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2.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46952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2.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案例分析 作者: 黄青密 (小学语文 广西崇左市小学语文十五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 / 2066 发表日期: 2012-12-19 21:34:03 | 优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讲:一、有效教学的有关概念、相关因素和基本理念,二教学有效的关键之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和裁剪,三、教学有效的关键之二:教学目标的科学设置和正确表述,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例谈。 一、有效教学的有关概念、相关因素和基本理念 1、什么叫有效教学? 规范地说: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它是一种能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学生能

2、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的教学活动。 它主要从三种视角界定了有效教学:一是从教师教学行为的角度看质量的高低。我认为是:要考虑老师的预期目标是什么,是否恰当?是否细化、是否看得见摸得着、不玄乎、教师自己是否非常明确而清晰?上完课老师觉得目标是否实现,实现了多少?二是从学生所得的角度看效果的有效性。学生在学业上是否有所获,有提高,有进步。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所以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

3、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学生学的效果和教师教之间又是怎样联系的?我们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什么”与“学得怎么样”,是和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实现的程度紧密联系的。三是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简单地说同样的教学时间看你的质量如何? 2、课堂教学的参与要素: 从对象来看,要素有:小学生、教师与小学语文教材,其中教师是有效教学的最核心、最可变、也最应该改变的要素。 从过程来看,要素有:有效的课前准备即有效备课、有效的教学实施和

4、有效的教学评价、有效地练习设计及反馈,这四个环节中,有效备课时前提。在有效备课中,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有效课堂的核心和灵魂;深刻的教材解读是有效课堂的物质依托;充分的教学预案是有效课堂的蓝本。 从结果看,要素有:效果、效率和效益。我们不去细分概念,我们关注这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的矛盾:学生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了,学生不一定真正学会了;学生充分体验,时间却又不允许;达到同样的知识目标,取得一样的教学效果不一定非得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传统的接受学习似乎更有效。这里面存在一种价值取向。从这个角度看,这三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效果,更侧重于感性、过程;效率,更侧重于理性、结果;效益,这是一种综合考量

5、。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寻找三者之间的平衡,而不能孤立地、机械地去看每一项。既要看效果,又要看效率,更要看效益。有效就是要追求这三点的平衡。 3、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了“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

6、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如作业和试卷的设计,要能检测出这一节课、这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所得和学习效果,教与测要紧密结合。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当然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适当的强调可测性和量化是必要的。通过对有效教学的概念、相关因素和基本理念的学习,希望老师们对有效教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厘清概念,才便于有效实施。 二、教学有效的关键之一:教材解读和裁剪 这个环节,我实际上是讲备课,只不过不是仅仅讲教案

7、预设。教师的备课十分重要,可是说难听一点,不备课也可以上课的;花了整整二十个小时备课,上课是要好一些,但肯定好不了20倍,甚至好不了一倍。这就要考量一个老师的责任了。 从教师有效备课来看,分教材的解读和裁剪、教学目标的确立、科学的教学预设三部分。在教学实际中,老师更重视教学预设,就是写教案、写教学过程,而往往忽视前两项工作。因此,教什么、达到什么目标不十分清晰,怎么教、教的效果如何,也将大打折扣。我是这样认识这三者关系的:教材的解读和裁剪是有效备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表述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引领,科学的教学预设是有效教学的蓝本。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材的解读和裁剪是探寻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8、。也就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 教材的解读和裁剪要做到:教什么要清清楚楚(钻研教材的要求);在什么起点上教要清清楚楚(摸清学情备学生);教到什么程度要清清楚楚(教学目标及达成度);为什么这样教要清清楚楚(科学的教学理念);怎样教要清清楚楚(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得怎样也要清清楚楚(有效的可测的教学效果)。江洪春钻研吃透教材 考量教师的责任和功底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什么,指教学的内容。教什么是方向问题,怎么教是技巧问题。如果教学方向出了偏差,就会南辕北辙,再好的教学设计和方法都会失去意义。 教材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内容观的体现。应

