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的社会思想.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956158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艺复兴的社会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艺复兴的社会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艺复兴的社会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艺复兴的社会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艺复兴的社会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艺复兴的社会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复兴的社会思想.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思想(2012-06-23 09:19:06) 转载标签: 杂谈原文地址: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思想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思想作者:doctorshi4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思想4.1 文艺复兴的社会历史背景* 文艺复兴时期,从14世纪起一直持续到17世纪初,是欧洲封建社会存在的最后几个世纪,从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人文主义运动、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是这一时期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4.1.1 对中世纪文明的批判* 文艺复兴这一概念带有很强的价值色彩,它从一开始就包含着对中世纪文明的激进批评。* 彼得拉克(Petrarch,1304-1374,意大利诗人,学者、欧洲人文主义运

2、动的主要代表)是历史上最早对文艺复兴精神进行思考的人。* 他第一个提出“人学”和“神学”这一对对立概念,在他看来,文艺复兴前的一千年乃是欧洲的黑暗时代,文艺复兴开始了摆脱黑暗时代、复兴古代学术的新时代。* 这种观点是割断历史的片面观点,否定了欧洲历史在中古时代所取得的成就。但文艺复兴的确标志着欧洲历史的一次大转折。4.1.2 资本主义文明的出现* 15、16世纪的西欧基督教世界正在经历迅速的离心过程,世界帝国和世界教会的理想彻底丧失了号召力,取而代之的是,许多具有平等主权的国家共存的概念。* 中世纪的文化与社会结构趋于崩溃,一种在社会、政治与文化上占统治地位的僧侣与以农业为其经济基础的封建文明

3、正在向一种世俗的工商的资本主义文明过渡。* 这类变化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意大利在若干世纪内一直处在世界主要交通线的十字路口上,城市与商业高度繁荣,国内缺少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这些条件使意大利摆脱了在欧洲其它地方阻碍发展的许多束缚,直接导致了社会思想的巨大变化。4.1.3 意大利的经济状况* 在经济上,商业的扩张摧毁了自给自足的农业经营,并大大促进了市场导向的生产。* 伴随着地理大发现的是财富的积累、贵族的衰败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 旧城市再见积极与活跃,新城市复如雨后春笋勃然兴起,其利益与农业经济不同,故对封建制度采取敌对态度,并要求自治。* 商人日益富裕(土地不再是主要的财富来源),并获得享受

4、高等教育的机会,知识加上财富,使其对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长。4.1.4 意大利的政治状况* 在政治领域,最重要的发展是教会势力的衰落和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兴起。* 国家越来越代替教会成为支配社会的统治势力,国家联合富商,先是打败了封建贵族,而后又成功地从罗马教会赢得独立,与之相伴随的是封建社会分治主义的结束和教会精神势力的普遍主义的衰落。* 在社会日益世俗化的同时,教会本身也在经历一种世俗的过程。* 从精神枷锁下一旦获得解放,既带来了艺术、科学的自由发展,也造成了道德和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泛滥。4.1.5 意大利的社会状况* 在社会组织方面,中古的社会等级秩序正遭到破坏。* 这时期社会等级制依然存在,

5、但同时社会地位身份的升降变化也日益加剧。* 公民的概念取代了臣民的概念,还不十分明确的自由契约的概念取代了传统依附关系的概念。* 社会成为一个角逐的舞台,对手们借助于一切手段并为行动的效益所引导而非为永恒的道德原则所引导。* 在观念和精神上,人们开始背离上帝,转而重视尘世的事务,对人类尊严的颂扬和对荣誉以及世俗的道德观念的追求随之出现。* 这一时期我们看到的是扩张的个人主义,同时也丧失了中古结构以限制个人自由为代价提供的那种安全感。4.1.6 改变的后果: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在所有这些变化中,经济过程无疑是最重要的。商业、金融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兴起,自然改变了欧洲社会的结构,从而改变了它的精神

