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诗文鉴赏及考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348737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式微》诗文鉴赏及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式微》诗文鉴赏及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式微》诗文鉴赏及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式微》诗文鉴赏及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式微》诗文鉴赏及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式微》诗文鉴赏及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式微》诗文鉴赏及考点(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1式微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雨与耀内诗歆鉴赏诗歌对比鉴赏矢职储备T百寺浙t旨ilfiS寻入 厂埶学目标 厂诗歆原文 广餾注释【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式 微。式微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 其事”的经典之作。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二、目标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3、领会诗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三、原文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

2、乎泥中?四、注释式微:选自诗经邶风。式微:意思是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邶风:邶地的民歌。邶,今河南淇县北部一带。胡:何,为什么。微:(如果)不是。君:君主。中露:即露中,在露水中。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躬:身体。五、诗意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六、赏析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 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

3、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 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 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 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 独具匠心。七、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 年间的 305 篇诗歌。在先秦 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 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

4、: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2)三大表现手法:“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 “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八、问题探究(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参考: 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 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 果。(2)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参考: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

5、心中的牢骚不 平。(3)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参考:采用了反问、隐喻、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婉转而有情致。(4)全诗都是设问句,试分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受奴役者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 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不平。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 诗歌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引人注意,发人深思。(5)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 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全诗表现了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 的急切心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

6、切,也有对“君”的行为的怨 怒。)九、诗歌主旨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也有对“君”的行 为的怨怒。十、板书设计式微男子:抱怨,控诉,委屈女子:心疼,恶念,愤憤不平率宾、朴实、按地气【基础过关】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答案】 诗经【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2. 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式微:(2)式微:(3)式:(4)微:(5)邶风:(6)胡:(7)微:(8)君:(9)中露:(10)

7、微君之躬:【答案】(1)选自诗经邶风。(2)意思是天黑了。(3)语气助词。(4)昏暗。(5)邶地的民歌。邶,今河南淇县北部一带。(6)何,为什么。(7)(如果)不是。(8)君主。(9)即露中,在露水中。(10)(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实战过关】一、默写记忆型默写:1、,胡不归?,胡为乎中露?2、式微式微,胡不归? , ?【答案】1、式微式微微君之故2、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解析】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 注意“微”“躬”等字词的正确书写。理解型默写:1、诗经式微中,反复咏, ”。并通过质问式的回答表达控诉,不言怨

8、而怨自深。2、诗经中常以反问表情达意,使得情感抒发痛快淋漓。式微中“,”,这一反问表达了苦于劳役的人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3、读式微,我们同情于人民的辛苦:“微君之躬,?”【答案】1、式微式微 胡不归2、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3、胡为乎泥中【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 “微”“躬”等字词的正确书写。二、课内诗歌鉴赏(一)(2018 全国初二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答案】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

9、境的同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解析】 考查对诗歌主题的把握。从内容上看,描写的是苦于劳役的劳动人民的怨声。劳作一直到天 黑而不得回家,在野露里、泥水中受罪。显然,“胡不归”是设问,整诗是满腔不平的自问自答式的发泄。 相当于“要不是这些当官的,咱咋能这么晚了还回不了家”。由此看来,诗歌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对受奴 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充满了同情。2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请具体说明。【答案】 诗歌采用设问的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所谓不 言怨而怨自深矣的效果。【解析】 考查设问这种修辞的作用。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 某部分

10、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能够通 过通过一问一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引起听者的深思。本诗中的设问,作用之一,引人注意,发 人深思。作用之二,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二)(2019 湖北初二月考)诗歌鉴赏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胡:为什么。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中露:露中,露水之中。3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答案】 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

11、用 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 深”的效果。【解析】 考查对诗词的赏析。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 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 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 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引发读者的思考。有“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据此理解作答。4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解析】 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12、。这首诗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 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 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表达 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据此理解作答。(三)(2018 阳新县兴国镇五一学校初二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式微“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B

13、. 这首诗的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C. 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在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D. 诗歌以“式微式微,胡不归? ”起调,紧接着交代原因,上下两章变换两处文字,在巧妙的变换中 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答案】 C【解析】C错误,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不是表现劳动者的勤劳。6这首诗内容单纯,但抒发的情感却很强烈,请从用词或修辞角度来赏析。【答案】示例用词:反复,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句式,节奏感强,体现了一唱三叹, 余味无穷的特色。(意思相近即可)示例修辞:设问,自问自答的形式,强化语言效果,让诗篇显得宛 转而有情致,引

14、人注意。(意思相近即可)【解析】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由“式微式微”在诗中间隔出现了两次,是反复。重章换字,押韵 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 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四)(2019 江苏初二月考)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式微诗经邺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8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个明显的特点,各句都用同一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请说出这种修辞手法及其 表达效果。【答案】设问

15、,诗人采用设问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 人以思。【解析】题干要求分析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式微式微,胡不归?”明显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 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 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 而怨自深矣。9这首诗表达了劳动人民什么样的情感?【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统治者压迫的满腔愤懑之情。【解析】 考查对这首诗的情感的把握。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基础。这几句诗的大意为:天黑了,天 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