9、该说,“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其实并不能划上“恒等号”,因为“教材内容”往往必须经过适当删削与剪裁之后方能变为“教学内容”。否则,教学就很难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如果教师贪多求全,企图把众多内容“最大化”地交给学生,那常常会令教学的“预算”无法变成“决算”,岂不让人“一声叹息”?(二)开发教学内容的基本方法:1、对文本特征的研究与判断。事实上,上乘的教学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在充分保证对教材内容全盘兼顾的前提下适度彰显自身的“个性”,以便“集中火力”地发挥其“例子”功能,真正做到因“课”制宜。如果课文音韵铿锵,则朗读训练当加大份量;如果课文结构精巧,则谋篇布局需有效提示;如果课文

10、词句华美,则品味咀嚼要不惜余力,如果课文意境深邃,则研磨揣测应做深做透。 2、对学生需要的研究与判断。 3、对教材编者意图的研究与判断。 (三)怎样体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1、准确把握教学基点,确保教学内容不缺位、不越位(课标和学情) 要认真研读课标,做到心中有课标。依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明确学什么,不学什么;教什么,不教什么,教到怎样的程度。只有不折不扣地达成年段目标,体现阶段性,才能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小学阶段的总目标。 还要准确把握学情,树立心中有学生的教材观。在备课时不妨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

11、了相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程度? (3)哪些知识是学生未知的、难知的,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 (4)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趣和关注点? 2、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标,保证教学内容不错位(这一点不作具体阐述) 3、深入钻研教材,恰当安排教学内容(重点讲) 教材文本是发展学生素养的重要资源,所以教师要重视研读文本,挖掘文本资源。准确解读文本是底线,最好能深刻解读文本,最高境界是能独立、独到地解读文本。 为什么要细读文本?文本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有时候,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全面。这就需要教师去阅读大量的与文本有关的文章,帮助自

12、己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人文内涵,思想意识等以及作者所处的社会情况、自然情况,提高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这其实是把自己原来的“一桶水”变成“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江”。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修养,才能使解读由错误到准确,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由平面到立体。(“写什么”和“为什么写” 这是一般读者的身份)在深入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要多考虑这篇文本为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哪些可供开发的资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化,何谓“教教材”?教课文讲了什么;何谓“用教材教”?通过课文教语文的知识能力等。怎

13、样细读文本?除要全身心地跟文本接触,潜心钻研,独立思考。教师还必须学会从多角度读懂课文,读懂教材。作为一般读者来读,只要明白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深入一些,以文本的知音身份去解读文本,领略文章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写作之精妙;要以教师的身份来读,思考文本是怎样写的,用什么方法写,去发现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的资源;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读,以孩童的身份去审视教材喜欢学什么?喜欢怎样学?会有哪些问题? 钻进去走出来,深入浅出。钻进去就是把书读厚,就是深入;走出来就是把书读薄,就是浅出,那些方面要浅出呢?就是要确定哪些教材内容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哪些要,那些不要,要的内容教到怎样的程度,一定要简化头绪,精简教学内容;

14、还要思考怎样教学生才学得懂学得生动有趣。 所以说,细读文本,正确把握教材,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4、整体把握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有效教学首先依赖于教者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一个教师教学的基点,了解一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一个单元的知识在学段中、在整个知识领域中的地位,明晰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将单篇教学纳入单元教学的视野,全面系统地处理教材,设计教学。 5、简化头绪,精简教学内容(这一点不作具体阐述) 6、文意兼得,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一般的教学,甚至部分公开课也往往重视“写什么”和“为什么写”,忽视“怎么写”和“用什么写”。这就是“得意忘言”。(得“

15、意”:就是明白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了解中心思想;得“言”就是指语言的习得,即语言的诵读、理解、感悟、赏析、并积累、运用;)阅读教学必须由单一的“披文得意”转向既“披文得意”又“披文得言”,即文意兼得。要得意、得言、还要得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式)。 如何文意兼得,感受语言的力量?分析解读课文的语言表达,一般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先总讲,后具体讲)布局谋篇(指:结构、思路、顺序等,这些布局上的特点以及它在表达上的目的、意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识并领悟其表达的作用、效果。不仅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关注,更要从写作表达的角度来加强。)、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衬托等及其它们的作用。这一点在教学中老师还不够关注,高年级一定注意,这是读写结合的好例子。)、遣词造句(词句的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等,以及它们的特点、作用、效果。这一点教学中还要强化。)和语言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