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学习.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60406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孩子学会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孩子学会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孩子学会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孩子学会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孩子学会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孩子学会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孩子学会学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让孩子学会学习 一、突出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这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引导、组织、合作的对象,教师的教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力求课堂教学结构完整,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个中心,片面追求完整而舍本逐末。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孩子主动参与,勇于于质疑,畅所欲言的课堂。在课堂上孩子可以提出“老师我不同意你的方法。”“老师我的方法更简单”“老师我有一点没听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教师能够积极关注学生的反应,注意学生行为、情绪的变化,同时顺应变化作出合理调整的课堂。教师就好比会“读心术”,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开始就在分析学

2、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揣摩他们是否内心有困惑,随时都在思考着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充满肯定和鼓励的课堂。像这样的语言经常在教室里回荡:“你刚才的发言真是太精彩了!”“不用害怕,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吧!”“我们大家给某某某打打气,加加油吧!” 二、重视思维培养,突出数学特点。 1.、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就 要找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孩子会的不教,孩子能自己尝试发现的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需要引导的才能发现的要精心设计掌握分寸。如教学义务教育十一册教材中“圆的认识”一课时,直径、半径的概念及其关系可以

3、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教师可以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一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老师表扬两生观察仔细。其它学生倍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印象深刻。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了,老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要画圆了,孩子充满对圆规的好奇心,孩子早已等

4、不及要自己试一试了,老师索性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体会圆心决定远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循序渐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和创造性地工作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但是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能力贯穿了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透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遵守逻辑规律,正确地运用分析比

5、较、直观形象、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各种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由已知到未知,建立有序的概念。新知的学习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之上的,解决一个问题也是从已知条件推导出结果的。例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们要先复习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因为有了什么才得到什么。通过这样有顺序的教学,有顺序的思考,有顺序的表达,长期的有目的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必备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其次,老师要重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的过程通过语言,来呈现,语言的表达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老师要抓住孩子习惯形象思维的特点,多操作,多演示给孩子提供语言表达的材料,

6、帮助孩子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孩子的学习模仿性很强,老师要经常给孩子提供语言表达的模式如:“因为什么,所以什么。”“我看到什么 ,发现了什么?”“已知哪两个条件,我求出了什么。”老师不懈的指导,孩子反复的表达和体会,使孩子明白思维的逻辑关系,不断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3、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灵活解决问题,敢于创新的习惯。如,一位教师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她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9+9+5+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

7、计算。于是一个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另外一题多解,也是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如,义务教育十二册教材中的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以用6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行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驶的路

8、程是顺风时的5份之4。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就应往回驶了?”老师要求学生用几种方法解答,并说出解题思路。第一种解法:因为这艘轮船往返行驶,驶出路程等于驶回路程。若设驶出最远路程要用x小时,那么驶回时要用(6-x)小时。列方程为:30x=(304/5)(6-x)解这个方程得x=8/3,那么,驶出最远路程就是:308/3=80(千米)。第二种解法:先求出逆风时的速度:304/5=24(千米),然后设这艘轮船最多驶出x千米就应往回驶了。根据行驶往返所用的时间关系,可以列出方程:X/30+X/24=6,解这个方程得,这艘轮船最多驶出80千米就应往回驶了。老师问:还有其它解法吗?这时,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

9、生举手了,他说:“我是这样想的,先求出这艘轮船逆风行驶时的速度:30 4/5=24(千米),然后把这艘轮船最多驶出的路程看作单位1,根据往返所用的时间关系,可列算式:6(1/30+1/24),解这个算式得这艘轮船最多驶出80千米就应往回驶了。”这个同学利用的是类比思维方式,他是从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联想与它类似的一个熟悉的问题即工程问题。用熟悉的问题的解法来思考解答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创造思维的火花感染着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当孩子拥有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了,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 三、习惯培养,着力长远发展。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近代,我国教育家陈

10、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 足见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有多大,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上如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其中三项习惯的培养是重点。1. 培养学生会读的习惯。数学语言中一字之差、符号的一笔不同,其意义就相差甚远,比如“除”与“除以”、“+”与“”等等 ,因此无论阅读数学课本,还有读题目的,都要强调有研读的习惯。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把难点、疑点圈点勾划,读完后要能抓出主要内容、重点的句子、词语;能体会出相关联的条件,这有助于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使思路更明确,广阔。如在教学“比”

11、一课时,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学生很快知道什么是比、比的读写法、比值、比各部分间的关系,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学生读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探究和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读,更要指导学生如何精读,研读,引导学生逐渐由“读会”走向“会读”。2.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学生专心听讲能力的培养是学法指导中最基本的环节,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条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为交流活动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使学生会听、乐听、能听,这些要靠我们平时在以下三方面的培养。首先要学会认真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不仅要让学生肯听老师讲的内容,要让学生会听同学的发言,听老师同学的发言,不插嘴;

12、能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自己收集他人发言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其次,要用“心”、用“脑”去听课,要进入角色去听课,不仅要听出老师上的新知识,复习的旧知识,还要听出老师上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听出老师同学的解题方法、技巧,领悟出分析过程中的常用规律。 3、培养主动学生运用符号化、画图等基本分析方法的习惯。 能够主动地把语言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运用画图、列举等方法把抽象的描述转化为形象的图示,可以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准确理解题意,培养孩子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垂直于C,又有第三条直线B与C平行,那么,直线A与直线C的互相(垂直)。类似的题只要孩子主动画画图就能正确解决,但在现实中有的孩子往往害怕麻烦,不去追根究底,凭感觉作答。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教学生把文字描述数学符号化、画图分析等,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等意识到主动运用这些分析方法的好处,使孩子养成主动分析的习惯,培养其思维的严谨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才能让孩子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只要教师通过各种恰当的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