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3290145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文学院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期中论文 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文化产业发展应因地制宜 姓名:李金 学号:0909210034 班级:0959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摘要:中国地域幅员广阔,塑造了丰富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型经济的大前提下,具有“朝阳产业”之称的文化产业被引入我国发展战略并迅速在各省市普及。然而,与国内这种空前的文化产业发展热情对比之下的是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本文从基础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及市场对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误区着手,提出某些畸形文化产业发展正在淹没文化和产业本身,文化资源应进行合理的产业开发等观点。期望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文化产业集约型增长。

2、关键词:华夏文化 产业化资源 畸形发展 人才尊重 政策扶植 创新 教育制度正文:绪论 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13亿人口,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文复杂的中国,其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理所当然是蓬勃兴旺的。入世以来,不仅仅是大量资金涌入中国,同时还有很多外国的文化、理念也在冲击人们的思想。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产业化对发展中中国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国家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从而促使传统产业形态的改写和升级;促成文化原创能力的现代化发展;促进国家的竞争力,维护文化安全。 值得深思的是 我们现在仍有某些政府 个人借国家大战略之名,信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把文化当作生财之道,把文化当

3、作立项圈地骗钱的噱头。不顾经济环境 人才局限 拔苗助长,盲目上马;不能正确审视自己的优势,竞相模仿,迫使珍贵的文化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笔者认为,某些畸形文化产业发展正在淹没文化和产业本身,文化资源应受到合理的产业开发,文化产业市场急需观念、结构的调整,使我国文化产业真正以文化资源为开发基础;以坚持国家政策为核心;以特色经营,创意护航作为原动力。发挥文化产业独特优势,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本论一、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市场的基本现状 “衣食住行,皆是文化。所以经济的勃兴,与文化的推广能力息息相关。反过来,文化的推广能力又需要以产业平台和产品介质为依托。经济与文化,真正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

4、分。这一规律,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如此。”(一) 文化产业:肥肉与实践性课题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开拓出文化产业新的发展空间;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技术进步酝酿突破,广电和电信产业的融合稳步推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成型,所有这些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宏观总体形势都令人鼓舞。 在金融危机从美国发端并蔓延全球之际,到2008年底为止,中国文化产业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这次金融危机正好可以迫使中国下决心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会加速文化产业转型的步伐。国家拉动内需、拉动消费、减少收入差别程度等政策的实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改革,都会直接推动文

5、化消费,直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产业方面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最后从消费角度看,文化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 (二)发展中矛盾与误区1供求失衡的买方市场;研究显示,我国文化产业1998年以前连续5年增长,之后却连续下降,而同期居民储蓄每年以约30%的速度增长,反映出文化市场巨大的供需缺口与失衡的矛盾。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化要求之间的矛盾尖锐,资源潜力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文化市场巨

6、大的供求差别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和经济安全问题的隐忧。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随着我国在住房、养老、医疗和教育等方面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推出,人们对文化、教育和娱乐的消费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然而与之对应的却是我国营销战略的空缺,脆弱的产业链,模式化发展的误区。随着加入WTO后,国外文化产业集团将可能以技术与内容的多重优势大举进入,迅速占领我国的文化市场,文化市场有限开放的政策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可能会在不长的时间里遭遇严峻挑战。3盲目上马的畸形市场; 文化资源不等于文化产业资源。但为响应文化产业雄心勃勃的战略规划,许多省、市自称为文化产业资源省市,不顾专业人才短缺,资金存量,及

7、当地居民的真实需求,认为有优势的文化资源就可以顺利进行文化产业的计划性发展而大展拳脚。另一方面,目前文化产业的成功范例大都为现代观念包装下的娱乐文化,这种文化形式是对精英文化的逃离或消解,它只考虑市场受众,并不严肃把握文化的历史传承。4制度缺乏的自发市场。成熟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包括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健全的文化市场能够促进各类文化产品和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我国目前的相关体制相对落后,完整的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导致专业人才匮乏、文化原创力不足,文化产业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劣质粗糙盗版产品充斥市场等等不良现象。这种状况无疑阻碍了文

8、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限制了我国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二、文化产业发展前提条件(一)文化资源为基础 资金投入作支持历史源头: 中华文化从根源来探寻,中国历史的发源地分为了两支: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黄河代表北方,粗犷、朴实、豪爽;长江代表南方,细腻、阴柔、婉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支主干也开始细分,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景观。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有如:吴越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西北文化,关东文化,巴蜀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江淮文化,粤文化等。资源利用:我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并对世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历史文化资源方面,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不胜枚举

