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的价值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3129146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谱的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家谱的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家谱的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家谱的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家谱的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谱的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谱的价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谱的历史价值中国家谱,于今人又什么价值?这是值得探讨的 问题。从存留至今的家谱疑信相渗、精华与糟粕同在 现状来看,家谱对今人具有以下两方面价值:1、家谱的历史价值。作为家族繁衍、活动档案材 料的家谱,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 富资料,它对于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 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这已为众多的 有识之士所论证。几十年前,史学大师顾颉刚识为:我 国史籍之富,举世无比。然列入公认的官修正史,由 于种种原因,自今论之,尚难允称信史。今青年治史 学,当于二十五名外博求史料,取精用宏、成就当非 前代所可比。而今我国史学领域有尚待开发的二个大 金矿,即地方志和族谱。它一

2、向为治史者所忽视,实 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于悉纪而 不为人所知者”。当然,顾颉刚所说的忽视”状况现在 已有改变,重视家谱史料价值的学者已日渐增多,见 诸文字者不少,勿庸赘述。作为史料价值,要在求真 求实。尽管家谱修撰早有“信以傅信,疑以傅疑”、“循 实记载”、“置诸阙疑”等主张,但是,出于种种家族利 益的考虑和显耀门庭的诱惑,谱学界的伪俗之风在每 一朝代都存在,因此,用家谱史料,必须严格甄别真 伪,不可全信全疑。2、家谱的文化价值。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 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 的谱牒文化,它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 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

3、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中国人民说王道 是顺乎自然,换一句话自然力便是王道,用王道造成 的团体便是民族”。中华民族就是在自己独特的环境 中,经过几千年的蕴酿由众多族源融合、自然形成的 以汉族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相对独立共同 生活的地理生态系统,漫漫历史长河的共同创造,彼 此密切交往不断分化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也产生了千枝一本,万水同源的民族凝聚力。今天炎黄子孙已经走向世界,遍布五大洲168国 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人已经超过5500万。我们是相同 的血缘共有一个家,黄皮夫的旗帜上写着中华。”尽管 他们之中已有不少人入籍于所在国,但对大多数人来 说,国籍认、政治认同的改变,

4、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民 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据统计:1996年世界共有华人社 团9255个,(世界性的华人社团就已超过70个)其 中属于亲缘性的宗亲社团占了 34%,有3147个。海 外宗亲社团是民族感情和民族文化凝聚的产物,他们 有强烈寻根的愿望,每当我们看到,一年一度,人们 远涉重洋,不远万里,沤庥于沮水之滨、桥山之巅的 华夏始祖轩辕黄帝陵前,共告五洲风雨疾,华夏有炎 黄”,这就是血浓于水”的情感。台湾有一位研究神农 文化的学者叫姜竹,他说:台湾同胎是非常崇拜炎帝 的,那边的炎帝神农庙有121座,每年神农圣诞日(农 历四月二十六日)总要进行一次祭祀活动,以表达炎 帝子孙的爱国之心。目前,在日本、

5、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都 有烈山宗亲会,这样,在海内、海外、香港、台湾, 炎黄两帝已成为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文化纽带了”。炎 黄共祖的文化认同,是以姓氏溯源的谱系为根据的, 古老的世本和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启其端, 历代的姓氏谱系扬其波,它深入人心,代代相传,成 了民族集体的潜意识,这正是谱牒文化所发挥的作用。 家谱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文 化价值的角度考察,应该著重考察谱牒文化产生、发 展的过程,现象、规律、社会影响和作用。谱牒文化 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能全用史料价值的标准来要求它。 比如攀援历史名人为始祖的现象,从历史价值的角度 考察是不可取的,但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考察,它

6、又往 往起了名人效应,凝聚、鼓舞族群的作用。又如同宗 共祖问题,从历史的真实看,任何一个姓氏,其来源 都十分复杂,历代改姓、赐姓、冒姓层出不穷,欲求 血缘的绝对纯洁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作为已形成的文 化认同是可邓小平必深究和苛求的。所以今天的谱学, 既要重视历史价值的开掘,又要重视文化价值的开发, 我们在实际运用中,更要注意发挥家谱在凝聚社会群 体,增强民族凝聚力,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实 现祖国统一大业、为振兴中华和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 友好往来,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家谱产生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投影,若从 人与群体联系观念形成的角度考察,起源相当久远。 现在人类学研究的成果已经表明

