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案与构思.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2992544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教案与构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心亭看雪教案与构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心亭看雪教案与构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心亭看雪教案与构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心亭看雪教案与构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教案与构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教案与构思.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心亭看雪教案与构思第三中学 陈yongdong(一)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二)学情分析经过学习,初二的同学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汇,但是,文言文中相应的文化背景、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等等都与学生生存的环境存在着巨大的时空距离,文言文语言表达形式、表现方式、词法语法等方面与学生现实语言交际之间也都存在隔膜。加之隐藏在古代诗文中的微言大义,又增加了学生认知理解的难度,学生因而对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排斥、疏离、拒绝的心理。而课堂上,文言文的教

2、学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即使为了应付考试,硬着头皮学了,大多数学生也感到学习起来十分僵硬,因而兴趣不大,障碍很大。久而久之,文言文也就成为学生学习中一头庞然的“拦路虎”。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熟读美读课文,疏通文句。2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教学重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2体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教学难点】从写景、叙事、抒情中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教学思路】本课导入先用图片,旨

3、在激发同学们的兴致,缓解紧张情绪,古诗词的回顾又把同学们的思绪紧紧拉入了本课的内容,力求形象又有效地引出课题。接下来的整体感知部分,是学生对本文的感性接触。这一环节中教师选择了让学生先听朗读带的方式,这样可以给学生树立朗读模版,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并展示,以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本课合作探究环节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是“速读课文找痴行”,“咬文嚼字赏痴景”以及“知人论世悟痴心”。这三个活动由一个“痴”字有机联系为一个整体,又各有侧重,层层深入。这三个活动将朗读、背诵、赏析词句、体悟情感融为一体,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先给予学生品读文本的空间,再用多媒体手段加以强化,再加

4、上简练形象的板书设计,深化了对同学们对文意的理解。最后的配乐朗读,应该可以使同学们的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教学环境】(一)教学方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因此,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给予学生品读文本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资源的应用:本课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力求简约、实用,画面朴素,风格一致,有效穿插录音,图片,文字

5、资料及音乐,力图使课堂充满浓郁的语文味,进而有利于教学相长,促进有效教学的【教学过程】(课间幻灯片播放四幅杭州西湖图片)一、导入新课那位同学知道图片上展示的是哪里的风光?(同学们回答,老师明确这四幅图展现的是西湖美景。)你平时积累了哪些描绘西湖美景的诗词?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同学们回答)我们在诗人的笔下欣赏到了不同季节时令下的西湖景色,那究竟什么时候的西湖景色最美呢?古人为我们总结了这样一句话:(幻灯片出示)西湖观景,晴不如雨,雨不如雾,雾不如月,月不如雪。这句话告诉我们西湖的雪景最美。大家想不想欣赏西湖的雪景?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清代文人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幻灯片:课题)二、初读课文,整

6、体感知。1请同学们认真听朗读,注意字音和停顿。(多媒体播放录音)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和小组同学交流朗读心得,并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来疏通文句,不理解的文句,小组同学一起解决。3请同学们展示朗读(至少3个小组)。4全班齐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请找出文中一个评价张岱的词。明确:“痴”(老师板书)师:“痴”说通俗点是什么意思?( 傻,笨,举止异常)张岱这样一个文学家别人为什么会给他一个“痴”的评价呢?(过渡,引出下一环三、课堂活动,合作探究。活动一:速读课文找痴行师:(幻灯片显示)请从文中找找张岱的“痴”体现在哪些地方。明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天寒地冻,

7、晚上八点,独自赏雪,怪不得别人会给他一个“痴”的评价了。师:张岱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此处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如与众不同,孤独,清高孤傲等词皆可,师可不做评价)像张岱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究竟欣赏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过渡,引出下一活动)活动二:咬文嚼字赏痴景 师:(幻灯片显示)请找出文中集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并读一读。(明确句子,全班齐读。)写雪景的有两句。我想请男、女同学合作来读一遍。男生读前句,女生读后句。(读后师问)大家想想,为什么请男生读前句,女生读后句?明确:因为前句写的景很大气,应该男生读;后句优美,应该女生读。那你认为读好哪几个词,才能读出浩大的气势以及柔美