9、;民族文化资源方面,56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资源多姿多彩,极为丰富;现代文化资源方面,在20世纪,中国在政治上经历了帝制、总统制、共和制,在经济上发生了从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在文化上则是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流派异彩纷呈。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流传久远的花木兰故事,让许多人熟视无睹,但在被好莱坞加工成动画片后,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票房丰收。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深厚文化积累、多样文化形态,是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的宝贵文化资源。如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等途径,把我国令人称羡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畸形发展:必要提出的是:文化资源不等

10、于文化产业资源,某些时候文化资源设置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阻力。文化资源主要反映在一个区域的历史积淀、文化传承和民俗风情,或者文化名人等。这是目前许多地方最容易生发的自我优势想象,认为文化资源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文化资源不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独享性,无法成为一个地方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而且,目前文化产业的成功范例大都为现代观念包装下的娱乐文化,这样来说,越是具有现代性的文化产业形式越有市场效果,而历史厚重、民俗性强的文化产业形式则很难被现代人所追捧。正如上文中“盲目上马的畸形市场”所提到的,某些城市为响应文化产业雄心勃勃的战略规划,或把文化当作生财之道,把文化当作立项圈地骗钱的噱头,不顾

11、经济环境 人才局限 拔苗助长,盲目上马;不能正确审视自己的优势,竞相模仿,投入大量资金做展览、规划文化产业园,迫使珍贵的文化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同时造成资金浪费。据了解,2008年在各省市文化产业规划中约有40%的省份提出要做动漫产业大省,而时至今日,其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区域发展不平衡:资金是个大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部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基础的。统计资料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表附录2“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表”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在经济发达城市的发展明显快于中小型文化资源丰厚的城市,除了人才资源差异外

12、,政府经济支持也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从如果这种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继续下去,将使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因此,如何突破恶性循环的梗桔,是我国目前需筹划解决的重大问题。(二)人才聚焦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具有专业知识的文化产业管理与经营人才的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国际国内知名的顶级的文化专业人才、文化大家,文化经纪人非常少。一些有潜力的文化项目,由于策划不足,影响力和知名度都不行;一些有深度可挖掘的报道,因为缺乏策划,变得可读性、可信度都下降。这种现象的成因笔者认为在于以下两方面观念误区:“根据我们对江西、安徽、湖南三个省文化企业的问卷调查,他们

13、是缺人才的,而且是很缺人才。”某大学教授表示。但显然,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他们对招揽文化产业专有人才培养人才的意识并不强烈。学科误区:“文化产业管理”从一枝独秀“热门专业”到应届毕业生对口就业难的“冷门专业”。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问题的今天,就业率几乎成了很多学校和专业能否生存的“标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亦是如此。在一些高校中,今年毕业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除去考研的1/3外,剩下的都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而目前签约率并不高。“我知道这个专业,我们也可能会尝试招一些这个专业的学生。”北京保利演艺经纪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张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她同时还强调

14、,企业找人考虑最多的其实就是两个字:实用,而不是专业的名字,也不是学历的高低。“我们很看重学生的实习经历,更看重他们对这个行业的敏感度和认知度。” 另一位来自北京派格太合环球文化传媒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总监徐先生则直言:“我们去年招了不少应届毕业生进公司,但是效果很不好,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有问题,学校给他们的就业培训也不足,现在留下的很少。”但他同时也表示,这不仅仅是学生的原因,“这个行业整体就没有做好接纳大量应届毕业生的准备,因为实际上这个行业还是一个小圈子,它留给新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而且它需要从业者具有大量的行业资源,包括信息、人脉等。” 现在出现的问题是高校的文科教育是一种理想化的人

15、文通识教育,本科以上应是理论研究型的培养目的。而文化产业则是一种市场实用型的实践学科,文化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连在第一线的管理人员都感到一日停留便无法追上发展的步伐,那些高校的理论教育有多少是与当下的市场情况相适应则令人置疑。人才扎堆误区:当代大学生多自诩清高,热衷于向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聚集,直接造成真正有待于开发文化产业管理的某些城市人才短缺问题相当严重。(三)体制政策:核心问题所在政策的矛盾:由于我国不同领域里的现行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政策主要是由政府的不同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的,因此,行业和部门的利益保护色彩比较浓重。这样一来,在整个政策的价值规定、功能及政府对社会文化资源的权威性分配中,应有的公共性、公正性和公平性就比较差。而所有这些都是与WTO贸易自由化原则、透明度原则、市场准入原则等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和内在的规则冲突。盗版问题:目前音像界有一个被公认的市场容量计算方法,即根据居民的消费类视听技术设备的拥有量估算音像制品的市场容量。根据这种方法,我国居民目前大概拥有:电视3.5亿台、CD机1000多万台、VCD机3000多万台、LD影碟机500多万台、多媒体电脑1500多万台,等等。如果按照每个硬件每年均需要10件(套)新的音像制品统计,据信每年音像产品的总销售额应有超过1000亿元的规模,但根据有关部门1996年的统计,我国的音像制品只有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