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重点.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235661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重点.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藏象(肝)15肝藏血:肝脏具有贮存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的功能。作用有五个:A涵养肝气:肝贮藏充足的血液,花生和涵养肝气,使之冲和畅达,发挥其正常的疏泄功能,防止疏泄太过而抗逆,B调节血量: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根据生理需要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分配C濡养肝及筋目: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濡养肝脏及其形体官窍,使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D为经血之源:女子以血为本,肝藏血充足,冲脉血液充盛,是其月经按时来潮的重要保证E防止出血:肝主凝血以防止出血肝的生理特性:a肝为刚脏: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燥急的特性,b肝主升发:肝气具有向上升动和向外发散以调常气机的特性6肝主疏泄对脾胃功能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影响:a协助脾

2、胃升降,脾胃的运化功能,体现在脾胃之气的升降,从而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b分泌排泄胆汁,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要借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胆汁是参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精汁,胆汁是精汁余气所化,分泌和排泄受肝气疏泄功能的影响,肝的疏泄作用和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的分泌排泄有着密些关系,所以肝病常影响脾胃及胆等脏腑的机能。11肝肾功能既关系:肝功能:主疏泄:肝气具有疏通长达全身气机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作用。主藏血: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的功能肾的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脏腑气化。主水:主司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主纳气: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

3、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A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有水谷之精化生充养,且能相互资生,肝血的化生有赖于肾经的资助,肾精的充盛有赖于血液的滋养。B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气疏泄促使肾气开合有度,生殖之精得以正常的化生与施泄,肾气闭藏可使精不妄泄,精足则能涵养肝气,以防肝气疏泄太过。C阴阳互滋互制:肝气有肝精肝血所化所养,可分为肝阴肝阳,肾气有肾精化生,分为肾阴肾阳,肝血与肾精之间存在同源互化,肝肾阴阳之间也存在相互滋养制约的关系。(肺)3肺主行水功能:指肺气宣发与肃降对体内水液运行输布和排泄具有疏通调节作用,主要由两个方面:a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

4、的轻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外达全身皮毛肌腠以润之,输送到皮毛肌凑的水液在卫气的推动作用下滑为汗液,并在卫气的调节作用下有节制排出体外b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分向内向下输送到其他脏腑以濡润指,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下输至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肺失宣降,出现无汗痰饮面肿全身水肿.4肺主治节:指肺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气血津液以达到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功能的作用。生理作用表现在:a治理调节呼吸运动,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协调,维持呼吸均匀,使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b调理全身气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保持全身气机调畅c调节血液运

5、行,通过肺朝百脉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推动调节血液的运行d治理调节津液代谢: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治理调节全身水液的输步和排泄,肺主治节是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13肺的主要生理功能:A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主呼吸之气表现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住一身之气表现在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B主行水,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输步和排泄C肺朝百脉,全身血液通过百脉流经于肺,通过肺的呼吸作用,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再通过肺的肃降作用,将具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D主治节,治理调节肺之呼系和全身气血水的作用生理特性A肺为华盖:位于胸腔在其他脏腑之上位置最高B娇脏,是对肺生理病理特征

6、的概括,生理上肺清虚娇嫩,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为脏腑之华盖,百脉之所朝会,病历上,外感六淫从皮毛口鼻而入,常易范肺,C宣发和肃降14何谓废气的宣发肃降,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肺的宣发作用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布散气与津液,表现在三个方面a呼出体内浊气b将脾传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达全身皮毛肌臻c宣发卫气于皮毛肌真,以温分肉,充皮肤,肥真理,司开阖,将代谢后的津液转化为汗液,并控制调节其排泄,二肺的肃降作用指能向内向下布散气与津液,表现为以下三方面:a吸入自然界清气并将吸入的清气与谷气相融合形成宗气向下布散至脐下以资元气b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于其他脏腑以润之

7、c将其他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向下转输至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脾)5脾气朱升的生理作用和病理表现:一是升清,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将胃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溽润全身,脾气虚弱而不能升清,浊气降不下来,则上不得精气之滋养二升举内脏,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下垂的作用,脾气虚弱无力升举而下陷,导致某些内脏下垂脾的生理特性:脾气主升,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喜燥恶湿,(肾)7肾为胃之关:肾能控制和调节水液及糟粕的排泄而言,饮食物和水入胃后,水液代谢及糟粕的排泄,需要多个脏腑气化功能协调完成,但主要依赖于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若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

8、协调,则水液和糟粕化为尿和粪便得以正常排出,若肾气衰弱,推动和固摄功能失常,则水液糟粕排泄障碍,出现便秘水肿等肾的生理特性:主蛰守位,主蛰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的生理特性,守位是相火涵于肾中,发挥其温煦推动作用肾的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脏腑气化。主水:主司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主纳气: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肾主水的功能有何生理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a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肾气及肾阴肾阳对水液代谢过程中各脏腑之气的功能尤其是脾肺之气的运化和输步水液的功能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肾气通过队各脏腑之气及其阴阳的资助和促进作用,主司调节机体水液代谢的

