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编写一篇寓言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338923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编写一篇寓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编写一篇寓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编写一篇寓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编写一篇寓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编写一篇寓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编写一篇寓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编写一篇寓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第六单元作文训练:编写一篇寓言备课补充【教学目的】1.超越常识:要赋予所写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为。 2.突破常规:想象要新奇,描写情节刻画“人物”要夸张、动人。 3.想象合理: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合理想象,不要胡想乱编。 4.内容健康:要表现人类善良、美好、科学、进步的主题和内容。【学习重难点】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2.开拓学生思维,写出不同的自己的童话故事。【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当大作家安徒生,编写童话故事,比比看,谁编得最好。我还想把你们的童话故事发到天河部落,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板书:编写童话故事

2、。下面,老师带你们去动物王国旅行:仔细听,动物王国传来什么声音?谁在说话?谁在奔跑?谁在唱歌?(播放声音,有动物单独的叫声,也有动物混合的声音。)(学生答:我听到马在奔跑,我听到青蛙在唱歌。)板图画:狗、小鸭、猫、马 、青蛙)二、开拓思路1、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他们喜欢干什么?2、你想选哪几个动物做主人公? 3、这些小动物在一起学习、生活、游戏,同学们,猜猜他们常在一起干什么?A.认真想。B.想好了,就和同桌说说,C.谁来说说?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别人讲故事,才行哦。三、具体指导1、想故事。同学们猜得真好,为了把故事编完整,我们要想好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有几个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事

3、情,下面我们就沿着这条思路闭着眼睛想想,看谁编的故事别人最喜欢听。2、说故事。 请大家在小组内轮流讲故事,其他同学要仔细听,看看谁讲得最清楚。3、评故事。A、刚才同学们讲了自己编的童话故事,也听了同学们的童话故事。你觉得谁的故事编得很清楚?B、刚才同学们推荐了那么多同学,你们最想听谁的故事?指两到三名学生上台讲故事。讲故事之前,教师提要求:讲故事的同学声音要洪亮;其他同学注意听,等一会儿要评评故事哪儿讲得好,你也可以向他提建议。师:听了同学们的评价、建议,老师也有一点建议,如果你能把故事想象丰富一些,就更好了。师生共同评价中引出编童话要求:句子通顺,故事完整,内容具体,想象丰富。四、书面编写下

4、面,请同学们把你编的故事写下来,你也可以选其他动物做主人公。在写之前想想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写的时候要注意:句子通顺、故事完整、内容具体、想象丰富就更好了,老师将把同学们的童话故事编成一本书,你们就都成了大作家啦。【写法指导】读寓言故事,总让我们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原因就是或因为语言幽默、或因为寓意深刻,明知故事是虚构的,我们也都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它。每当你读寓言哑然一笑或掩卷沉思时,故事里所蕴涵的道理已经悄悄地给了你影响。寓言为何有这等魔力呢,在我们动手编写寓言之前,应该对它好好琢磨一下。寓言是什么?从字面来理解,就是“寓意于言”。“意”是作者要讲的道理;“言”即故事。把要讲的道

5、理寄寓在故事里就是我们所要编写的寓言了。编写寓言,我们一方面可以将传统寓言进行故事新编,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材料,寻找发现,发挥想象,构架故事。也许有同学会认为,我们初中学生正是在接受道理的时候,哪有什么道理去向别人讲呢?不错,我们在接受道理的同时也要思考,思考了才能理解,理解了就会有所发现。能把自己在读书生活中独到的发现陈述出来为最佳。实在没有恰当的,就把已经接受过的道理通过我们编写的故事讲出来,也同样可以达到我们这次写作训练的目的。因为我们编写寓言的目的是进行一次思维训练。“我该讲述什么道理为好呢?”固然我们不能再去重复“龟兔赛跑”、“守株待兔”、“长竿入城”这些寓言故事里的道

6、理了,但我们可否对这些寓言故事里的道理结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观、价值观给予合理的新解呢?这是完全可以的。象罗丹的兔子和乌龟的第二次赛跑“蚂蚁弟弟拍手叫:乌龟大叔加油跑!”乌龟摇头笑了笑:“怕什么,反正这小子会骄傲!”结果兔子转败为胜。这一改动可以说完全是出于一种新思维,是对已有的思维定式(兔子虽然天资好,但因骄傲、疏忽而失败;乌龟则反之。)的反叛或者换位。其结果同样是紧贴生活,就是说,在显现实生活中,象兔子这类吸取教训、转败为胜的例子也很多,同样属于明智之举被人广为赞颂。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寓言所陈述的道理可以是我们在读书或日常生活中的某种领悟,也可以是对故事内容的新解。这样,只要你