7、:在人类进入文明社 会以前,血缘关系是人类群体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纽 带。人类最初出现的群体是榛榛狉狉、群居袭处”的 原始群,此时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纯是浑然之群。 按照古人类研究得出的结论:在人类存在的三百多万 年历史中,约有二百九十万年是处在原始群时期,到 了距今十多万年时才开始产生氏族制度。浑然的原始 群,开始分为若干小群,而且演进愈深,分析愈细, 辨别亲疏的族群观念也随之产生,故人之相仁遇也, 始于知生我之母。知有母,则知有与我同母之人焉。 由此而推之,则知有母之母焉;又知与有母同母之人 焉。亲族之关系,盖由此而昉也。这也就是后来作为 家谱核心和基本内容世系的萌芽。血缘亲疏的辨析,族群世

8、系的认同,应是谱牒产 生的根源,口述口传的世系,正是家谱滥觞。古有瞽 矇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吕思勉考证,瞽矇之职, 盖尚在小史之前。”可见了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确有 口述家谱的存在。我们追溯家谱产生的源头,可以发 见家谱(严格地说只能是口述族群世系)、最初的功能 就是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 相及”。此后万变不离其“别”与“聚这两个基本功能的, 但随时代推移,社会制度不同,其具体内涵和所起作 用也不一样。”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脈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以后几个阶段。周代实行的是宗法封建制度:“宗者,尊也。为先 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白虎通义:别子

9、为祖,继 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礼记大传族”本来只是 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并无尊卑主从之别;而进入队级 社会,便有了宗”,也就是在亲族之中奉一人以为主, 主者为尊并有特权,他死了则由宗子继承。这样,家 谱别亲疏、明统系的功能渗进了主从尊卑队级特权, 为宗法封建政治服务的内容。周礼.春官载:“小史 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郑康成注云:系世, 谓帝系,世本之属是也,小史主定之”。辨昭穆者, 帝系世本之中,皆自有昭穆亲疏,故须辨之云。” 由此可见:周代的家谱世本之类,是属于以周天 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所明的统系,是周宗室的帝 王统系;所辨的亲疏,是尊卑贵贱的亲疏。所以,周 代的家谱完全是为推

10、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 务的。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经过春秋战国战火礼崩乐 坏”趋于瓦解,特别是秦王扫除六合,旧的贵族公侯 子,失其本系”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 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到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 族代替了。两汉时期的政治,基本是世族地主占统治 地位,刘邦尚官,命官以贤,诏爵以功”,君统与宗 统开始分离。所以,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复建 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士族政治、魏立九品中 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选官品人,婚姻 嫁媾,士庶分明,尊卑严格,官之选举,必由簿状; 家之婚姻,必由谱系”,因而维系门阀制度的家谱特别 兴盛。此

11、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 姻的根据,同时也成为士族政治服务的工具。正因为 家谱对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社交层次有如 此重大的作用,造假的现象应运泛滥起来,由尚官”尚 姓”“至于”尚诈”,这是利益驱动所致。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南迁,经济中 心南移,五代以后江南庶族地主势力抬头,特别是宋 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镇商业繁荣和商帮的出 现,推动着社会权力的进一步下称,士族宗族也向平 民宗族发展。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 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地主、 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地位。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 的政治功能也由官修变为私修,内容也就更加广泛丰 富,它的功能也由政治功能向发挥社会功能的方向发 展。具体地说,私修家谱通过姓氏原始、迁徙本末、 世系渊源的展现,起着追溯宗、联宗收族,维系和强 化作为社会群体的宗族和家庭的作用。总之,家谱的产生与发展,同社会群体氏族、家 族、家庭相联系,它的功能是随社会结构、社会制度 的变化而嬗变,从社会功能至政治功能再回归到社会 功能,自有文字家谱以来,总的发展趋势是由贵族而 士族而平民,维系和凝聚的人群也越来越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