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20年代散文.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03901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20年代散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文档,精彩无限!第七章 20年代散文教学目标:1、把握整个20年代散文的发展概况。 2、掌握重要作家如周作人、朱自清等人的创作。 3、把握鲁迅野草的创作特色。教学重点:1、周作人的“闲话体” 散文; 2、朱自清的散文特色。 3、鲁迅野草的创作特色。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 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2课时)教学重点:周作人的“闲话体”艺术散文风格。 一、20年代散文概况:鲁迅在30年代曾经这样回顾: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之上。朱自清则评价说:五四阶段散文创作的派别林立,“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

2、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这时期产生了周作人、冰心、朱自清、郁达夫等现代散文四大家以及鲁迅、林语堂、徐志摩、梁遇春等诸多不同风致的散文名家。到了三十年代则出现了何其芳的画梦录,四十年代又出现了张爱玲的流言,是现代散文家的队伍不断扩大。二、简介五四前期的新青年“随感录”散文。(1)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此后有诸多报刊仿效开设同类栏目,使杂文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成为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2)新

3、青年随感录特点:A、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迅是其中主要作家。此外还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 B:“随感录”杂文大都是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必须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氛围来阅读。周作人曾列举自己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的文章,毫不留情地指出“它只是顽强地主张自己的意见,至多说得理圆,却没有什么余情”。 (3)随感录对后起的“语丝”派等散文诸流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新青年语丝分化后,在周作人麾下聚集的自由主义作家群,所谓言志指派散文流派,以后发展到骆驼草、水星、论语等,与前一派自是路向不同;不过,在五四初期大体上还是取同一创作立场的。三、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1、简介:周作人(18

4、851967),原名周櫆寿,浙江绍兴人。1903年赴南京求学,1906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中学教员、大学教授。1921年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执留北平,出任伪职,被指责为汉奸文人。抗战后被捕。1949年出狱,定居北京。散文集谈虎集、谈龙集等。(1927年提出“闭门读书论”批判左翼文学的“投机趋时”;1937年后,沦为汉奸)2、周作人的散文理论及其“闲话体”风格言志散文周作人的散文,有“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体。前者多收入谈虎集、谈龙集中,思想意义与社会意义显然更加积极;但真正显示周作人创作个性,并成为他对现代文学艺术独特贡献,而且实际影响更大的,确是后者。周作人的散文

5、多做闲谈体,所追求的是自然而隽永,是富有艺术意味的闲谈。周作人有名士派的夙缘,有叛徒与隐士的二重性格。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蓬船等,很能代表周作人言志小品的风格。周作人的现代散文理论独树一帜,而且他散文创作也和他的理论相呼应。周作人的言志散文理论和风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散文理论: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艺术散文创作,将叙事、抒情、说理结合在一起。散文不但应是记叙的,而又是艺术性的;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这是周作人发表于1921年的美文中重点强调的观点。这给现代散文文体和标准的形成造成很大的影响。自此,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了浩浩

6、荡荡的“言志派”这一散文流派。(1920年之前,文坛上多流行议论性散文。)(2)“闲话体”艺术散文的风格。以生活见闻和日常生活体验为载体,抒发情绪,寻觅交流者,从而形成了周作人的独特风格。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诸如茶食、野菜、野花、菱角、自己的初恋、爱女的生病等,在平淡的叙述中有人生的况味,有内心的情趣。尽管那种情趣可能未免落寞、颓废,适合所谓中年心态。如北京的茶食中写道:“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心要的”这里写的都是平常的事物,但跟人生不无

7、关系,颇有生活情趣。“冲淡平和”的抒情特色。周作人的人生观之一就是顺从自然,天人合一。他说过:“人的脸上固然不可没有表情,但我想只要淡淡地表示就好,譬如微微一笑,或者在眼光中露出一种感情,自然,恋爱与死等都可以算是例外,无妨有较强烈的表示,但也似乎不必那样掀起鼻子,露出牙齿,仿佛是要咬人的样子。这种嘴脸只好放到影戏里去,反正与我没有关系,因为二十年来我不曾看电影。”他的散文作品混杂着寂寞的痛苦和淡淡的喜悦,可以说是苦中作乐,忧患中的洒脱,这就是周作人所说的“凡人的悲哀”。如:乌篷船,作者似是在漫不经心地指点朋友如何游览他的故乡,实际要表达的是自我的处世态度:闲适和隐逸,一种消闲的人生观。周作人

8、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这种淡淡的惆怅或落寞,这一方面是一种“人到中年万事休”的心态,另一方面是思想观、人生观和文学观的矛盾所带来的苦涩。文词的涩与简单。周作人认为文词应“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杂揉调和,适宜地或吝啬地安排起来,有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的统一,才可以造出有雅致的俗语文来,我说雅,这只是说自然,大方的风度,并不要禁忌什么字句,或者装出乡绅的架子。”在他的散文中,随外可见这种文白杂揉,简单又自然的文词。文章以文言入文,似“涩”,但读起来,并没有艰涩、生硬之感。全文才100多字,几乎是一句就产生一个转折,简洁通达的文词,却形成一种古雅、“低徊趣味”的审美效果。四、朱自清的

