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2351925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任放(本文字数:9893)第1页/共3页 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 字号:【大 中 小】从20世纪初至今,中外学者关于明清市镇经济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学术史角度全面总结已有的学术成果,指明有待完善之处,彰显今后的研究方向,对于促进明清市镇经济的研究不无裨益。 一明清市镇经济研究的阶段与区域 明清市镇经济研究60余年的学术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开掘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从严格意义上讲,经济史家全汉升首开中国市镇经济史研究之先河。他于1934年发表的中国庙市之史的考察全汉升:中国庙市之史的考察,食货1934年1卷2期。前此或有学者论及明清市镇,惜笔者

2、未能检索到确切篇目,有待进一步查寻。K),以宋、明、清乃至现代中国庙市为研究对象,认为庙市乃定期市之一种。同年,日本学者加藤繁发表清代村镇的定期市日加藤繁:清代村镇的定期市,东洋学报1934年23卷2期,王兴瑞译,载食货1937年5卷1期。本文所评介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参考如下学者的论著:日山根幸夫文战后日本明史研究(社会经济史部分)的动向,杨品泉译,中国史研究动态1981年6期;冯年臻:战后日本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述略,中国史研究动态1983年6期;日则松彰文一九八五年日本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下),艾廉莹译,中国史研究动态1987年4期;霍巍:近年日本学者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研究述略,

3、中国史研究动态1987年8期;日山根幸夫编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册,田人隆、黄正建、那向芹、吕宗力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许檀:*$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2期;常建华:日本八十年代以来的明清地域社会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2期;范毅军:明清江南市场聚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新史学1998年9卷3期,等等。,这是一篇研究明清市镇经济的力作。加藤繁详细考察了直隶、山东、河南、山西、福建、广东、广西七省村镇的定期市,剖析了定期市的开市日期、定期市与附近村落的关系、定期市交易的货物及交易人、定期市与牙行及斗科人役、定期市与课税、定期市的设备及其设立等

4、相关问题。 继全汉升、加藤繁之后,只有少数学者对明清市镇经济有所涉猎参见张次溪清人竹枝词中之燕都市场与庙会史料,正风1935年1卷8期;任天然清代以前的市,市政评论1936年4卷11期;庄泽宣、潘凤韶、邱璧光集的研究,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1936年3卷3期;日藤井宏新安商人研究,东洋学报19531954年36卷14期;日仓持德一郎四川的场市,日本大学史学会研究汇报1957年1期;日北村敬直关于清代的商品市场,经济学杂志1953年28卷34期。,致使该学术领域呈现清冷格局。客观而论,这一阶段的学者们虽有筚路蓝缕之功,但专力研治此项课题者不多,刊行的论文数量亦有限,研究水平略显单薄。 (二)成熟阶段

5、(20世纪6070年代) 明清市镇经济研究真正步入成熟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一直延续至70年代末。代表性的学者有三位,即经济史家傅衣凌、台湾学者刘石吉和美国人类学家施坚雅(GWilliamSkinner)。他们的研究论著褪去了前一阶段的学者在市镇研究中的感性化色彩,开始自觉确立学术规范,注重史料爬梳和理性思考,研究视野较之以前更加宏阔,研究层次更加深入,尤其在研究的理论框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正是他们确定了明清市镇经济研究的基本路数,其影响至今犹存。后来的众多学者在探索该学术领域的新境界时,或多或少从他们那里受到启迪。 傅衣凌无疑是明清市镇经济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于1964年发

6、表的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傅衣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历史教学1964年5期。后收入傅氏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傅衣凌在50年代刊行的论著中,因研究明清江南的富户经济、纺织工业、城镇下层士民的反封建运动等问题,也曾涉及市镇,并注意到明清市镇“已不是单纯的恬静的乡村,而是一种具体而微的新型的小工商业城市”(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104页),但傅氏并未自觉地以市镇为重要研究对象。另参见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人资本,人民出版社,1956年。其晚年著作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在第6部分“生产、交换、市场”中,亦对市镇有所

7、论列。,奠定了迄今为止以江南市镇为研究主攻方向的学术格局。傅衣凌第一次完整使用了三个关键词: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严格匡定了明清市镇经济研究的叙事结构和学术话语,并提供了必要的文本范式。台湾学者刘石吉1987年在全美中国研究学会(AACS)年会上宣读论文时,着意评介了傅衣凌的这篇重要论文,指出:“由于傅氏在明清经济史研究上的开创性地位,其论点自然成为以后讨论江南市镇的一个(可能是惟一的)典范。”刘石吉:明清市镇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综合讨论与相关著作之评介,社会科学家1988年4期。遗憾的是,傅衣凌对明清市镇经济的研究由于“文革”而被迫中断。 几与傅衣凌发表专论相同时,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学教授