9、各个环节b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尿的生成和排泄是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水液代谢过程中各脏腑形体官窍代谢后产生的浊液,通过三焦水道下属于肾或膀胱,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下,分为清浊。只有肾阴肾阳协调平衡才能使肾气的蒸化推动作用发挥正常。8心脾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的相互为用和运行方面的相互协调两个方面a在血液的生成方面:血由水谷精微化生,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脉化赤以生血,心血供养于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化功能,心脾共同作用,血液才能化生充足,脾气充足则心血充盈,心血旺盛脾得濡养则脾气健运b血液运行方面:心行血脾统血,心脾功能正常,则血行脉中不外溢,共同维持血液运行,病理上,心脾两脏常相互

10、影响,思虑过度暗耗心血影响脾之运化13心与脾的生理功能,及二者的关系一心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指心气具有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藏神: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组织形体官窍经络的生理活动和主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里活动的功能二脾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脾具有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津液和水谷精微,再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血管中正常循行不溢出脉外的生理功能三 心与脾的生理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生成和运行两方面A血液生成方面:水谷精微通过脾的升清作用上输心肺,关注于心脉而化赤为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血液化生有源,以保证心血充盈,

11、脾气充足,则心血充盈,心血旺盛,脾得濡养则脾气健运。B血液运行方面:心行血,脾统血,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既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以维持通畅而不迟缓,又依靠脾气的统摄使血行脉中不溢出脉外。心脾功能正常,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9心肺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和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a肺气助心行血,心主身之血脉,推动血液循环,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肺气贯注心脉以行血,两者配合,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宗气具有贯心脉司呼吸的功能,加强了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平衡,肺病可影响心血的运行b心血载肺气,血为气母血载气行肺吸入的清气必须得到血的运载才能输步全身。10心肾间的生理关系称为心肾相交,心与肾之间的

12、协调平衡关系失调,称为心肾不交,表现在三个方面: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A水火既济:心居上焦属阳,五行中属火,肾下焦,五行中属水,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而言,上者宜降,下者宜升,心居上,心火必须下降于肾,是肾水不寒,肾居下,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心与肾之间的水火升降互济,维持了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根据阴阳交感互藏的机理,肾气分为肾阴与肾阳,肾阴上济依赖肾阳的鼓动,心气分为心阴与心阳,心火的下降需要心阴得滋润。B精神互藏: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升神,为气神之源。神能控精驭气,为精气之主。C君相安位: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君火在上,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系阳气之跟,为神明之基础。

13、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焦济。12脾肾关系:先天与后天的关系,脾为后天本,肾为先天本,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促进。水液代谢方面,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液代谢,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水液的输步和排泄16宗气的生理功能:A上走息道,推动肺的呼吸,与呼吸语言发声有关B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与气血运行心搏的力量及节律有关C作为后天生成之气,对先天之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17阴阳属性的相对性:相互转化型,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比较对象不同其阴阳属性不同18气的固摄作用体现在哪几方面:a统摄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b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肠液,控制其分泌量和排泄量以及有规律地排泄,防止其过多的

14、排泄和无故流失c固摄精液防止妄加排泄19益火补土:温肾阳以补脾阳,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至脾阳不振。20泻南补北: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21七冲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22三焦气化:三角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运行的通路,对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为三焦气化23脏与腑的区别:解剖形态学方面,脏多为实质性脏器,腑空腔性。生理特点方面:脏化生贮藏精气,满而不实,腑受盛传化水谷,实而不满,临床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脏病宜步,腑病泄24如何理解心开窍于舌:心之精气盛衰及其功能常变可以从舌的变化得以反应。因此观察舌的变化可以了解心主血脉及藏神功能是否正常a

15、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互联系,手少阴之别络连舌本b心主血脉,舌体血管丰富,外无表皮覆盖,故舌色能灵敏的反应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c舌具有感觉味觉的功能,心主血脉心之气血通过经脉上于舌,使之发挥鉴别五味的作用d舌与声音言语有关,舌体运动及语言表达功能依赖心神的统领,因此心的主血藏神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二经络1十二经脉左右交叉于人中,并至对侧鼻旁的经脉是:手阳明大肠经2联舌本,散舌下,的经脉足太阴脾经3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特点,离合出入4对经穴刺激引起的感应及传导通常称为,得气5足少阳胆经和足阙阴肝经在 足大趾爪甲后从毛6阳跷脉起于外踝下足太阳经膀胱经的申脉穴7奠定经络理论体系基础,黄帝内经8首创奇经八脉

16、的古典医籍的是 难经9足手阴经交接于胸10在头面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面颊部11十二正经中,络脑的是膀胱经12循行于乳中线的经脉是胃经13十二正经中,既分布于目内玼,又分布于目外皉的是手太阳小肠经14起于目外皉的的经脉是胆经15奇经八脉中,与任脉在咽喉部相会的经脉是,阴维脉16奇经八脉中,与足少阴经相并,夹脐上行的是,冲脉17十二正经中,联系脏腑最多的是,肾经18引经报使张元素19胆经与阳跷脉会与项后20阳跷脉与阴跷脉会与目内此21带脉起于季胁处22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表联系的是皮部,体内联系的是经别23足太阳膀胱经行于头顶头后,入耳中,下行至项部24何谓奇经八脉,有什么功能奇,异也,异与十二正经的八条经脉,包托,任脉督脉冲脉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