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聂文卿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2454759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聂文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聂文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聂文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聂文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聂文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聂文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聂文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参赛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依靠字典词典掌握生字词。2)预习课文,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作者鲁迅及写作背景3)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作好记录。二教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作家作品,结合背景理解文章。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4、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5、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的描写事物,养成自主观察和表达的习惯。(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

2、妙处;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2、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3、分层整体导读法、讨论法、诵读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鲁迅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探求各种知识的精神,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并在学习中正确分析和认识私塾教育这种教学方式。【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领悟本文写景的手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通过复述课文,学习本文选材、组材的技巧。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 1、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 2、有些难理解的词语。【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 、互联网。三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结合两个

3、地点,叙说了“我”成长的经历,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恋歌。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状况,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表示不满。文章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这一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四教学方法本篇文章,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实行“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在于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逐步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解答问题。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而且应该让学生

4、知道是怎么写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 合作探究的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综合运用启发式、多媒体演示、互联网搜索等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抓住重点,深入浅出,细致分析,整体把握,一定要避免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不得要领。第一部分写百草园部分要详讲,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部分可略讲。本文的第2自然段,写百草园里的生活情景,描写生动、具体、形象,应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揣摩而理解、掌握。本文的后一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对封建教育的批评、否定。让学生大体理解就行,不必深究。关干长妈妈讲的故事、私塾先生读的文章,并非重点内容,点到即可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所接触的鲁迅先生的第一篇作品,文

5、章篇幅又较长,词汇丰富,需用一课时来简介作者和作品,正字音,释词义。教学时对重点段落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并结合学生实际安排适当的小写作,拓展思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学习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的方法,理清全文的段落结构。 2指导学生阅读并书面分析“我”的乐园-百草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学 过 程导入:由作者简介(鲁迅)及写作背景 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会发生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

6、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 所以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 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对束缚其身心发展的教育不满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我们今天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作者对儿时两种不同生活的回忆。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下面让我们走

7、进百草园,去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阅读指导:1 听课文朗读,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认真听读,随手划出生字、生词;标出段落序号;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做准备。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各小组推举代表发言。这篇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两个片段,即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生活,文章可以自然分成两部分。写“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和“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的读书生活。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归纳总结。并板书: 百草园 “我”的乐园 (1-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比手法 三味书屋 枯燥无味 (10-24)这样看来,作者在组织材料时

8、,表达主题上,是采用的对比手法。3、 齐读课文第一段。提示:提问: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怎样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文章开篇扣题,介绍了百草园的位置、来历以及现在的归属。“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起,好象是矛盾的,实际上精确地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百草园怀恋的深情。因为是作者回忆童年,记忆不太清晰,印象模糊,所以用“似乎”;而追忆儿时的百草园的确有一些野草,所以用“确凿”一词。百草园尽管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该是确凿的。4默读课文第2小节,根据提示分析内容。提示:(1)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3)作

9、者用了哪些确切的词语和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 (4)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景物写得具体、真切、生动? (5)读了这段文章,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小组交流问题答案,互相补充,教师提问两名学生,其他同学评价,然后教师小结:(1)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长吟的鸣蝉”、“伏在菜花上的黄蜂”、“直窜向云霄里去的叫天子”、“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2)春天的百草园有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色彩明丽。作者描写春天的百草园景物的方位是由低处到高处,写的是静物。在夏季的百草园里可

10、以听到鸣蝉的长吟声,看到伏在菜花上的黄蜂和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的叫天子。作者描写夏季百草园写的是动景,方位是由高处写到低处。在百草园里听到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弹琴,这该是秋季了。(3)作者记叙了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井井有条,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勾画园中景色。用了两个“不必说”,已经勾画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生趣盎然的百草园景物图。紧接着用“单是”一词提起,强调了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那儿有可怕的蜈蚣,有趣的斑蝥(动物),还有何首乌、木莲、色味比桑椹好,形如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的覆盆子(植物)。作者在描写百草园景物时还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油蛉在这里

11、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4)作者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亲切感人。这是因为,他对百草园景物作过细致的观察,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百草园有美好的景色,无穷的乐趣。(5)这段描写百草园的景色和童年生活的情趣。处处表现出儿童的好奇、求知欲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百草园的确是 “我”的乐园。板书:百 草 园 景 色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不必说 (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春 动也不 鸣蝉(长

12、吟),(肥胖的)黄蜂(伏) 静必说 (轻捷是)叫天子(直窜)云霄 夏 交 油蛉(低唱),蟋蟀们(弹琴) 拟人 单是 蜈蚣,斑蝥(喷)(烟雾) 秋 错就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珠 比喻再次听第二段的朗读(听课文朗读),指导学生试背这一段(背不出时可看板书上的提示)。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36段并思考:这几段写了什么故事?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用意何在?学生讨论,小组内交流发言;教师归纳:这一段主要是美女蛇的故事。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听长妈妈的故事后,“长草”是不去的,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围,极想

13、得到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在百草园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这也符合儿童的探险猎奇、战胜邪恶的心理。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诱导着儿童去认识、了解它。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美女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6、听朗读(听课文朗读)78段,抢答问题。(1)冬季的百草园怎么样?(比较的无味) (2)真的“无味”吗? (不是的。不下雪就无味,下雪就有味: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着重写捕鸟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3)第七自然段主要写的什么(捕鸟的经过) (4)哪些词描写捕鸟的动作?(扫开,支起,撒,系,牵着,走到,拉。) (5

14、)这些动作能否颠倒?(不能。因为它是捕鸟的连续性动作)捕鸟是否有趣?(再读一遍) (6)那么写百草园突出了什么特点?(有趣乐园) 7、指名学生朗读第八自然段,综合回答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那么实在,那么具体。8、指名听朗读第9段(听课文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1)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2)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学生小组交流看法,教师小结:(1)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以此来猜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理。(2)这一段用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