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做好地方党报事业改革.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3054770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地制宜做好地方党报事业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因地制宜做好地方党报事业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因地制宜做好地方党报事业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因地制宜做好地方党报事业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因地制宜做好地方党报事业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因地制宜做好地方党报事业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地制宜做好地方党报事业改革.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因地制宜做好地方党报事业改革关于大理、丽江、迪庆三州市党报改革的调研报告按照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学经验找差距”采访组于7月12日至30日完成了在大理、丽江、迪庆的专题经验采访。期间,采访组深入到大理、丽江和迪庆日报社就如何做好地方党报事业改革工作进行学习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三州市党报改革发展情况1、大理日报1992年,大理报社大胆解放思想,参与组成了电子印刷厂,率先在省内地市报中实现了电脑排版组版。1994年1月起大理报由周三刊增为周四刊。1996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改名为大理日报,并于同年10月正式出版周六刊。1997年1月1日起,增办大理日报晚刊,为四开周七报。1999

2、年7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大理日报由四开报改为对开大报,于2000年1月1日正式出版对开四版大报,周六刊。2004年,大理日报加大投入,建设了采编网络系统,并实现了从新闻采写、录入、校对到胶片发排电子化,进一步确保了报纸的安全;同年,大理日报还实现了报纸彩色印刷,进一步提高了报纸的美观度和可读性。大理日报社不断加快内部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以改革推动报业的健康发展。从1995年起,报社就试行了“双向选择,两级聘用”的用人制度改革,通过竞争上岗,建立了报社内部的轮岗制度;1998年,报社编委会通过解放思想,提出了“调整内部结构,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报纸质量”的工作目标,推出

3、了大理日报晚刊试行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举措,在全州新闻出版单位中率先迈出了把报纸推向市场的重要一步。 2003年,大理日报社确定为全州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单位,进一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实行了取消行政级别、逐年减少财政拨款、实行自收自支的企业化等一系列改革。2004年起,对广告经营进行了承包责任制改革。2005年,大理日报社对版面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调整,在坚持党报风格和定位不变的基础上,借鉴晚报、都市类报纸的成功经验,提出了A、B版组合的理念。A版(14版)以报道时政新闻为主,做好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新闻的宣传报道;B版(58版)以报道广大读者关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

4、关的社会新闻和服务读者学习、生活、理财等需求的服务性周刊。并且在B版报头上以显眼的文字打出了“新鲜的、好看的、有用的”的定位宗旨。改版后的大理日报,定位更加科学,党报的功能和服务读者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更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改版以来,大理日报的发行也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目前,大理日报开设了新闻网和电子、数字版。2、丽江日报丽江日报自1989年复刊以来,从周一四开小报迅速发展到现在的对开日报,在丽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丽江日报旅游周刊于2007年9月30日发行。2003年,丽江日报社同全市其他6个文化事业单位一

5、起,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丽江日报的改革坚持“党和人民的喉舌性质不变,党管新闻媒体不变,党管干部不变,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变,事业单位性质不变”,努力做到领导体制创新,人事制度创新和分配制度创新。领导体制创新。撤销了原党组,成立了新一届党委,按照“统分结合,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指导思想,进一步理顺报社内部领导体制,实行社委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设置了社长、总编辑、总经理及若干专职委员。人事制度创新。全面推行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首先是对内设机构进行设岗定责,其次是对所有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职工双向选择。分配制度创新。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以岗定酬,鼓励

6、多劳多得,收入分配与各类人员的责任、业绩、贡献和效益挂钩。具体表现为,采编岗位比行政后勤岗位高,管理岗位比非管理岗位高,上级岗位比下级岗位高;分配向政治责任大的岗位、经济效益好的岗位、管理强度大的岗位、业务技术高的岗位和劳动强度大的岗位倾斜。为支持报社改革发展,市财政从2004年起每年拨款100万元作为党委、政府的宣传经费。3、迪庆日报2003年,迪庆日报采编实行电脑化,记者编辑“换笔”并使用数码相机,写稿、排版均实现电脑操作。2004年,按照政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迪庆日报印刷厂改制,报社与印刷厂事企分开,办报场所及印刷设备产权全部归属印刷厂,报社陷入无业务用房,无印刷设备的困境;在州政