6、。* 随着从事工商业活动的阶级在社会结构中地位的不断上升,其思想也愈来愈多地灌输给了社会,扩散到了所有阶级那里,扩散到了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所有领域。* 当然,最初只有少数人利用了变化带来的种种好处,那些既未走出中世纪又未在文艺复兴中一试身手的人们,日后大批大批地变成宗教改革的支持者。* 可以说,文艺复兴只是一场英才的运动,而宗教改革则使千百万民众卷入其中,并造成了基督教世界的大分裂。4.2 马基雅维里:政治与道德相脱离4.2.1 人物简介* 尼克尔马基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意大利政治家和历史学家),有过辉煌的政治经历,以佛罗伦萨史和君主论The Pr

7、ince(1513)享誉世界。* 他的政治哲学是科学性的经验学问,以其参与政治事务的亲身经验为基础,即,力求在观察现实生活、观察人的心理、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政治理论。* 他力求说明为达到既定目的所需用的手段,而并不探讨目的的善恶问题。* 他的贡献在于,为政治学加入了理性之光,把政治学从道德束缚中解放了出来。4.2.2 人性本恶* 马基雅维里认为资产阶级首先具有的典型特征是人类的天性,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并且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他从人的实际本性、及其固有的毛病和缺陷(天性自私)出发,讨论政治学的人性基础。* 他认为,任何人要建立国家、制定法律,就必须假定所有人都是向恶的,只要他们一有机

8、会,就总要依这种恶之本性行事。* 如果对人性有足够的了解,就能预言人类的行为,故研究历史是有益的,历史向我们提供了种种不变的人性的事例,从中可以观察人类的各种行为,发现支配人类行为的各种规则。4.2.3 社会高于个人、政治高于道德* 正因为人本性自私自利,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那么只有凭借外在的权力和力量,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个人也只有生活在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统治的社会里,才能保证不受他人侵犯,才有安全感。因此马基雅维里强调社会高于个人,政治高于道德。* 政治致力于社会的安定与秩序,这是国家和君主的利益之所在,为此利益和目的,政治家可以不择手段而不受道德的约束。马基雅维里是第一

9、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学彻底分家的人,因此被称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奠基人。* 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教训是将政治与宗教、道德捆在一起,使前者依附于后者,使精神事务获得有组织的权能(政治资源)。这导致或是精神借组织的权能维持、强求一统的信念,消灭异己的精神,阻碍人类精神自由地开展,或者使精神追逐世俗的权益,导致精神事务的变质。4.2.4 权力作为立法和政治的基础* 马基雅维里首次提出,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作为政治议论的基础。* 他是最早认识到物质利益对于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人,认为,受财产利益制约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特别是立法的基础。4.2.5 局限性* 但马基雅维里的思想确实很少

10、社会学的特点,他热衷谈论的是政治学问题、心理学问题,如人性的种种特点等。* 在马基雅维里的视野里只剩下了统治者与其个人的臣民,他的国家不是一种自然共同体,而只是统治者的一件作品。4.3 布丹:主权论4.3.1 人物简介* 至16世纪末,政治思想上产生了清楚的国家主权观念,即,主权者乃是一国之内的最高权力,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处于独立平等的地位。* 首次对国家主权进行有系统的研究、明确的论证,并使之成为完备体系的,是法国人布丹(Bodin,1530-1596)的共和六论(1576)。* 其目的在倡导一种有力的新国家学说,来支持在法国已趋于有力的领土与国家主权。* 布丹深信政治思想必须以历史事实的

11、观察为基础,研究政治制度应追溯其历史的发展,配合以纵横比较。* 其后霍布斯用历史方法研究政治,孟德斯鸠用比较方法研究法律,都是受了布丹的影响与启发。4.3.2 主权论的思想源泉* 主权论思想若作为一种法权理论来看,最早可追溯到罗马法学:认为政治权力的最终源泉是全体人民,不过人民又将权力授予国君,后者的意志因而具有法权效力。* 中世纪法权理论集中于教权与俗权的关系问题上。教权至上论坚持一切权力来自上帝,君权出于神授,故教权高于君权。至于君权至上论,虽以君权神授论为依据,但强调君权神圣性、君主代天行道。* 中世纪后期,教俗双方最后建立的法权理论则是双剑论(凯撒的事归皇帝,上帝的事归教皇)、倚存论(

