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探索科学奥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262890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主动探索科学奥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学生主动探索科学奥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学生主动探索科学奥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主动探索科学奥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主动探索科学奥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结合教材积极渗透相关的科技知识。尤其是科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把科技课堂改在了学校的科技馆和科技廊里进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科学的奥秘。在课后,学校坚持开展各种普及性的科技兴趣班,如传统的科技制作、计算机等。这学期又增设了模型班、机器人班、电子百拼班、无线电制作班等多个新的科技兴趣班,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参与科技活动的机会。在我国往往有一种普遍的提法: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深讲透”,不给学生留下疑难,让学生课后没问题。所以教师都习惯于把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对课程内容的每个细节作详尽的解说,对学生可能发生的误解

2、一一予以告诫。结果教师的讲解占去了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几乎没有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时间,当然也提不出任何问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意识。我国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并明确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就像刘默耕所说的那样“学科学就要根据科学的本性来办事”。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应为学生尽可能提供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获取科学知识、科学体验、科学乐趣的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一、构建有效科学探究活动的策略1、把握教材,构建有价值、

3、能研究的问题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以及所蕴含的设计理念;要有问题意识,根据实际需要学会选择合适问题,确定探究计划。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是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前提。在确立问题时,要有探究意识,明白问题是探究的一个环节,不能盲目随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反思:是什么使他们对此问题感兴趣?问题的奥秘是什么?他们想怎样研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课堂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具有启发性、开放性,还满足思维过程的复杂性,以及难易程度的适合性、实在性,构建一些有价值、能研究的好问题。如上蜗牛一课,学生观看了蜗牛后,提出的将近30个问题不但散、杂、乱

4、,而且探究的可行性不高。围绕“有价值、能研究”这一思想,学生讨论后很快便锁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确定“蜗牛怎样吃食物?”,而课后问题确定为“蜗牛和田螺有何区别?”的研究,具体操作也非常成功。2、提供充足的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怎么经历?充足的探究材料才是探究活动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有些材料可以让学生准备,比如上蜗牛一课,我就提前一周让学生去捕捉并饲养蜗牛,到上课那天,同学们都把自己抓的蜗牛带来,进行探究,兴致特别高。因为他们知道今天探究的材料是自己抓来的,所以特别感兴趣,这将会大大的提高探究的效率。更何况在准备材料(抓蜗牛)时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一种探究

5、活动。有些活动的材料学生准备有较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当然,不管是谁准备的材料,只要能为探究活动服务的都能提高探究效率。3、选择材料要恰当、实用、开放材料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探究的方向以及对探究过程体验的深浅。而教师在引导选择材料时,除针对目的外,还务必考虑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以及他们的生活经历。总的说来,材料的选择要遵循恰当、实用、开放的原则。这三者相互渗透,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拉近生活距离,让学生感觉更直观、更亲切;二是所选材料要为问题服务,使探究更深入。我在教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我除了准备教材里的材料外,还准备了碗、砖块、苹果、马铃薯等结

6、构不一的东西,使印证重量、体积与沉浮的关系上具有更大的说服力;三是开放材料的摆放地点以及收集方式,材料的摆放不只局限在实验桌,还可以摆放在教室的四周,另外还可以允许学生带来自己想研究的物体,这样更容易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4、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探究是有界限的,还不能完全脱离于教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要适时、有效,教师要注意倾听和及时作出恰当的回应,教师的引导是穿针引线和随机应变,但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要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科学新课标强调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过程的艰辛以及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二、自主探究学习的运作方法

7、(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良好的情境,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应尽可能地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实验或电教媒体等来展示情景,以唤起学生注意,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1、观察法即用实物或学具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观察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有了观察,才会有更多的发现。如教学各种各样的叶、一片完整的叶、一杯水的观察、比较水的多少、纸的观察时,教师可通过观察实物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了解自然事实,开始进行“观察探究活动”。2、展示法即用图片或图画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教学我看到了什么,书页上印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照片。“从这张照片

8、你看到了什么?”由问题开始,引领学生投入“观察探究”活动。在教学寻访小动物及我来造一张纸,为了使学生进入探究状态,可以用录像播放我们周围的各种小动物,播放造纸的过程,“工人叔叔在制造什么?”让学生抢答,再由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3、故事法即用讲故事或猜谜语的方法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教学观察身体我的手等内容时可通过讲故事或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也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4、问题法要使学生产生真实问题,除了教师基于学生经验,通过谈话交流等方法外,创设情境是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教学认识鱼一课,每组准备了一个玻璃水槽,里面养着一条大鲫鱼,鲫鱼甩着尾巴欢快地游来游去,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欣赏起来。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打算研究鱼的什么问题?”学生纷纷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鱼在水里不会淹死?为什么鱼在游动时尾巴总是不停地摇?(做动作)鱼死后为什么会浮上来,而且身体会反过来?孩子提完后,我便引导他们分析:这些问题有研究价值,值得探讨,因此提得好。例如教学压缩空气一课,教师准备两只小篮球,一只充足气,一只没充气,分别拍两只篮球,问学生“为什么一只能弹起来?”学生答“一只空气多一只空气少。”教师追问“为什么空气多的能弹起来而空气少弹不起来?”这样一追问就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产生研究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