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多发病组方.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308156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病多发病组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常见病多发病组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常见病多发病组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常见病多发病组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常见病多发病组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病多发病组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病多发病组方.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肃州镇中心卫生院孟家桥分院第一季度常见病多发病中药组方1.名称: 祛风解表汤组成: 贯众10g 紫苏10g 荆芥10g 双花12g连翘12g 大青叶12g 板蓝根10g 甘草10g功用: 祛风,散寒,解表。主治: 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鼻塞流涕、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用法: 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口服。加减:头痛甚者加羌活10g,藁本10g。2.名称: 预防风寒感冒汤组成: 麻黄10g 荆芥10g 陈皮10g 白芷10g 炒苍术10g 甘草10g 功用:发散风寒 主治: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鼻流清涕、肢体酸痛、喉痒咳嗽,咳嗽痰清稀等症。用法: 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口

2、服。加减:发热者加柴胡12g。3.名称: 利胆汤组成: 柴胡12g 白芍12g 川芎12g 枳壳12g 木香12g 元胡12g 大黄 8g 鸡内金12金钱草12g 茵陈12g 枳实 8g 赤芍 8g炒苍术 8g 建曲 12g 麦芽12g 山楂12g威灵仙 12g 甘草10g功用:疏肝,利胆,理气。主治: 用于右胁肋下连背胀痛,口干口苦,纳差,食后上腹胀满等症。用法: 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口服。肃州镇中心卫生院孟家桥分院第一季度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敷脐疗法治疗胃肠炎敷脐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历代医家对其均有研究,精

3、方妙药层出不穷,治病屡见奇效。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肚脐是外治法最佳部位之一。随着经验积累,敷脐治疗疾病的范围逐渐增大,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敷脐疗法,堪称中医一绝。肚脐又叫“神阙”穴,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会,介于中、下焦之间,腹部正中部位。此穴能通调周身经气,通过各静脉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密切相连。正如彭祖小续命蒸脐法曰“脐者,肾间动气,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使百脉和畅,七窍通达,上至泥丸,下至涌泉。”历代医家及中医气功理论都认为,胎儿出生后,一点真元之气聚集脐下,为生命之根本,恰是人体太极之所在地,一脐为中心,有直径10厘米大小的连个对持想抱的阴阳鱼,产生阴

4、阳感应,使气血升降出入,生机周流不息。因此,肚脐是调治疾病的主要气穴。从现代解剖学认为,脐部表面皮角质层最薄,无皮下脂肪组织,皮肤和腹部筋膜直接相连。除局部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布着丰富的静脉网,腹部静脉结合点,深部于腹部上下静脉相连,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在脐下用药,易穿透弥漫,吸收与血管进入血循环,发挥治疗作用。素问痹论中说“帝曰: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此岐伯曰:营者,水谷之精华,和调五脏,西陈于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漂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育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三气合,故为不痹。”这里所说的营卫之气:相当于机体内的能量;熏者;

5、热量温煦之源地;散者:布散发散之意;育膜:据多数医家考证,在肚脐最深处,第二、三腰椎椎体前侧,前侧即命门穴,前侧为神阙穴(肚脐)。胸膜:即肚脐里层周围的腹腔太阳神经丛,它主管腹部各脏器的功能活动,若大脑长期受神经刺激,或痰食寒热,热之邪伤害胃肠,致使肚脐深层营卫之气合成散布失常,痰浊淤血留滞在肚脐周围,形成网状,条絮状,包块状反应物,加上风寒湿热之邪结合,则关节、筋骨、肌肉、疼痛肿胀僵硬由此儿产生。中医认为:“药物入脐,先作用于胃于小肠,在通过脏腑的气化和输布作用,散布于五脏六腑乃至全身,以达到健脾和胃,温肾散寒,回阳救逆,和中理气、行气消肿、散结通滞、强肾健骨、活血通经、保健防治百病的作用。

6、正如清代著名外治学家吴师机深有体会的说:则知药物有脐而入,无异于入口也,且药可逐日变换。现代研究表明,将芳香药物置于脐下,药物不断的刺激脐下皮肤,可激活神经内分泌的反蚀作用,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经临床观察,敷脐疗法中不同剂型的敷脐药敷贴肚脐后,所出现的全身温热、出汗、气流窜动,身体轻松有力等,反应则是营卫之气调和,五脏六腑功能增强,免疫活性细胞激活的佳兆。胃肠道是人体最大周围淋巴免疫器官,胃肠道壁粘膜层上的免疫球蛋白占人体总数的50%以上,故我们认为胃肠道免疫细胞衰变,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底下和至关节炎因子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现代常用的抗炎止痛类药物和中医活血化瘀类、以毒攻毒性中药,对胃肠

7、造成的伤害,无疑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久治不愈的罪魁祸首,敷脐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调理胃肠道免疫细胞为科研思路,达到了从根本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在临床上观察到,敷脐治疗系列药物除对风湿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外,对顽固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囊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结肠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按现代医学认为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以肠道粘膜层无菌性慢炎症侵犯,使粘膜发生慢性的充血水中,溃疡等病理变化,出现了胃病,胃酸,大便时干时稀,消化不良等症状。一旦胃肠道出现病变,除表现在

