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76609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内容预览:石榴教学设计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荚散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娴熟诵读全文的基础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石榴的形象(特征),领悟作者对石榴的宠爱之情,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志向。过程设计教法学法:在指导学生娴熟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合作、探讨等方式领悟作者所托之志,培育学生积累美丽语句的爱好和习惯。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1、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石榴的图片或实物,一边让学生说出有关石榴的诗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石榴的诗句和资料)。2、老师补充石榴的有关学问。(课

2、件展示)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花有牢固花和不牢固花两种),果在秋季成熟。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宠爱阳光和暖和的气候。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石榴叶翠绿,花大而艳丽,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依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欣赏。(二)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

3、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闻名的社会活动家o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起先新诗创作。抗日斗争期间,主动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主要作品有:女神(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o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斗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倒戈,苟且偷生。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予情怀。(三)检查预习1词汇积累(结合注释,明确一些词语的音或义)。奇崛 枯瘠 犀利 辟易 金垂 安普刺 忍俊不禁骨朵 柔媚 争妍斗艳 古味盎然 光嫩 潜溢2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试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对

4、于写作意图,学生回答可能不够精确,老师可指出,但不必作结论)。(四)整体感知 新课 标第 一网1朗诵全文(配以轻松愉悦的古筝音乐)。(1)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提示学生留意听老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情感的把握和处理)。(2)学生朗读2-9自然段(每人读一段),然后让其他学生对朗读状况进行点评。(老师稍加评价,意在指导朗读)2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思索完成下列问题。(可以探讨、沟通)在刚才的听和读的过程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石榴的什么感情?请告知大家。参考答案:对石榴的宠爱和赞美之情。(2)作者按什么思路结构全文?可分几部分?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段意。参考答案: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

5、思路结构全篇。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点明石榴的可爱。其次部分(2-;6自然段):详细描绘石榴的特征。第三部分(7-9自然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宠爱和赞美之情。(3)本文抓住“最可爱”这三个字依次描写了石榴的哪些特征?参考答案:依次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和“子粒”。枝叶:(与梅、柳比较)奇崛而不枯瘠,清爽而不柔媚。花:深红色;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比作夏季的心脏。骨朵:“小茄形”,“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玛瑙琢成的花瓶。果实:似“破口大笑”。子粒:“透亮光嫩的皓齿”,丰腴,有酸甜两种o(五)朗读、品尝课文生动形象

6、的语言1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最宠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在小组内探讨、沟通,说出宠爱的理由。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在班上沟通。(老师可作巡回引导,让学生品尝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领悟拟人、比方等修辞的作用)答案不惟一,只要说明理由即可。例:(1)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运用比方和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充溢生命力的特点) (2)石榴树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爽而不柔媚。(对比手法,把石榴的枝干和叶片与梅柳的作比较,形象地刻画出石榴的独特风采崛而不枯瘠,清爽而不柔媚)(3)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垒吗?它会笑你呢。(语言幽默,富有情趣,写出石榴的变更和惹人宠爱)(4)秋天

7、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似乎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这句运用拟人手法,把石榴作为一个有情有义,充溢生命力的人米写,形象地描绘出石榴果实成熟的样子。鲜活的形象和富有动感,的表达令人印象深刻。)2请你用下面的词语各造一个句子,最好运用比方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枯瘠 柔媚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六)作业诵读课文,思索课后练习其次题,并领悟作者所托之志。其次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分析了石榴的形象,初步感知了石榴的美。本节课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借石榴所托之志。(二)局部品尝1齐读第一部分。思索、探讨:第一段主要运用什么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对比写法,点

8、出了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行。2学生品读其次、三部分。(1)文中揭示了石榴什么样的内在特征?(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3、7自然段)参考答案:揭示了石榴毫不辟易阳光的直射-敢于对抗骄阳,毫不示弱的精神;热情、充溢活力、主动向上的品行。(2)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参考答案:第一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石榴花的色调和外形的角度比方;其次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热情”、“充溢活力”、不受束缚这一内在特征比方,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榴热情、充溢活力、主动向上的内在品行。“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朝气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上相像),因而把石榴比作“夏天的,b脏

