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象物候教学课时一.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282022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气象物候教学课时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专题气象物候教学课时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专题气象物候教学课时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气象物候教学课时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气象物候教学课时一.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专题:气象物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学会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注意从日常事物中找寻学习内容。2了解气候物象的基本知识,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学习劳动者积累的各种经验。重点难点1用所学的物候知识探究诗文中物候现象。教学设计教学流程二次备课第一教时(学习四首古诗)1.板书气象物候,介绍什么是气象和物候。2.导入: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同学们能举例说说你的发现吗?其实古人早就注意观察气象物候了,比如在我们古代诗歌中记载

2、了许多物候现象,今天我们通过四首古诗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古代诗人是如何记载物候现象的。 1.鉴赏研读。引导学生分别从画面、情感、物候这三个方面对这四首诗进行鉴赏研读。交流:我最喜欢的画面(先描述,后说理由)交流:诗中的感情(交流时的参考句式:我从“”这一句(词)感受到的感情)明确:塞下曲(李白):爱国怀家;凉州词:乡愁难禁而生怨;塞下曲(卢纶):歌颂英勇杀敌;惠崇春江晚景:对春的喜悦和对生机的歌颂。交流:我从诗中发现的物候(先说发现,然后质疑,最后解释)明确: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这里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夏历五月,按理是一年中炎热的季节,可是祁连山上只有皑皑的白雪,哪里有烂漫

3、的春花,原因是高度差异。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可见地势之高,因而“春风不度玉门关。”塞下曲(卢纶):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华罗庚认为“月黑天高时,怎见得雁飞”,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因为画面本身有水有鸭,更从其它景物上想到江水的温度和鸭子的感知;再即景生情,由蒌蒿、芦芽想到了河豚(河豚产卵季节要溯江而上。)2. 拓展延伸小组比赛交流课后搜集的气象物候古诗句、成语、谚语,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附举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4、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哪两个重要规律?答案: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游庐山大林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古代诗人对自然界观察之细致,使后代人佩服不已,这首诗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山下芳华菲尽,而此处桃李始华?北宋科学家沈括经过反复思索,得出这是由于山地气候对植物的影响。)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交流“讨论活动”二、六明确: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 “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上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可见天有“不测”风云。 B:我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无策,人类可以凭高科技预测一些物候现象。4.布置作业:继续积累有关气象物候的诗句、谚语、俗语、成语。并用有关气象物候的知识解释。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