8、饮食减少或消化力减弱等症状外久则因吸收合成各种营养物质发生障碍或“细胞合成变异”,从而续发很多种疾病,亦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儿童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欧美医学家研究发现75%的免疫性疾病是由胃肠道疾病造成的,故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有深刻临床意义的。 敷脐系列药物中,敷脐散具有温脾理气,调理胃肠蠕动功能,促进了胃肠的新陈代谢。玉枕贴压命门穴,足三里等穴辅助敷脐散健脾和胃的功效。内服筋骨痹痛消丸系列药物中,有保护,修复胃肠道粘膜损伤,增进消化排出毒素的作用。从而调整了胃肠道微生态环境。临床上见到,只要有肠鸣者增强,排除黑色黏稀便等表现,全身立刻感到轻松有力,食欲

9、增加,关节肿痛,僵硬等症状便明显缓解。由于对消化道疾病有明显疗效,1998年至2001年对400例为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胆囊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结果显示:有效率占98.50%,从而每天有不少胃肠病患者来我院治疗,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敷脐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历代医家对其均有研究,精方妙药层出不穷,治病屡见奇效。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肚脐是外治法最佳部位之一。随着经验积累,敷脐治疗疾病的范围逐渐增大,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敷脐疗法,堪称中医一绝。现代研究表明,将芳香药物置于脐下,药物

10、不断的刺激脐下皮肤,可激活神经内分泌的反蚀作用,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经临床观察,敷脐疗法中不同剂型的敷脐药敷贴肚脐后,所出现的全身温热、出汗、气流窜动,身体轻松有力等,反应则是营卫之气调和,五脏六腑功能增强,免疫活性细胞激活的佳兆。推拿配合拔罐治疗落枕落枕或称“失枕”,临床发病率较高,严重者颈项扭动不利,疼痛难忍,常影响日常生活。落枕的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这说明病起于睡眠之后,与睡枕及睡眠姿势有密切关系。病因落枕,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肌肉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

11、,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性损伤,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二是感受风寒,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 引起落枕的原因有: 睡眠时头颈姿势不当 枕头垫得过高、软硬不当或高低不平; 颈部外伤 颈部受风着凉; 如为颈椎病引起,可反复“落枕”。 前四种只要去除病因就可缓解。症状落枕的临床表现为晨起突感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或有两侧俱痛者,或一侧重,一侧轻。多数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由于疼痛,使颈项活动欠利,不

12、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痉挛、僵硬,摸起来有“条索感”。 治疗方法一般疗法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针灸、药物、热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为佳。 家人可帮助落枕者进行按摩、热敷以减轻痛苦: (1)按摩:立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2)热敷: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及红外线灯

13、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3)选用正红花油等药物,痛处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4)伤湿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贴颈部痛处,每天更换一次,止痛效果较理想,但病人自感贴膏后颈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孕妇忌用。 (5)针刺:不能前后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仑穴;不能左右回顾者,取肩外俞、后溪、风池穴。一般可取悬钟穴,位于足外洞上三寸,针45分,灸37壮,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钟。 (6)改变睡眠姿势,调整枕头高低,自己扭动脖子。 为落枕患者正确地按摩正确地为落枕患者按摩,是为患者减轻痛苦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且省时、安全、便捷。为落枕按摩需要有正确的按摩方法,切不可胡乱端弄,重

14、则会对患者造成不适,加重落枕情况。正确的按摩方法如下: 病人端坐于方凳上,施术者站于其后或一侧。 1用拇指自上而下在颈部做推法数次,以理顺筋肉。 2用拇指揉按颈部的压痛点数次,以消散筋结。 3一手按住痛点,另一手扶于头顶部,做颈部的屈伸、旋转活动法。其活动范围可逐渐加大,以改善颈部的活动功能。取穴:风池、颈中、肩井、肩外俞、绝骨、落枕穴。 4做颈部的侧扳法和旋转扳动法,以矫正颈部软组织及小关节的位置。具体操作如下: 颈部侧扳法:病人端坐于方凳上,施术者站于其旁(以向左侧扳法为例)。施术者右手虎口张开卡在颈部的左侧,左手扳于头部右侧,向左用力,嘱病人充分放松,两手成相反方向。当侧屈至最大角度时,

15、稍用力扳动,可发出“咔哒”响声。然后用同法施于对侧。 颈部旋转扳动法:病人端坐于方凳上,施术者站于其后。施术者一手扶于头枕部,另一手扶于下领部,稍加活动后嘱病人充分放松,当旋转至最大角度时,两手成相反方向扭转,并可发出“咔哒”响声。然后用同法施于对侧。 医者用推、揉拨,点压等手法,反复在患侧其痉挛的肌肉上施术10一15分钟,以放松肌肉,阵痛止痛手法为主。有缓解痉挛、顺筋归位的作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颈部扳动法时,应注意角度和力量,切勿猛力扳扭。 中医疗法1一般落枕经12次治疗即可治愈。但部分患者实际上是在颈部长期病变的基础上发病,如颈部肌肉长期劳损或颈椎有退行性病变等,在一定条件下诱发本病,即使通过治疗使紊乱的关节复位,但颈部软组织的充血、水肿、增厚等炎性变化也会继续造成颈部不适,需要2周甚至1个月以上的治疗、休息才能痊愈。 2扳法是治疗外伤型落枕的有效方法,只在颈椎棘突有偏歪时使用。操作时用力要求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