8、的感觉?明确:男生读好“上下一白”。三个“与”也要读得舒缓点。女生语速要慢,语调要柔和。(教师在此处指导朗读时,当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时,要予以肯定,并让发言同学朗读演示,其他同学细细体会。)男女生再次配合朗读。同学们读得真好,不过老师在读这两句话的时候,对张岱的写法有一点意见,老师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了出来,请同学们为我答疑解惑。(幻灯片出示)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个“与”显得拖沓应去掉,你认为呢?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好不好?为什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讨一下。(

9、师巡回引导)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明确答案。1“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2点线结合,有中国画的美感;极言小,更能体现出雪后天地一色的广阔浩渺。师:如果要我们描写一段雪景,你会怎么描写? (比喻,优美的词句等。)张岱用了修辞手法没有?(没有。)这样寥寥几笔,不加渲染,勾画景物的写法叫什么手法?(白描。)(幻灯片显示:白描:抓住事物的特征,不加渲染烘托,以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和神的描写方法。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这么融情

10、于景的佳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背呢?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把它背下来。背诵展示。如此美景是否只有张岱一个人欣赏到了?不,还有金陵人。(过渡,引出下一活动)活动三:知人论世悟痴心(幻灯片出示)张岱去湖心亭赏雪,不想亭上早有了人,你能从文中看出他们彼此相见时的心情吗?(师生探讨)金陵人在亭上见到张岱心情用文中的词表述:大喜。请同学们揣摩一下这个大喜,朗读“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大喜之情)你现在可以把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吗?(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这样的人。)这样?怎样?文言文翻译中有时可以增添成分,让意思表达的更明确,现在就请你在“这样_的人”间加上词语。(有雅兴之人!有高雅情

11、趣的人!有豪情之人!志同道合之人!超凡脱俗之人!)金陵人在湖上遇到张岱,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张岱也和他们一样满心欢喜吗?(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字做什么解释?(尽力。本不想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得不喝,勉强喝下三大白就匆匆告辞。)张岱为什么没有金陵人那份喜悦激动呢? 张岱是孤傲的,他选择这一特殊时间出行,本想独享西湖雪景之美,不想被人扰了清净。另外,我们要学会“知人论文”,结合张岱的生平,我们或许更能理解张岱当时的心情。请同学们看一下有关张岱的几则材料:(幻灯片出示)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

12、鸟。自为墓志铭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陶庵梦忆自序师:从这几则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张岱的人生有一个重要的转折,促成这一转折的事件是什么?(明朝灭亡)现在再联想张岱的行为,请你用材料中的一个词概括让张岱无法大喜的原因?(故国之思)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字里行间我们总能读到这种追念故国的情思。请默读全文,试着寻找作者表达对已逝明朝留恋的词、句。(崇祯五年十二月。张岱写此文时明朝已灭亡,可张岱依然使用明朝的年号,以示不忘故国,体现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找痴行”,“赏痴景”,最终体会到了张岱对故国的一片“

13、痴心”。(师此时完成板书)我想,此时再让大家读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过渡,引出下一环节)五、配乐朗读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音乐,请各位同学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再读本文,走进西湖雪景,体会张岱的情思。结束语:和张岱同时代有一位文人叫张潮,他曾经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相信随着各位同学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当你以后再读湖心亭看雪的时候,一定还会有不同的滋味。 【板书设计】行景痴 故 国 之 思【教学总结与反思】上完湖心亭看雪,我回味无穷:短文长教,简文丰教真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啊!这份美好,诞生于以下“突破”。以“读”

14、突破。从最开始的全文朗读到重点句子的品味读,“读”是整堂课的主线。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体会心情,在读中丰满人物。“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读”中自有山重水复疑无路,“读”中自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读出了兴趣,读出了韵味儿,读出了精神,读出了灵魂。“读”是主旋律,“读”也成了文言课堂最大的亮点。以“品”突破。如何在“读”的基础上有所深化,从而推动课堂教学,又掀起学生的第二轮的学习兴趣呢?用“品”。语言重在品味,语文课的语文味最主要的体现即在于此。本课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予了学生品读文本的空间,在“读”中“品”,“品”中“读”,既“读”又“品”,相得益彰。文言之学习,成了一种有趣的尝试。这样的课堂,怎么可能不风起云涌呢?感到不满足的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有好些处还开始于老师预先设计好的的“导”,如果能彻底地实现课堂思维从学生始,那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啊!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