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答案——主观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330067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答案——主观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答案——主观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答案——主观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答案——主观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答案——主观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答案——主观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答案——主观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主观题1、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 理论和实践。(2)电化教育: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 教育最优化。2、列举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指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 方面。设计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四个方面: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 习者特征分析。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需要使用印刷技术、视听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整合技术等。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 法规等。管理包括教学管理、资源管理、教

2、学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评价包括问题分析、 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3、简述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国外教育技术发展阶段: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一30年代)幻灯、无声电影、立体照片、自动教学机等新媒体相继应用于教学,向学生提供了生动 的视觉形象,使教学获得了不同以往的良好效果。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学 分会,视觉教育工作者开始发展他们自己的学说。1924年在美国心理学会的会议上,S.L. 普莱西宣布他设计出了第一台可以教学、测验和记分的教学机器。这一阶段的主要理论依据 是感觉论、直观教学原则。视听教育阶段(20 世纪 30一50 年代)20实际30年代后期,

3、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学中获得应用,人们开 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分会正式该名为视听教育 分会。20世纪50年代电视的出现为视听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手段,从30年代到50年代, 美国掀起了一场视听教育运动。与此同时,关于视听教育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推动了视听教育 的发展,其中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最具有代表性,被视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设计了新一代的教学机器, 被称为斯金纳程序教学机并由实验阶段转入实用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经验之塔 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化理论)视听

4、传播阶段(20 世纪 50-60 年代)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教育电视由实验阶段进入了实用阶段,程序教学机风靡一时。与 此同时,由拉斯维尔等人在 20 世纪 40 年代创立的传播学开始影响教育领域,有学者将教学 过程作为信息传播过程加以研究。上述背景推动了对教育传播的重视,提出了视听传播的概 念。 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来美国国防教育委员会进行课程改革运动,投入大量人力、 物力、财力对教育效果进行研究。美国IBM公司于1958年首次将电子计算机用于辅助教学, 伊利诺斯大学于I960年研制出著名的PLATO教学系统,上述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个别化教学 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阶段的主要理论依据

5、是传播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早期系统观。 教育技术形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中期,微型计算机问世,计算机教育应用进入了新的阶段。1970年,美 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成立,首次提出教育技术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义。此后,AECT又 在 1972 年、 1977年两次对定义进行修改,并在原有的传播理论、行为注意学习理论的基础 之上,把系统理论作为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阶段(20 世纪80 年代现在)1994 年 AECT 对教育技术重新定义并出版专著。这一阶段的主要媒体是原距离通信、多 媒体计算机、网络、激光视盘等,主要的理论依据是认

6、知学习理论、构件主义学习理论、系 统理论。国内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 电化教育的出现(19201949)1)视听设备在教育中的应用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1922年金陵大学农学院从美国购进幻灯片、电影片、进行科学种棉教学2)电化教育名词的出现1933年首先提出电化教育的名词3)兴办电化教育专业1936年江苏省教育学院设电影播音教育专科1948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成立电化教育系4)建立电化教育机构 1940年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94960年代)49年上海、北京进行俄语广播教学58年天津广播函授大学60年上海、北京、沈阳

7、创办电视大学学校电化教育课成立电化教育馆 停滞阶段(文化大革命)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20世纪7080年代)学校电化教育:大量购制电教设备;制作和发行电教教材;电化教育人才的培养 电化教育理论研究:电化教育的定义;电化教育著作的出版;电化教育名称的争论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阶段(90年代现在)教育技术名称的使用 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的发展4.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学习心理研究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8、5 .说说你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该定义明确地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是设 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从该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教育技术是以先进的理论为知道的教学实践活 动,又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教育技术自己的理论。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这是教育技术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后才确定 的,它标志着教育技术在观念上已经从传统的“教”向“学”转移。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习资源

9、不断变化和丰 富,为优化学习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迫使人们对学习资源进行科学而富有创造性 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6 .根据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际,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教育技术的学科基础理论:包括教育技术学科的性质、任务、基本概念、研究方法、教 育技术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常规视听媒体的教育功能,常规媒体教材的设计、制作、 使用与评价技术,各种常规媒体的组合应用,利用常规媒体优化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管理教 学等。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10、教育传播理论、系统方法论 的应用与研究,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代科学测量评价技术与方 法的应用研究。远程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教学应用,远程教育的形式、特点、组 织、实施与管理等。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包括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管理方法、教育技术 的专业设置、组织机构以及相关的方针、政策等的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网络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 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的研究、开发与运用。7 教育技术的视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传播阶段各自有哪些特点?视觉教学阶段是以幻灯、无声电影、立体照片、自动教学机为主要媒体,以

11、感觉论和直 观教学原则为主要理论依据。视听教育阶段以语言实验室、有声电影、电视、计算机为主要媒体,以经验之塔和行为 主义学习理论(强化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视听传播阶段以卫星电视、计算机为主要媒体,以传播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早期 系统观为主要理论依据。&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哪些项目上分别从技术和人文层面体 现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 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技术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

12、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9. 谈谈你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的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 人才的培养。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拓展、充实课程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该课程 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打下基础。例如,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内容的 整合,不仅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了学科内容,同时也拓展、丰富了学科的学习内容。还可 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整合学习可帮助学 生实现探究学习和主动构件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13、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十 分强调任务驱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它 是十分具体的, 又是对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 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已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是信 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一个补充。信息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 容只是该课程的基础,许多内容在课程教学中不可能涉及。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则可以通 过信息技术在相关学科的应

14、用,在较大程度上充实和完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第二章主观题名词解释:1. 支架式教学: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 他们能够进行更高水平认知活动。2. 随机通达教学:对同意内容的学习要分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 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这种反复绝非为巩固知识技能而进行的简 单重复,而是把概念应用于具体实例并与不同情境联系起来。每个概念的教学都要涵盖充分 的实例,分别用于说明不同方面的含义,而且各实例都可能同时涉及其他概念。在这种学习 中,学生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景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这种教 学有利于学

15、生针对情景建构用于指引问题解决的图式。3. 抛锚式教学: 这种教学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 由于具体问题往往都同时与多种概念原理相关,所以,该教学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 间的交叉。简答题: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2. 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 )强调学习过程(2 )强调直觉思维(3 )强调内在动机(4 )强调信息提取3. 信息加工理论对教学有什么启示?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因此不能仅仅

16、考虑到刺激的特征,而且还要关注学习者 已有的信息或认知图式(Scheme)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不 给他们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结果必然会像狗熊拣苞米一样。组块理论:这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学习较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 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存储和提取。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 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