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历史高考周测卷含答案解析周测十六综合选择题及史观题专项训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547060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历史高考周测卷含答案解析周测十六综合选择题及史观题专项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三历史高考周测卷含答案解析周测十六综合选择题及史观题专项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三历史高考周测卷含答案解析周测十六综合选择题及史观题专项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三历史高考周测卷含答案解析周测十六综合选择题及史观题专项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三历史高考周测卷含答案解析周测十六综合选择题及史观题专项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历史高考周测卷含答案解析周测十六综合选择题及史观题专项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历史高考周测卷含答案解析周测十六综合选择题及史观题专项训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衡水万卷 周测十六综合选择题及史观题专项训练姓名:_班级:_考号:_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保证国民有自由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特权。以上思想体现在A 十二铜表法B 汉谟拉比法典C. 民国民法典D 钦定宪法大纲2.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A 时务报B 国闻报C. 申报D 民报3.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结 果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

2、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B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C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4.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

3、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5.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7. “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正值A 开元盛世 B 戊戌

4、变法 C. 康乾盛世 D 清末新政8.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9.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山阴志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临安志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四明志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绍兴志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A B C D10.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遂改。可见,韦宙A反对俚

5、民举办婚宴B反对婚礼大肆操办C认可俚民不迎私奔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1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对这些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1)表现在文化.经济.思想.军事等社会多个领域 (2)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3)体现了近代化的发展方向 (4)对旧的封建制度产生了更大的瓦解作用(5)开始了政治制度的变革A(1)(2)(3)(4)(5)B(1)(2)(3)(4) C.(2)(3)(5) D(1)(4)(5)12.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B经济和政治

6、改革方式的差异 C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D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13.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D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14.今人研究中国古史,多有“传说时代”的观念,某学者说:“从现在的历史来看,只有到殷墟时代,才能算作进入了狭义的历史时代。”此处所谓“狭义的历史”是指“信史”。这位学者的意见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家的史学方法,

7、请问这位学者以殷墟时代为“传说时代”与“信史”间之分野的理由何在?( )A因为中国文献中没有关于殷墟时代以前的记载, 故只有凭借殷墟甲骨文的出土,我们才能得知商以前的历史B 中国的考古发现中最早文物出于殷墟,且历史研究的唯一根据是地下出土的文物,故中国的信史始自殷墟 C虽然中国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殷墟时代以前的记载,但学者认为必须配合地下文物的出土,才能被证明为信史 D中国文化渊源于殷商文化,在殷墟时代以前的历史多非中国文化,故不是中国史的一部分 15.据史记太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庭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史马迁A 侧重

8、口述史料收集B 具有史料考证意识C.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 秉承朝廷旨意著史16.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下列选项中,由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A 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发现新大陆”,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B. 魏晋南北朝被称为“分裂的时代”,也被视为“思想的自由时代”C. 欧洲中世纪被称作“黑暗的时代”,也被目为“田园牧歌的时代”D. 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17.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俾斯麦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他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传:“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

9、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B C. D 18.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法德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19.为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

10、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一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楚用China称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20.如果以全球史观的视角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说法符合的是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二 、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21.历史

11、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材料二图4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4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材料四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

12、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表3事件观点戊戌变法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3)概括材料四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按照这一原则,任选表3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22.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

13、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材料三: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1) 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2) 试从

14、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3) 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23.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已经去世五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