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鉴赏.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2394631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鉴赏.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鉴赏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落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单独躺上眠床。仰头凝视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落,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解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逝,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解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

2、(din):光滑似玉的精致竹席。 裳(ch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相互倾诉,只好各在一方单独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鉴赏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

3、”(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欣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风光,而且衬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颜色。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挨次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

4、二字示意境况,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连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希望锦书到达,遂从眺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际、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考”(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

5、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像。假如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今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比之下,更觉特别相像。 词的过片“花自飘落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现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

6、“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将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亮的四字句,就取得

7、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说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退”,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覆盖深愁,此情就固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擅长盗用李清照的词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8、。胜利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胜利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两相比照,范句比拟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构造既非常工整,表现手法也非常奇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固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局部,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衬托,特殊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殊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缘由在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