7、走进寓言故事的海洋,随便挑选一则自己感兴趣的寓言,我们在对他进行认同思维的同时,还可以对他进行逆向思维或换位思考,你就会有所发现、有所领悟。如何编写这样的故事呢?传统思维里故事一般都是由人的关系构成。编写寓言,则需要我们走出这种传统思维里模式,人以外的所有事物都是构架故事的材料。我们可以给这些事物都赋予人一样的灵性,把他们的世界也看作一个充满情感、充满思考的人世间。目的是我们要讲的道理要通过这些拟人化的的动植物的故事演绎出来。因为这些为人间服务的道理通过拟人化的故事讲述出来比直接用现实中的人的故事来讲,效果要好得多。而这些物与我们的心灵是有距离的,当他们被拟人化进入故事时,这种距离被缩短了,首

8、先带给我们的是耳目一新之感。然后,我们可以依据故事内容的需要去精心设计他们的对话、语言、行动等故事框架。前面我们讲的对故事内容新解的做法,同样也适用对故事形式的翻新,我们暂且将它称为故事新编吧,即将旧的、过去的事与理用新观点、新叙述构架成一个与原故事相关而又不相同的寓言。例如对长竿进城在可在保留故事原貌的基础上,对那个自以为是的老者的形象进行了变通,可以把他编写成一个真正的智者。当众人在取笑持长竿进城门而不得的愚人时,他说:“不要笑,同样是这种问题,有些聪敏人也要犯愁的。不信,你们哪个能将这个四根正方形的木棒搭出5个正方形来给我看看?”结果没人能搭出来。他便将那四根木棒合在一起,直对着四根方棒

9、的一端给大家看:“请看,现在是不是五个正方形呢!”然后他又用这个原理启发那个愚人,使他找到了手持长竿进城门的正确方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许多问题如果只局限在一个平面里思考解决的办法,往往难以解决,一旦转向立体的、多角度的、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寓言材料。例如,习惯成自然。人们在思考问题,处理事物,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习惯。如果老是这种习惯模式处理新问题,常常会导致失误。如果这样与人讲道理,别人可能会认为你好为人师或不理解。但你若对他说:草原上一只驴,每天的工作就是被蒙着眼睛围着磨盘转,走过了不知多少个春秋。有一天,根据工作的需要,它要去河边拉水。驴高

10、兴地朝着主人手指的方向去了。结果半天没找到河边。它不明白,明明是朝一个地方走的,怎么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如是几次,驴都没有到得河边。主人没有责备驴,因为他明白,每天绕着磨盘转,已成了驴的习惯了。那别人就会在轻松愉快中理解了你所要讲的道理。总之,编写寓言故事,也需要我们善于创新思维。在洞悉生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敢于创造。例文欣赏竹笋和石头一片竹林被伐,铺上了一块块巨石。春天到了,大批竹笋被压在巨石下面,怎么也生长不到地面上来。于是,它们请求巨石们说:“行行好吧!现在正是我们生长的时节,外面已是春暖花开、鹦歌燕舞的美好时光,我们都想钻出地面来,晒晒温和的阳光、吸吸新鲜的空气,闻闻

11、醉人的花香,听听鸟儿们的啼叫,看看美丽的蝴蝶可是,你们巨大的身躯重重地压在我们头上,我们实在无法生长到地面上来呀!”“非常遗憾!”石头们同情地说,“这决非我们石头与你们过不去,要知道,我们石头无法自己走开呀!”现实就是这样的无情,在绝望中有的竹笋在哭泣;有的在叹息;有的在愤恨,也有的在思考哭泣的哭过了,他们并没有得到丝毫的怜悯;叹息的叹过了,他们的处境依然没有一点改变;愤恨的恨过了,巨石还是重重压在自己头上。而思考着的竹笋,他们开始有了头绪,有了信心,也有了希望.那些思考着的竹笋开始讨论起来:有的说,我们拼尽全力向上顶过了,证明力量还远远不够;有的说,待到石头自然风化成泥土,到那时我们六有了出头之日,可是要等上几万年啊!有的说,还是等人类来搬走,但时机难得呀!一支竹笋听完了各种讨论之后说,我们还是要多想现实可行的办法。我想,如果我们沿着巨石底面向旁边伸展,总可以找到石头之间的缝隙,就从这缝隙中生长到地面上来,不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吗?竹笋们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一传十,十传百,都用这种办法从巨石的缝隙中长出了地面。巨石们见了又惊又喜,深有感触地说,:“看来真正强大有力量的不是我们这些石头,而是那种具有创造思维的头脑啊!”【布置作文】模仿课文或你读过的其他寓言,编写一篇寓言,题目自拟。 教后记(教学效果反馈): 作文评改记录(优点与不足): 作文评讲设计(思路与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