12、任何人不经教皇加冕不能做皇帝,选出的教皇又必须得到皇帝的批准)。但这种主张被英、法、西班牙等君主国的强权(世俗),以及宗教改革(宗教自身)所摧毁。* 15世纪复兴的罗马法学思想中,有社团或法人观念,原来仅适用于人数较少的团体(产生了后来的法权主体多元论和政治组织功能观),到后来范围扩大,把全体教会、一国都视之为法人(产生了民族国家、主权国家的思想)。* 严格的说,直到统一的民族国家、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形成后,并对各地封建贵族和教士取得最高控制权、脱离教皇而独立时,现代国家主权论才有出现的可能。4.3.3 布丹的主要观点* 只有在存在一个绝对的、永久的、最高的权力时,人们才能谈论国家,这个最高权

13、力被赋有制定法律和惩治任何违法者的特权,而其本身则不受法律的限制。* 社会关系问题比君臣的政治关系更加丰富和复杂,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国家及所有其它法人和团体都是建立在家庭(一种自然团体)之上的。* 试图为政治学奠定基础。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地理性决定因素上,相信人类地理学(anthropogeography)的知识乃是合理的政治学及成功政治的必要条件。* 提出了与古典城邦(city-state)相对的民族国家(national-state)概念。4.3.4 绝对主权与有限主权的矛盾* 布丹认为,道德与政治有别、并在政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一种自然法观念,即认为道德律为人群关系中所不

14、可缺少之因素,万能的主权者也不能违犯。* 同时,主权者还应遵守与他国所订条约及与国民所订契约之义务。* 另外,他崇信自由贸易、重视私有财产权(自由主义的先驱)。这表明他感觉到在国家(绝对主权)与社会(个人臣民)之间可能存在着对立,因而在寻找一种学说,以便给“臣民对当权者的行动有行使同意权的余地”。* 这些限制主权的观点,就与其绝对主权产生了矛盾。* 另外,他自己也意识到了无限制的权力是危险的,因而认为自然法应该给国家(主权)规定出一定的范围。4.4 莫尔:乌托邦4.4.1 早期乌托邦主义* 托马斯莫尔(Sir Thomas More,1478-1535,英国政治家、人文主义学者和作家),著有乌

15、托邦Utopia一书,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一种非主流的社会思潮早期乌托邦主义的标志。* 该派的代表人物还有康帕内拉(T. Campanella,1568-1639,著有太阳城)、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哲学家、随笔作家、法理学家和政治家,古典经验论的始祖,提出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认识理论,即归纳法理论,著有新大西岛、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新工具论)。* 早期乌托邦主义者大都描绘了一处人迹罕至处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封闭和安定的社会图画,而与真实的生活没有关系。在他们那里看到的是一种乡愁式的怀恋,甚至是对中古寺院生活的一种理想化。* 包括早期乌托邦主义者在内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坚信社会秩序是人为产物,因此能够依环境的要求、永恒的人性特征(不论是什么),对社会秩序加以合理的改良(或改造)。同时他们认为,从过去接受下来的秩序并不是唯一可能的秩序,应该不断的提出、考虑如何组织社会生活这个问题。4.4.2 乌托邦思想* 乌托邦Utopia一书的内容分为两部分:1. 第一部分是对当时英国社会状况所作的现实分析,其结论是:政治、法律手段并不能解决基本问题,如果滋生罪恶的条件依然不变的话,无论如何完备的法律都不能消除现有的罪恶;2. 第二部分的主题,在于设计一个和谐的和自我管理的社会制度,详细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