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562618712 上传时间:2024-06-30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课件新人教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巩固与发展第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明朝的灭亡 政治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腐政治腐败败:皇帝疏于朝政皇帝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纷争不已已,大臣们更是大臣们更是 ,争权夺利。争权夺利。2.社会社会动荡动荡:各级官吏盘剥民众各级官吏盘剥民众;皇室贵族、宦官、官僚、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地主等疯狂 ,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结党营私结党营私兼并土地兼并土地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李自成起义了解李自成起义;知道清朝入主中原。知道清朝入主中原。李自成起义

2、推翻明朝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原因原因:(:(根本根本)明朝末年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政治腐败,赋税苛重赋税苛重,异常尖锐异常尖锐;(;(直接直接)北部一带连年灾荒。北部一带连年灾荒。2.起起义义:广大农民纷纷举行起义。广大农民纷纷举行起义。的队伍发展迅的队伍发展迅速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成为起义的主力军。3.口号口号:“”。阶级阶级矛盾矛盾陕西陕西李自成李自成均田免赋均田免赋4.建立政建立政权权:1644年年,李自成在李自成在 建立政权建立政权,国国号号 。5.明朝明朝灭灭亡亡:年年4月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下,攻进北京城内攻进北京城内,明朝末帝明朝末帝 在绝

3、望中自缢。统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西安西安大顺大顺1644崇祯崇祯 满洲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满洲洲兴兴起起(1)建立政权建立政权:1616年年,基本统一了女真各基本统一了女真各 部部,建立政权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国号大金,史称史称 。(2)发展发展:1635年年,皇太极改族名为皇太极改族名为 ;次年次年,改改 国号国号为为 。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后金后金满洲满洲大清大清2.清兵入关清兵入关 (1)清兵入关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以后明朝灭亡以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 领领 降清降清,引清

4、军入关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李 自自成的军队成的军队(2)在山海关交战失利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退回北京,随即离京随即离京 西行西行,转战各地转战各地,最后失败。最后失败。吴三桂吴三桂李自成李自成 探究一探究一明朝灭亡的原因明朝灭亡的原因 材料材料一一:明神宗时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万顷;熹熹宗宗时时,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顷计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顷计,魏忠贤魏忠贤占占地万顷以上地万顷以上;崇祯帝时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以 上上,占云南占云南耕地的耕地的1/3。材料材料二二:李

5、自成提出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均田免赋”的口号。的口号。材料材料三三:朝求升朝求升,暮求合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开门 拜闯拜闯王王,管叫大小都欢悦。管叫大小都欢悦。歌谣歌谣(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问题问题: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什么联系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什么联系?探讨探讨“均田免赋均田免赋”的的 进步进步性。性。联系联系:由于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由于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李自成针对这一情况李自成针对这一情况提提出了出了“均田免

6、赋均田免赋”的口号。的口号。由于由于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李自成针对这一李自成针对这一情情 况提况提出了出了“均田免赋均田免赋”的口号的口号。进步进步性性:“均田免赋均田免赋”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和减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大大激发了农民参加起义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农民参加起义的积极性;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在中国农民战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第一次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农民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标志着中国农民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况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况?

7、情况情况:李自成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李自成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均田免赋均田免赋”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和减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大大激发了农民参加起义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农民参加起义的积极性;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在中国农民战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第一次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农民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标志着中国农民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李自成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李自成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4)根据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李自成起义能够灭亡谈谈李自成起义能够灭亡 明朝明朝的原

8、因。的原因。原因原因:明末政治腐败明末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社会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尖锐;李自成提出李自成提出“均田免均田免赋赋”的口号的口号,深得民心深得民心;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不许妄杀一人妄杀一人;起义军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起义军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李自成建立政李自成建立政权权,以作号召。以作号召。明末政治腐败明末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社会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尖锐;李自成提出李自成提出“均田免均田免赋赋”的口号的口

9、号,深得民心深得民心;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不许妄杀一人妄杀一人;起义军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起义军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李自成建立政李自成建立政权权,以作号召。以作号召。探究二探究二满洲兴起满洲兴起,清朝建立清朝建立 材料材料一一:1616年后金建立。经年后金建立。经1621年的年的“辽沈之战辽沈之战”、次次 年年的的“广宁之战广宁之战”,后金已领有辽河以西的东北地区后金已领有辽河以西的东北地区,进进 逼山逼山海关海关,拥有了拥有了“逐鹿中原逐鹿中原”的根据地的根据地摘编自中国古代农耕与游牧社会交往的历史脉络摘编自中国古代农耕与游牧社会交往的历史脉络材料二材料二:皇太极

10、皇太极(如图如图)。材料材料三三: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个 皇皇帝帝,逃跑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从关外又杀进来一个皇帝从关外又杀进来一个皇帝。(1)后金的建立者是谁后金的建立者是谁?他是哪一个民族的著名领袖他是哪一个民族的著名领袖?历史历史上该上该 民族民族还在何时建立过政权还在何时建立过政权?建立建立者者: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民族民族:女真。女真。时时间间:1115年。年。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女真。女真。1115年。年。(2)结合所学结合所学,说说材料二中人物的功绩。说说材料二中人物的功绩。功绩功绩: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大清改国号为大清,为清朝入主中为清朝入主中原原,统一全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答案符合史实即可答案符合史实即可)(3)材料三中材料三中,“从关外又杀进来一个皇帝从关外又杀进来一个皇帝”反映了哪一反映了哪一 事件事件?“关关”指的是什么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事件事件:清军入关清军入关。地方地方:山海关。山海关。改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女真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大清改国号为大清,为清朝为清朝入主入主 中中 原原,统一统一全国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答案符合答案符合史史 实实即可即可)清军入关清军入关。山海关。山海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