9、’’。(3)作者宠爱石榴的缘由是什么?参考答案:作者宠爱石榴,不仅因为它漂亮,还因为它别出心裁-在夏日的炎阳下抗争,毫不示弱;充溢活力,主动向上的无畏精神和品行,而这精神正好与作者性格特征相契合,所以宠爱石榴。(三)主题探究(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探讨、沟通后归纳)作者通过对石榴的详细生动的描绘,歌颂了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勉向上的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决的信念和热切(四)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通过质疑互助互学,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互动一起解疑。(五)小结本文写法上的特色提示:新 标 第一 网1抓住特征,细致描摹。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3托物言志,

10、借物抒情。(六)感悟拓展1对比阅读。牡丹的拒绝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静静闭上眼睛不忍寻找。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终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信任牡丹生性宠爱喧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孤独,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副高傲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麻木不仁。惊愕伴随着悲观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1)在作者印象中,牡丹的性格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在文中找答案

11、)参考答案:宠爱喧闹,耐不住孤独,宠爱众人的参拜和瞻仰。(2)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牡丹的什么品行?参考答案: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牡丹的卓尔不群、不愿媚俗的名贵。(3)你知道关于洛阳牡丹的典故吗?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本应当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传闻唐朝时,女王武则天在冬天赏花,吩咐百花齐放,只有牡丹因为自己是花中之王没有听从,从而惹怒武氏,被逐出都城长安,流放东都洛阳,所以洛阳从今成为牡丹的家乡;其次问答案,可引导学生。参考“思维点拨”,学生言之成理即可确定。把牡丹的拒绝与本课课文比较,试举例说说它们在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异同。提示。相同点:两文都运用拟人手法,

12、语言生动形象。不同点: 石榴语言较活泼,催人向上;而牡丹的拒绝一文的语言则较含蓄,让人深思等。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思维点拨:牡丹象征着雍容华贵,它被人称为花中之王。作者怀着参拜和瞻仰的心情来到洛阳,满心以为牡丹也会宠爱喧闹,没想到牡丹“朱唇紧闭,洁齿轻咬”,拒绝盛开。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中之王的卓尔不群、不愿媚俗的名贵品质。作者的心情由期盼变成失落,甚至还有“惊愕伴随着失落和疑虑”,这也引发了作者对牡丹为什么要拒绝的思索。2你宠爱什么花草树木?请向同学们描绘你最宠爱的一种,要求尽量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最好用上比方或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适当抒情。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沟通,然后由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

13、沟通。(七)作业1“思索与练习”中的第四题。2把本课中你宠爱的词语、句子摘录下来,抄进你的摘录笔记本中。教学探讨本文是文学大师郭沫若写于抗日斗争极端困难的关头的一篇名作。由于时代背景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学生对本文的主题思想不易理解。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娴熟地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梳理篇章结构,分析石榴的外形特点;然后品尝课文生动传神的语言,再以造句的形式加以拓展。后半部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落重点品读,学生可以自主思索、可以合作探究,理解石榴的内在特征,领悟作者所托之志,以求突破难点;最终,以比较阅读和口头作文的形式,实现学生实力的迁移和思维的开发。能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方面

14、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用词造句、问题探究、对比阅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朗读贯穿了教学过程,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从整体感知到重点品尝,再到感悟拓展,最终完成了学习任务。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也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围绕教学目标,一方面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然后探讨沟通学习心得,互帮互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子;另一方面,老师设计子富于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和练习,有效地驾驭着学生学习的方向。这样的教学让课

15、堂充溢生气,学生也学得扎实有效。2海燕教学目标:一 着重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同时学习对比、拟人、比方等修辞手法。二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敢于斗争、敢于成功的大无畏精神,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教学设想:一 布置预习:读一遍课文;查字典弄懂不相识的字词;提出不懂的问题。二 如何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要依据散文诗的特点加强朗读、背诵,在讲解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三幅画面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三 结合课文,运用象征手法,以铺路石或牛为题写一篇散文。四 支配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 了解作者写作海燕的经过及海燕的战斗作用、现实意义;弄清以大海为背景的暴风雨到来前夕的三幅图画,正确划分段落。二 通过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的对比,学习对比、拟人修辞手法。教学内容和步骤:一 检查课前预习。老师检查预习。提出要求:要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要求细致听别人提问题,结合课文分析解决)。(在提问题的基础上),明确:要驾驭下列几个拼音;呻吟()胆怯()翡()翠蜿蜒()(拼音可用小黑板展示,让学生上黑板填写)。二 介绍作者。高尔基(1868-19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