7、府的大力支持下,报社购买了州民宗委业务楼,并于7月份顺利搬迁。2005年5月,迪庆日报进行首次改版,对版面布局、版面内容、报道风格、采编流程作了调整;经过报社领导班子的积极争取,同年被列为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对口帮扶单位,成为全州文化系统第一家与上海相关部门结成对口帮扶关系的单位,并争取到设备资金,搭建起了彩印前端平台。2006年6月,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迪庆日报彩色印务中心成立,长期困扰报社的印刷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2007年,在友好单位曲靖日报的扶持下,引进了高斯印刷机,出报速度大大加快。当年,迪庆日报汉文版、藏文版覆盖全州每个乡镇和行政村,相应的电子版通过香格里拉新闻网向外传

8、递。2004年,报社广告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基本缓解了办报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还清了历史欠账20多万元。此后,报社的广告收入就连年跃上新台阶,2006年广告毛收入达80万元,2007年达100多万元。2006年,按照宣传和经营分开的要求,报社组建了迪庆日报文化传播公司和彩色印务中心,两个公司完全以市场化、企业化的方式运作,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拓展迪庆和毗邻藏区广告及印刷市场。目前,迪庆日报社从创刊时单一的纸质媒体,发展到二报(汉文报、藏文报)、一网站(香格里拉新闻网)、一公司(文化传播公司)、一中心(彩色印务中心)的事业发展格局,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报业

9、和经营走上了科学发展快车道。2008年9月,香格里拉新闻网和州委宣传部外宣网香格里拉网合并, 合并后的网站,具有外宣性质,成为宣传迪庆的门户网站。2006年,被列入全州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单位后,报社以分配、人事、劳动的“三项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了报社工作的长足发展。二、三州市党报改革引发的思考综合这三家报社,共同的特点都是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做起。如果要作比较的话,大理日报发展要快一些,紧跟其后的是迪庆日报,而且两家报纸都上了彩印设备。丽江日报相对差一点,但他却是全省州市报改革的学习对象,其改革经验在全省具有指导性作用。从改革的方式上看,三家报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把报纸向纯

10、企业方向推进,如大理日报;另一种是向半事业、半企业化方向发展,如丽江日报和迪庆日报。在与这三家报社的相关人员讨论时,他们对这两种改革是否成功都有各自的想法。如大理日报,由于面临财政的“逐年断奶”,报社一班人不断想方设法增加收入。目前,仅广告年收入就达400多万元。但社长、总编辑王现文说,这种接近企业化的改革在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的同时,由于财政拨款的减少,也使大理日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投入不足、发展困难的特殊时期。丽江日报和迪庆日报的改革是报社的性质为事业单位,但对广告和印刷采取承包、转让或设立公司等方式进行运作。迪庆日报副总张国华说,迪庆日报从白手起家变成拥有报纸广告、户外广告、印务、多媒

11、体网站构成的报纸产业小群体,在传统媒体不断巩固的同时,新兴媒体和新产业也在市场上闯开一条路,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从零起步到发行量、广告量连年跃上新台阶;从资产负债到拥有近600万元的固定资产等等,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财政的有力支持。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地方党报的改革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一是要充分衡量地方的经济实力,做好改革定位。大理日报的改革模式可学,但必须拥有滇西中心城市的优越条件。也就是说,要让媒体有广泛的广告发展空间,不然就谈不上改革成功。二是把改革的“蛋糕”做大,实行强弱联手。这方面可学习丽江的文化体制改革经验,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当地新闻网等合并在一起,成立一个大的集团公司进行运作。三是挂靠省内及周边州市成功企业,进行改革。如全省的州市报纸可并入云南日报集团,电视、电台并入云南电视台和省电台;滇西片还可考虑报纸并入大理日报,电视、电台并入大理电视台和大理电台等。大理、丽江、迪庆采访组2010年8月9日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