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各项工作的整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2735934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各项工作的整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各项工作的整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各项工作的整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各项工作的整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各项工作的整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各项工作的整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各项工作的整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各项工作的整合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北京教育大会提出要在2010年率先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因此,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当前的迫切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创新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以及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一、更新教学观念有人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当前的课改实践,好象是蛇钻进了竹筒,又遇到竹节,前进不得,后退不行。唯一的出路是涨破竹筒,即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开辟新的道路。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树立与落实新观念会引发教学行为的变革。适应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逐步到来以及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指导

2、性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体现在党和政府关于素质教育、关于课程改革等文件之中,也体现在学术界的探讨和先进教师的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在学习、反思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带有个人的烙印。(一)教学的意义从学科本位、单纯社会需要转向人的发展为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些论述反映出对教学意义认识上重心的转移,体现了以人为

3、本的思想。学科本位观念重知识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学科成为中心和目的,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单纯社会需要观念忽视个体人的需要,把培养对象作为原料,按照相同的模式加工成统一的标准产品。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促进全面发展 使学生学会生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知、学做、学会发展、学会共同生活。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报告指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全教会把素质教育的重点定为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

4、主题报告书题目就是学会生存。2004年第47届国际教育大会通过的主报告中,将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包括融入社会或其他地方或国家的终身能力,列为对教育质量评估的四项标准之一。教学中要使知识技能获得的过程,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自我选择、自我调控、最佳发挥的过程,成为依据现实条件创造最优效果的过程。2促进主动发展使学生学做主人要促进学生发展,就必须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在这一领域内,教学活动便让位于

5、学习活动。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地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为了实现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教师要关注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关注、牵挂学生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国际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不受惩罚;儿童有权对涉及他的一切问题发表意见;儿童是脆弱的,需要受到妥善对待。罗杰斯提出,要“使儿童不局促不安,喜滋滋地上学”。日本学者评论说:“不注重学生心理变化的教师,以教材为主导的教学,以威胁为手段的管理,在这一切横行的教育世界里,罗杰斯的倡议只能是一场梦想。”尊重并发挥学生的权利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标志,学生应具有的权利包括自由发言权、质疑权、交流权、沉默

6、权、对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权等。学生成为教育主体,需要在教师的作用下实现。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把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要,把学生的需要提升到符合社会要求,使他们自尊自强而又积极主动地发展自身的同时满足社会要求。实现这一职责需要创造性劳动,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心理实际创造作出适宜的教育环境、内容与方式。 3促进差异发展 使学生学会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由以往关注智能有多高转变为智能类型是什么。“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教育同时具有社会化功能和个性化功能,长期以来对后者重视不够。义务教育不应该或不仅仅是为高一级教育打基础,而应该是为每一个人提供公平发展的起跑线

7、。要从选择适宜教育的学生转变为创设适合儿童的教育。教育不像工业,而更像农业。要承认差异,不仅承认发展起点的差异,而且承认发展结果的差异。 (二)教学内容从传递执行转向创生开发传统教学观念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由政府和学科专家确定的,教材成为圣经,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这样从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派纳指出:课程是非常复杂的对话,课程不能仅仅归结

8、为制度文本,它不只是由专家或教科书作者所编写的材料,教科书只是起点。课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所生成的有意识的文化活动。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创生与开发教学内容,首先可以根据时间和学生特点调节有关内容顺序与组合。其次,要适当扩展内容,作到与社会及生活联系,展现过程与方法,提供创造条件。美国10岁小学生以“中国的昨天与今天”、“我看什么是文化”等为题写作文,其内容的扩展与创造是值得借鉴的。此外,要调动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包括因特网、资源库、主题网站、图书及生活实物等。最为重要的是教学内容要经过教师的心血加工。一名特级教师认为,最好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适应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是自己的心血流淌出来的。(三)

9、 教学过程由被动转为主动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按照B.means等人的观点,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主动型、投入型的学习,使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变被动为主动,需要深化对教学本质的认识,把教学作为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过去教育学和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学生的课堂生活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孤立起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生气,学生学习丧失主动性,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著名教育理论家叶澜教授主持的国家教育科学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提出,

10、把基础教育看作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奠定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构建新的现代教育观念体系。新基础教育观从生命的高度用生存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人生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师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否尊重了学生和教师作为生命个体的生命活动,提高他们生命存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杜威指出:“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所做的准备”。教学应与问题相关,或解决问题中所必须的,应该和生活紧密联系,与学生的心理紧密联系。 为了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改变教学设计的思路,由对知识的逻辑分析讲解转变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活动设计,使

11、学生经历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其次,要挖掘知识所蕴涵的教育意义,提高教学活动的美感价值,着重考虑怎样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同时成为道德体验和审美体验过程。此外,要创设使学生高效活动的条件,活动过程注重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资源与工具,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赞赏激励、灵活应变,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二、创新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2000年发布的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三维的教学目标要求。几年来,对于三者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具体设计,在认识上没有多少新的进展,这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我们考虑,首先以课标

12、为基础,参考教材确定有关的知识点,其达到程度应以动宾结构的语式来描述,可以通过测查来检验。然后,根据知识及学生特点设计获取知识的活动,学生从事什么活动就可以培养相应的能力,确定相应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目标的达成主要通过观察来检测。同时,挖掘内容的教育因素,自然贴切地育德于教,提高活动的情感价值,使学生获得积极深刻的情感体验,以此来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主要通过观察来检测。2 实现教育技术标准、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中国教育技术学会最近颁发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标准包括基本要求和绩效指标两部分。基本要求包括:掌握相关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技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3、运用技术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运用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与技术相关的道德、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技术系统、技术资源和软件。绩效指标对各学段应达到的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实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可以使学生具备相应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绩效的提高,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施这一标准的最佳方法是进行教育技术标准、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关键是做好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主要环节,应考虑是完成课程标准和教育技术标准中的哪些规定。2.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14、传统的宏观教学模式集中体现于凯洛夫的五段教学: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巩固训练、布置作业,其核心是讲授新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宏观教学模式可以表述为:创设情景、活动建构、拓展应用、总结评价,其核心是活动建构。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观教学模式有抛锚式、支架式、随机进入式等,国内外还创造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是教学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目前主要应用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国际上现在兴起“结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的理念,就是在教学实践中要选取恰当的学习方式、媒体方法以及组织形式,使之合理组合。根据具体情况构建

15、多种多样的中观、微观教学模式,是广大教师创造性体现,也是深化教改的必由之路。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课改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黎加厚)。教育环境也称学习环境,它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手段、条件,同时是学习过程。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是大有可为的,要从实际出发逐渐拓展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应用:(1) 演示工具。教师可以选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的内容演示,以利用Powerpoint或多媒体制

16、作工具编制演示文稿,还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动态演示实验或科学现象。(2) 个别化学习工具。包括自主浏览,学生从因特网、校园网、教师编制文件夹、电子互动书和网页等自主获取信息,使学习空间拓展,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变过去“书本是学生的世界”的状况,而让“世界”成为学生的书本。此外,是个别化学习课件,有操练型、模拟型、仿真型、问题求解、个案分析、反馈练习等。如用“几何画板”学习几何,用“超人汉字”学习识字,“天空网络教学平台”、“Z+Z智能教育平台”等。还有电子作业支持系统(EPSS),国际上提出的本系统概念是支持个别化学习的强大工具。它可以让学习者“边干边学”,而通常课件是“先学再干”。学生将问题输入计算机,系统会找到答案或解决方案,还可以进一步提供相关的知识内容讲解。(3) 信息加工工具。利用计算机本身所带的操作系统和软件进行操作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