8、、明清史专家施坚雅因于19641965年发表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G.WilliamSkinner,MarketingandSocialStructureinRuralChina,Part1,2,3,TheJournalofAsianStudies24.1(1964);24.2(1965);24.3(1965).参见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史建云、徐秀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一说施坚雅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学教授,曾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高校。参见王旭、赵毅施坚雅宏观区域学说述论中国城市史研究的理论探索,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2期。一书而一鸣惊人,被称为美

9、国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二代经典之作,反映了西方历史学的新潮流,即将历史学和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统计学、生态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各门社会科学相结合W(美黄宗智:三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兼及明清史)的概况,中国史研究动态1980年9期。施氏运用中心地区(Core)和边缘地区(Periphery)的概念解剖中国城镇经济,在研究方法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一理论创新在施氏主编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一书中得以最终完成TheCityinLateImperialChina,editedbyG.WilliamSkinner,StanfordUniversityPress,Stanford,Californi

10、a(1977).书中收录施坚雅本人撰写的5篇论文。参见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施坚雅模式,王旭等译,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如果说傅衣凌在明清市镇经济研究方面提供了写作文本的范式,那么施坚雅则确立了方法论的范式,几乎影响了日后所有市镇研究者的学术理念,至今也未能有所突破。 台湾学者刘石吉,也是明清市镇经济研究领域的一位代表人物。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清代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镇的兴起(1975)的基础上,他于1978年发表了3篇有分量的论文,分别是太平天国乱后江南市镇的发展(18651911)、明清时代江南地区的专业市镇、明清时代江南市镇之数量分析刘石吉:太平天国乱后江南市镇的发展(186519

11、11),食货1978年7卷11期;明清时代江南地区的专业市镇,食货1978年8卷68期;明清时代江南市镇之数量分析,思与言1978年16卷2期。K)。刘著所展示的扎实的史料功底、详尽的量化分析、新颖的研究视野,受到海内外众多学者的瞩目,再次引发学者们的研究热情,构成了8090年代明清市镇经济研究日趋繁盛的原因进入20世纪80年代,大陆学者纷纷撰文对刘石吉的研究成果予以评介。参见洪焕椿评刘石吉先生的明清江南市镇研究,学术月刊1984年12月号;陈忠平刘石吉著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3期;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后记”;李伯重刘石吉著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的评介与感言,

12、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3期,等等。 这一时期的日本史学界也有若干学者对明清时期华北、湖广、江南地区的定期市展开研究,如山根幸夫明显承续了加藤繁的学术路数,以华北为考察对象,剖析了以营销农具和日用消费品为导向的地方市场市集(或称定期市)参见日山根幸夫的系列文章,如明清时代华北的定期市,史论1960年8卷;华北的庙会,史论1967年17卷;明、清初的华北市集和绅士豪民,中山论丛,燎原书店,1977年;明清时代华北市集的牙行,星论集,纪念事业会,1978年。以及日森田明关于清代湖广地方的定期集市,商经论丛1964年3卷1期;日石原润明、清、民国时代河北省的定期市,地理学评论1973年46卷4期

13、;日北村敬直关于清代湖州府南浔镇的棉布批发商,经济学杂志1967年57卷3期;日今堀城二清代港口城镇的社会体制以绥远省托克托县河口镇为重点,法制史研究1967年16卷;日川胜守中国近世都市的社会构造关于明末清初的江南都市,史潮(新)1979年6期。此外,日本学者佐久间重男、高中利惠、吉田光邦对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的生产与贸易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大陆学者侯仁之、潘群,香港学者科大卫,台湾学者李国祁、林会承等人也发表了有关论文参见侯仁之淄博市主要城镇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潘群关于清代前期景德镇瓷业资本主义萌芽的考察,中国史研究1979年2期;科大卫中国经

14、济发展中的农村集市贸易,第七届亚洲历史学家国际协会讨论会记录汇编1977年1卷,转引自香港学者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动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经济史1981年6期;李国祁、朱鸿清代金华府的市镇结构及其演变,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1979年7期;李国祁、吴文星、朱鸿温州府的市镇结构及其演变,教学与研究1979年1期;林会承清末鹿港街镇结构,台北境与象出版社,1979年;范毅军明清江南市场聚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新史学1998年9卷3期,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19001980八十年来史学书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三)繁盛阶段(20世纪8090年代)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

15、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市化步伐加快。学者们必须对此作出历史性的合理解答,明清市镇经济研究由此进入了空前繁盛时期。其标志有三: 一是若干有分量的明清市镇经济的学术专著相继面世。刘石吉在前此论文基础上结集出版了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这是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市镇研究专著,它已成为专攻明清市镇经济学者的案头必备参考书。樊树志、梁淼泰、陈学文、罗一星、王兴亚、钟文典等国内学者以及美国学者罗威廉、日本学者森正夫等人,各自出版了带有区域市镇研究特质的专著,令学术界为之瞩目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梁淼泰:明清景德镇城市经济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陈学文: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群言出版社,1993年;罗一星:明清佛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王兴亚:明清河南集市庙会会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