁高级百货商店和 各种商场住宅区片状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多与企业单位为邻或结合市政规划住宅区多分布于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成片住宅楼及配 套服务性设施工业区集聚成片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 通便利的地带城市边缘,交通 便利的地带形成多个成片分 布的工业小区行政中 心区片状昼夜人口密度差异较大首都或省级行政中心,独立成区 一般城市与其它职能小区相结合行政机构文化区片状远离工业区,良好的自然环境、 便利的交通、发达的通信文化机构和设施混合功 能区片状区内工厂、机关、商店、学校、医院、住宅混合 在一起多种机构混合4、形成原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0、1)历史原因城市早期功能区的延续、发展(2)经济原因(主要因素)城市中心向外的地租差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分异(3)社会原因 对居住区影响最大(4)行政原因政策、城市规划-功能区分布 城市的空间结构是不断变化的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6、城市外部轮廓形态(城市形态)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1、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结构分化的关系城市规模城市地域结构(空间结构)关系小城市各项功能混杂布置,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异城市规模越大, 其地域结构的 分化越明显.中等城市市区外围形成居住区,原来的市区变成工商业混合的市中 心大城市城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工业区2、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1)六边形

11、服务区的形成(2)六边形中心地等级体系的形成广集中式城市形态团块状条带状星状(放射状)超长伸展轴平原地区 沿交通线发展,或 受地形影响沿交通线发展I分散式 组团状用地限制、河流阻隔等例:成都、合肥等例:兰州、洛阳等例:武汉、郑州等例:重庆六边形嵌套规律3、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1)城市规模的表达方式一般以人口规模来表达(2)我国城市的划分、等级、规模、数量等级人口规模数量660多个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75大城市100-50万人中等城市50-20万人192小城市20万人以下399(3)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一般关系城市规模城市数目城市距离服务功能服务范围城市作用大少远强大大小多近弱小小四、附:南京城市用地规模与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