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2722954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二、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2、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哪些? 答:(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 的框架而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 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 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3、简述毛泽东在1957 年提出的教育方针,以及邓小平在1985年重申该教育方针的历史与 现实意义。答;(1

2、)教育方针:1957 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 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 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历史与现实意义:“三个面向”成 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战略方针,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界掀 起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教育改革的浪潮。三、论述题 结合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试述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 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答:(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

3、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 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 要行动指南;(4)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面对依法治教、教育公平、课程改 革、教育创新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和思想方法,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独立进行马克思主义

4、的教育理论探讨和教 育科学研究,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不断发展。 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道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 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2、生物起源论: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生物起源论强调了人的生物属性和动物本能,但它抹杀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忽略了教育是人类

5、社会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这一特性,因而是不科学的)3、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夸大了模仿在 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这一本质规定,从根本上抹杀了教育的有 意识性,从根本上否认了人的社会性,把人类社会有意识地提升人格的活动等同于动物无意 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论: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观点对教育的起源进行了分析,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 过程中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劳动起源论是关于人类教育起源的正确主张, 其正确性与合理性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6、)5、正规教育:正规教育是指由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的、 有组织的、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培养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 训练和培养活动。6、非正规教育:a、菲利普库姆斯认为:非正规教育是业已建立的正规体制以外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b、教育大辞典认为:非正规教育是指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各种教育影响下,个体 从家庭、邻里、工作娱乐场所、图书馆、大众宣传媒介等方面获取知识、技能、思想、信仰 和道德修养的过程。c、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认为:非正规教育是在正规教育系统外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 的教育活动。7、实体教育:指在一个现实的空间里,根据现实空间里的要求

7、来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教育。8、虚拟教育:虚拟教育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的限制,是以电子 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空间为媒介而展开的一种教育形态。二、简答题1、简述古代教育的特征。 答:(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2)教育对象有了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 的等级性;(3)教育内容逐渐丰富且与生产劳动相分离;(4)教育方法较多崇尚呆读死记与 体罚;(5)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6)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答:(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日趋密切;(3)教 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手段多

8、样化;(4)教育施治的法制化与民主化;(5)人文教育与 科学携手并进;(6)教育日益显示出开放性和整体性。3、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三、论述题1、结合新的时代发展和各国教育实践,谈谈你对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教育除了具备现代教育的一些特征之外,从世界范围来看,还体 现出全民化、现代化、国际化、终身化、信息化等发展趋势。2、谈谈你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主张。 答:(1)教育的本质是解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2)教育本质的主张包括上层建筑说、生产 力说、双重属性说、多质说和特殊范畴说五种观点。a、上层建筑说:社会存

9、在决定社会意 识,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它对整个社会生活,特 别是对社会意识具有制约作用,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b、生产力说: 教育是生产力;c、双重属性说:该学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从来就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传授一定生产关系所要求的社会思想意识,具有明显的阶级 性;另一种是传授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劳动经验和生产知识,为发展生产力服务;d、多质说: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本质也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特殊 范畴说:认为对教育本质的研究,应抓住教育的内在矛盾结构,寻找教育的特殊性,从而得 出教育是独

10、特的社会现象,是特殊的社会范畴的结论。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教育系统对个体、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作用和 影响。2、教育的经济功能:指教育系统对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3、教育的人口功能:指教育对调整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改善人口质量和提高全民素 质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二、简答题1、教育有哪些经济功能? 答:(1)促进经济增长;(2)推动科技发展;(3)提高劳动者素质。2、教育有哪些政治功能? 答:(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2)提高社会政治文明水平;(3)促进社会政治变革;(4)培 养社会政治人才。3、教育有哪些人口功能? 答:(1)教育

11、是调控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经;(3)教育 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4)教育有利于人口流动和迁移。4、教育有哪些文化功能? 答:(1)文化传承;(2)文化选择;(3)文化交流;(4)文化创新。三、论述题 教育发展是如何受社会影响的? 答:(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3)生产力发展影响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 式;(5)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6)政治制度影响教育宗旨和目的;(7)政治制度 影响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8)政治制度对教育管理体制有着重要影响;(9)人口数

12、量影 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10)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 略重点的选择;(11)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就业结构影响教育发展;(12)文化观念影响教育 观念;(13)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14)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题1、人的身心发展:身体的发展指向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生理机能的完善;心理的发展指 向个体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方面的发展和完善。2、遗传因素: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3、成熟:个体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在遗传因素的控制下自然生长,从而达到比较完备状态 的过程。4、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对个体发

13、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5、个体社会化:个体在其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社会交往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 语言、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创造社会新文化的过程。6、个体个性化:就是在人的共同社会性的基础上,发挥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把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彰显出来,实现个体我与社会我的统一,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二、简答题1、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特征?认识这些特征对于教育有什么意义? 答:(1)特征:人的身心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和互补 性。(2)意义:a、教育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顺序性的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 展,提升人的发展

14、水平;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根据各个阶段身心发展 的不同特征,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施予符合 该阶段年龄特征的教育。C、按照人的差异性,教育就是要适合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做到因 材施教、长善救失,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人的发展。d、身心发展的不平敏衡性,要求教育 工作者要抓住身心发展的敏感期。d、利用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原理,鼓舞学生的士气,培养 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教育的重要内容。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遗传因素、成熟、后天获得性素质、自我意识和主 观能动性;(2)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

15、因素: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环境 对人的影响有自发和自觉的,有积极的和消极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也与个 体的发展水平有关;(3)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人通过实践活动得以发展;实践活动 是使人的潜在的、可能的因素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影响取决于活 动的组织制度和人的自觉性。3、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有哪些独特价值? 答:(1)学校教育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为个体发展做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规范;(2)学校教 育加速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又好又快地发展;(3)学校教育能够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 展个性;(4)学校教育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个体生命发展奠基。4

16、、简述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及其表现。 答:(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形成社会价值观、完善自我观念、掌握社会 技能和塑造社会角色等四个方面;(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唤醒人的 生命自觉,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促进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实现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三、论述题1、结合实际,试论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答:(1)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人为出发点;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 职能;“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2)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和发展的主体:确立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3)坚持教 育创新: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制度创新。2、列举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各种理论,并对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