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3015623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第二章古典文献的目录古典文献名词解释复习第二章 古典文献的目录1、 目录: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 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P71)2、目录学: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的专门学术,它是目录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P76)3、辨章学术,

2、考镜源流:(略)4、叙录: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是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P80)5、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创始于七略。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辑略是综述学术源流的绪论,因此实际上只有“六略”六类。六分法反映了当时学术和图书状况的实际。(P84)6、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

3、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7、官修目录:即所谓“朝廷官簿”,一称官修目录,是封建社会由朝廷主持对国家藏书进行校理后所编的国家图书目录。自从西汉末年成、哀之时,刘向、刘歆父子等人编成的七略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由政府组织人力编修过这类目录,其中清乾隆时修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是这类目录书中最突出的代表作。(P90)8、史志目录:即所谓“史家著录”,是指由史家编入史籍的目录。它包括历代“正史”中的或有些正史中原来没有而由后人补修的“艺文志”(或称“经籍志”),有些朝代的“国史经籍志”,某些政书、专史中的目录书等。(P9297)9、补史志:正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所缺甚多,后来学者尤

4、其是清代学者纷纷补撰与补注,王重民先生在其普通目录学中称已“造成了一个小小的目录学的流派”。我们称这些补撰或补注正史的目录为“补史志”,或简称“补志”。(P92)10、私人藏书目录:即非官修的,由私人藏书家或学者私人撰修的目录书。或说起自南朝宋齐时目录学家王俭的七志,稍后又有梁阮孝绪的七录。私人藏书而又编制藏书目录,大概开始于南朝宋齐之时。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书籍易行,私人藏书风气日盛,私人藏书目录也愈来愈多。如唐代有名的三家:吴竞西斋书目、蒋或新集书目、杜信东斋集籍,宋代私家藏书甚富,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有以下三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P93/94/9

5、6)11、丛书目录:丛书是一种按一定编辑原则汇聚群书的形式,它的特点是仍然保留所汇各书的书名和原有体例,再冠以一个总的书名(如四库全书),一同抄刻或印行。这种形式很便于利用。(P96/97)12、禁毁书目录:古代统治者因为政治或某种其他原因常销毁或禁止发行阅读某些书籍,为这类书籍所编制的目录称为“禁毁书目录”。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称“禁书目录”。(P98)13、七略: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辑略”是综述学术源流的绪论,如汉书颜师古注云“辑与集同,谓诸书之总要”,而不是图书分类。所以实际上只有“六略”六类(王充论衡对作曾直接称七略为“六略之书”),与

6、当时校书分工的门类相同。(P84)14、别录:西汉末年汉成帝之时,刘向等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图书与目录编制工作。刘向对所校各书校定新本,编写篇次,撰写一篇撮述全书大意的叙录,然后奏上。当时,他把所校各书的叙录汇集成编,称为别录。可知别录就是一部汇集诸书叙录的提要目录学著作。(P77)15、郡斋读书志:郡斋读书志晁公武著,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全书前有总序,四部各有大序,各类小序在每一类第一种书的提要中。每书写有提要,介绍作者生平,讨论书中要旨;或评论学术渊源,叙述篇章次弟。(P95)16、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共56卷,主要是根据他丰富的藏书历时20年而撰成。书中没有总序和大

7、序,只有7类有小序,即语孟类(卷三)、小学类(卷三)、起居注类(卷四)、时令类(卷六)、农家类(卷十)、阴阳家类(卷十二)和音乐类(卷十四)。这些小序着重说明分类增设的原因,或叙述著录内容的分合变化,也反映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意图。17、通志艺文略:是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自经籍至物异等5门为通典所未有者,此外19门均为通典的原目或子目。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就其体例与内容来看,实为通典的扩大与续作,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本书的取材中唐前以通典为基础,并进行适当补充。18、文献通考经籍志:郑樵著,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性史志目录 ,其思想的精华和核心是“会通”的观

8、点 ,与会通思想紧密联系的是他的“类例”原则。艺文略在著录内容上和分类体系上的两大突破 ,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目录学宝库 ,对后世有着积极的影响。19、录鬼簿:元代的戏曲史料性著作,为钟嗣成著,全书为上下两卷,共记述 152位杂剧及散曲作家,书中一些零星的记载,揭示了元代杂剧作家的活动和组织情况并且透露了元代戏曲发展的线索如院本的创作杂剧作家的南迁杂剧作家写南戏的情况后期杂剧的音乐采用南北合套的情况等等。2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永瑢、纪昀主编。编纂四书全书时,将“著录书、“存目书”逐一撰写提要,于乾隆四十六年汇编成此书,二百卷。收录古籍计一万零二百八十九种,是内容丰富、较系统的研究古典文献的重要

9、工具书、解题式书目的代表作。21、书目答问:书目答问是张之洞撰写的一本举要性目承书。是作者因诸生不知“应读何书”及“书以何本为善”而为其开列的学习经史词章考据诸学指示门径的导读目录。书后附有别录及清代著述诸家姓名略。22、目录学发微:余嘉锡所作,其认为目录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在此思想指导下,本书对目录学的发展源流各种体制的利弊得失、历代书目的类例沿革都作了详尽的探讨,被杨树达先生誉为“透辟精审”之作。第三章 古典文献的版本1.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板(也称雕版)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因最初的印刷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广义的“版