9、散文。 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名篇的散文家,他以自己的创作,彻底地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和冰心一样,朱自清也擅长从古典语词中吸收营养,但是他驾驭白话的能力更为高超。他的荷塘月色、背影和给亡妇等名篇已经与中国古典散文名篇并驾齐驱。他的散文语言和文体之完美,在现当代作家中罕有人比肩。1、朱自清散文突出的美学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擅长写景和抒情的“工笔美文”。其抒情散文的特点:“文中有画,画中有情”。例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等,都体现出他对景物的细致刻画和对声音色彩的敏感,以千姿百态的鲜明形象、巧妙地比喻和通感等手法,营造出至情至美的意境。但是这类散

10、文有些地方过于雕琢,给人一种厌烦感。(2)从人格到文风都继承了中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从而表现出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学风格。例如背影以平实的口吻和朴素的文字写出家道的不幸,父亲那矮而胖的“背影”在朱自清压抑的情感中体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给亡妇叙述日常生活琐事,但是生死离别的悲恸却醒目地留在字里行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到卖唱游女和自我道德质疑的时候,那种微微的痛楚,也使桨声灯影变得虚幻起来;荷塘月色中,那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落寞感直达人的心灵深处。这种情感收放有度的散文美学保持了情与景的统一,是别人难以模仿的。因此,朱自清的散文美学也是独树一帜的。2、朱自清抒情

11、散文的特点: (1)感情真挚醇朴。 (2)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 (3)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 (4)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和否定。教学小结:周作人与朱自清来两人同时提倡艺术性的“美文”与议论性的说理性散文;他们二人在性格、禀趣上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一方面积极关注时事与国计民生;另一方面有深受传统文人的之志趣与艺术的影响,因而其创作呈现出两面性。第二节:野草(2课时)教学重点:野草的内容与

12、艺术特色。一、简介: 野草(散文诗集,独语体散文)1、关于“独语体散文” 就是“自言自语”式散文,不需要听众和读者,甚至直接排斥读者或者和读者之间形成紧张关系。只有这样,独语的内容才能直接逼视自我和灵魂,才能捕捉到自我微妙的感觉、情绪、心理、意识和哲学思考。因此,当1919年鲁迅发表一组类似于野草的7篇散文时,就是直接将其命名为自言自语。独语体散文的问题价值:1、具有自我审视的性质,具有强烈的内省精神。2、借鉴了来自异域的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2、关于野草 该作品写于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共23篇,1927年劫机出版,最初发表于语丝。这是“五四”退潮

13、后,鲁迅思想矛盾加剧,进行上下求索时候的作品。(新青年的解体、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北洋军阀的的腐败、兄弟的失和时代苦闷与个人苦闷的结晶。)野草在思想上已抒写个人内心的苦闷、解剖心灵为主要特色,也有部分正视现实之作。他认为当时的社会为一个“黑色的大染缸”,惟“黑暗与虚无”是“实有”,作者在这的环境之中探索着人生之路。作品正是反映了鲁迅的这种战斗、探索、彷徨、苦闷的内心感受。二、作品的内容与特色:1、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寄托自己的苦闷、求索和进取情怀的作品。(这类作品虽然流露出彷徨、苦闷、寂寞的情绪,但着重表现的下在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精神、追求精神和牺牲精神。)秋夜、雪、过客、这样的战士是诗人自我

14、的精神写照,反映了鲁迅清醒执着,在苦闷当中确又永不停息的战斗的坚韧意志。“枣树”任性的战斗精神;(默默地铁似的直刺奇怪而冷的天空);“朔方的雪”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战斗;“过客”不只前方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依然不停地跋涉,坚定地向前走去;“这样的战士”:一个孤独而坚强的人,“但他举起了投枪”(反复)勇猛战斗永不歇息。影的告别中“影子”面临着黑暗与光明的两重威胁。“彷徨于无地,彷徨于明于暗之间”颓败线的颤动所表现的是爱人者的悲剧。“老母亲”鲁迅的写照;死火自己一心救国的热情到冷冽的社会面前成了“死火”。对社会丑恶世态和病态心理的揭露与鞭挞。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复仇、立论等对国民的愚昧、

15、麻木、圆滑、势利、无聊、中庸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封建专制势力、反动军阀的批判。 淡淡的血痕一觉失掉的好地狱对军阀的残暴、军阀混战的危害、政客的争权夺利讽刺与控诉。2、艺术特色熔散文的形散神聚合诗歌的诗情画意与一炉,形成独创性的体裁特色。艺术上多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自然景物中的天空、小青虫、枣树、江南的雪;人物中,过客、战士、全身赤裸而颤动的老女人;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三、品读题辞(过程略)小结:鲁迅是现代散文诗的最早创造者。野草以深邃的思想哲理和成熟优美的语言艺术发射异彩,是中国散文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练习布置:1、评周作人散文观,及其小品文创作的主要特色。2、从散文语言运用和文体创造方面,比较评析冰心与朱自清的创作风格异同。3、分析野草中的“过客”与“这样的战士”的形象。优质文档,精彩无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