10、本”又可以指一切形式的书本。另我们似可对“版本”的定义作出如下表述:由特定工艺制作的、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图书物质形态。(中国古籍版本学)2.寫本:又称手写本,是成书时以手写形式流传的本子,是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的主要版本形式,唐以前的纸书都是手写本。3.刻本:在木上刻字刷印而成的图书。4.手稿本:作者亲笔所写,多增删修改,一般有署名和序跋,最能体现作品原貌,可据以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5.稿本:非作者亲笔所写,但经过作者的校改,一般有作者印鉴。这种稿本又称为清稿本,也能体现作品原貌。6.抄本:又叫传抄本,是根据底本传录而制成的副本。(中国古籍版本学)未经作者过目,更无作者笔迹。有的可能是从稿

11、本过录,价值仅次于稿本。有的仅为转抄,其价值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难见的珍本便依赖抄本得以保存。根据时代可以分为唐抄本、宋抄本、明抄本、清抄本等。时代难以确定的古代抄本统称为旧抄本。7.善本: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来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后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8.孤本:举世无双的本子。如宋刻三十卷本臣注文选、宋刻昌黎先生集考异等都是孤本。(中国古籍版本学)9.活字本:用活字排印的书本。根据制造活字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泥活字本、磁活字本、木活字本、铜活字本、锡活字本、铅活字本。10.影印本:采用照相制

12、版等工艺使原书或原稿得以再现的复制本。影印本具有能够保持作品原貌、出版周期短、制作成本低、价格相对便宜的优点,它的版本价值主要依赖所影印的原本的价值。根据印版材料和工艺技术的不同,影印本可以分为石印本、胶印本、珂罗版印本等。11.卷軸裝:又叫卷子装。(中国古籍版本学)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由尾端向前卷成一束,成为一卷。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为卷子。卷轴装虽然有容量大的特点,但卷面过长,翻阅极不方便。12.旋風裝:又称“龙鳞装”。是将裁成一定大小的纸两面书写,或将两页纸裱成一页两面书写,然后将写好的书页的一端依次粘贴在一张卷纸上,装上卷轴,就

13、成为一本旋风装的书籍。旋风装不仅缩短了卷子的长度,而且增大了卷子的容量,且便于翻检。但是旋风装的散叶在卷曲后可能很难平复展开,反而增加了阅读的困难,因而这种形式后来也没有被普遍采用。13.梵夾裝:本指古印度用梵文将经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的装帧,而后依次将贝叶经顺好,每页穿一圆孔,用两块长条形竹板或木板上下相夹,然后用绳穿过圆孔,在再逐页穿过每页圆孔,最后穿过另一板圆孔。绳头打起比圆孔大的疙瘩,以防脱出。这种装帧方式是两板相夹,又是梵文书写,故称梵夹装。14.經折裝:一名折子装。是唐代后期产生的一种新的装订形式。其制作方法是将写好的长条折子,按照特定的行数,就像折扇那样均匀地折叠成长方形折子,再在

14、前后分别加上两块硬纸片,保护封面和封底。(中国古籍版本学)15.蝴蝶裝:由经折装演变而来。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然后再一叶一叶重叠在一起,在折线处对齐,用浆糊粘再一起,另外三边切齐,再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打开书,可以看到一整页,以版心为中轴,两边各半页,颇似展翅蝴蝶,故称蝴蝶装。16.包背裝:是对蝴蝶装的一种改进。把印好的书页在版心中线处背面对折,让版心向外,单口向内,然后将单口粘连到裹背上,外面加上护叶和封面,这样就产生了包背装。这种形式的包背装也有其缺点:一是单口与包背纸的粘连比较费事,且粘连不牢则容易脱离散乱;二是为了粘连牢固使用过多的浆糊则容易造成生虫生霉,不利于书籍的保存

15、。17.線裝:是对包背装的一种改进。其基本方法和包背装一样,所不同的是,包背装用整纸裹背,而线装只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18.版面界欄:版面四周的边线,上方的叫“上栏”,下方的叫“下栏”,两边的叫“边栏”或“左右栏”,它们确定了版面的大小。19.行款:即行文的款式,包括行格和字数,通常以半页计算。20.版心:也叫中缝、书口、版口,指每页正中较窄的一格,格内常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和刻工姓名。(中国古籍版本学)21.魚尾:版心全长四分之一处的鱼尾形标志。以鱼尾数量区分,有单鱼尾、双鱼尾、三鱼尾等;以鱼尾的方向区分,有对鱼尾和顺鱼尾。以鱼尾的虚实图案区分,有白鱼尾、黑鱼尾、线鱼尾、花鱼尾等。(中国古籍版本学)22.牌記:又名碑牌、木记、墨围,俗称书牌子,是刻书的一种版本记录,相当于今天的版权页。牌记一般为长方形,也有作钟形、鼎形、琴形等其他形状。通常为一行或两行字,用以说明刻书的时间、地点或刻书人、刻书铺号等。23.書衣:也叫书皮,指包在全书最外层的一张纸,这张纸较厚,有保护全书的作用。明末毛晋汲古阁的书衣多用宋笺藏经纸或宣德纸,清初钱曾述古堂的书衣多用自造五色笺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